第311章 从不存在平白无故的好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鲍玉港收到了邵维鼎的邀请,立刻便从柏林赶来了海德堡。

    五个多小时的车程,鲍玉港仍然精神奕奕。

    这一趟德国之行,打开了他的全新视角,让他受益良多。

    “阿鼎,你的建议是对的,不放眼世界看一看,不知道外面的环境变化。”

    鲍玉港一看到邵维鼎,立刻握住了他的手激动道。

    邵维鼎看着他这么激动,也有些意外,问道:“鲍老,是有什么意外收获吗?”

    鲍玉港点了点头,笑道:“法国在搞国有化,德国却是在搞企业私有化,迈尔海王星集团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意外,但是表示欢迎。”

    “而且与大西洋造船厂不同,迈尔海王星瞄准了亚洲市场,愿意出让一些基础的技术,甚至于愿意派工程师到中国,协助我们进行技术培训,并且愿意帮我们建立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造船厂。”

    法国搞国有化,是自有国情。

    而德国的私有化,却是因为英国铁娘子当权,在整个欧洲掀起的私有化浪潮。

    这些他都不意外。

    意外的是,这个迈尔海王星集团通过的太快了。

    “阿鼎,你说这些德国人为什么这么愿意帮我们?”鲍玉港只有这一点,一直没想通。

    “鲍老,您知道宝钢集团吗?”邵维鼎没有回答,而是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知道啊,怎么了?据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了三百多亿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都有二十亿。”

    邵维鼎点头道:“宝钢1977年立项,1978年与日本新日铁集团,签署了《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协议书》。”

    “这中间,日本人忙前忙后,又是贷款又是免息,甚至还愿意分期付款。”

    “您说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好心,出这么大的力气,帮我们建立这个钢铁厂呢?”

    鲍玉港老实道:“因为赚钱吧!”

    “赚钱只是其中之一。”邵维鼎凝重道:“最为主要的,还是潜在收益。”

    “宝钢厂一旦建成,用的技术是他们日本的,用的设备是他们日本的,以后维修需要找他们日本人,宝钢作为未来全国最大的制钢厂,就等于被他们卡住了脖子。”

    鲍玉港听到这,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而邵维鼎还在继续:“除了这些,炼钢还需要炼钢法,国际上有不同的制钢标准。宝钢建成之后,制钢标准,全都要依据日本的标准来推进。”

    “这样一来,宝钢的产量越高,他们的标准也就推行的越广,这些都是隐形利益。”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与日本来往最为密切,为了赶上国际。

    国内频繁派人前往日本进行考察。

    钢材是国之基石,自然是考察的重点。

    那个时候,中国不仅钢铁产量严重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第三世界平均水平,技术也是非常落后。

    还停留在大炉炼钢时代的中国工人,来到日本看到了由电脑控制全自动化工厂,简直惊为天人。

    日本为了拿下订单,特地拍摄了一组影片,让中国工程师拿到国内进行播放。

    当时领导们看后,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被触动了。

    这种震撼,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文化和认知上的冲击。

    当时甚至有领导发问:“这是真的吗?”

    真的自然是真的,但是也不太真。

    电脑全自动化,在七十年代怎么可能那么先进。

    只不过,对比起三十年停滞的中国工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维度震撼。

    而日本在拿到了订单之后,也是不干人事。

    其一就是设备质量问题,为了这事,日本六家承建公司,纷纷鞠躬道歉。

    但也就是鞠躬道歉。

    其二是日本在援助中国的技术和设备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保留。

    环保设备直接刨除,重污染是一个没提。

    鲍玉港听完邵维鼎所讲的,此刻也明白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德国人的‘好心’,其实和日本人的‘好心’类似?”

    邵维鼎点头道:“没错,他们帮助我们建立造船厂,用的是他们德国的技术,设备也得从他们德国买,往后自然也得受制于人家。”

    “不过就算是他们淘汰的技术,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来说,仍然先进太多。”

    邵维鼎继续道:“所以,我觉得这个合作其实不亏,咱们不可能因噎废食。”

    鲍玉港自然懂这个道理,点点头道:“做生意,不怕对方没有企图,就怕不知道对方的企图,你说明白了反倒是让我放心了。”

    “至于德国人打的主意,也没什么,我多转几家,咱们不能让一家公司卡住我们的命门。”

    反正市场上又不是只有迈尔海王星一家公司。

    说到这里,鲍玉港又开始笑了起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