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那年燕京,还是灰蒙蒙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广东直飞燕京,只需要三个小时不到的时间。

    邵维鼎一行人上午出发,中午之前就已经赶到了燕京机场。

    来接他们的并不是什么港澳接待办官员。

    也不是什么国务院招商引资办主任。

    而是中信投资的总经理荣继增,以及华润驻燕京分公司经理的宋裕民。

    他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时髦的简直和周边其他人处在两个时代一样。

    “邵先生,好久不见。”

    宋裕民一上来,就握住了邵维鼎的手,表现的很热情。

    如今他不但负责华润在内地的贸易业务,而且还负责非常可乐在全国的总经销。

    此前为了给非常可乐生产让路,上面直接将北冰洋饮料厂划分到了华润旗下。

    宋裕民也没有浪费这个民族品牌,在推广非常可乐的同时,借非常可乐的影响力,将北冰洋的销路扩展到了大半个中国。

    目前,就饮料市场来说,华润牢牢占据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邵先生,何总,刘社长。”宋裕民和三人见过之后,将身后的荣继曾让了出来:“这位就是被上位评价为‘红色资本家’的荣继曾荣先生。”

    “他现在是中信投资的总经理,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

    荣继曾这个名字,邵维鼎纵然是在前世都有所耳闻。

    不但缔造了央属四大财团之一的中信集团。

    而且还以商人之身,登上了国家权力中心。

    纵然虚职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却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是国家对他过去几十年付出的认可。

    所以面对眼前的老人,邵维鼎还是尊敬的。

    “我听我父亲说起过,之前港岛代表团北上燕京之时,就是您接待的。”

    荣继曾听后笑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多一人投资,就是对国家多一分的建设,我不敢怠慢。”

    几人寒暄了一会儿,除了刘建华乘坐专车前往新华社总部外。

    其他几人,全都跟随荣继曾前往了燕京饭店。

    邵维鼎坐在车上,一路上都在看着车窗外的景色。

    与他在前世中看到的年代影像资料差不多。

    又是十一月份,灰蒙蒙的。

    许是赶上了下班。

    路边上的行人,一人背一个同样款式的绿军挎,或提着一个印有“燕京”或者“尚海”字眼的黑色人造革提包。

    叉着一双腿,骑在一辆祖传的破二八自行车上,慢慢悠悠顺着大马路溜达,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着装和表情都差不多的人,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的表兄弟表姐妹。

    但是,这就是这个年代的风格。

    与南边的热火朝天不同,燕京还很悠闲。

    路上行人穿的衣服还很单调,不是警察蓝,就是解放绿的两个兜或者四个兜的制服。

    宽宽大大,无论男女都看不出体型。

    几个一闪而过的孩子穿的还算鲜艳,但款式很单一,不是夹克就是褂子,夹克是下摆和袖口有松紧缩口,褂子就是和大人的干部服差不多的缩小版。

    和大人的区别就是颜色更丰富一些,女孩的衣服有点花边、小动物、植物图案什么的,再套上家里编织的大毛衣。

    活脱脱像个小圆球,脸蛋也是红彤彤的。

    让邵维鼎意外的是,竟然在街边胡同口,没看到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的“待业青年”。

    1981年,知青早就回城了。

    但是还是有大把的人没有安排到工作。

    几百万人返城,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空出来。

    所以,剩下的。

    毫无疑问,就有大把的时间和说不完的废话。

    他们整日游手好闲,蹲在胡同口马路边,一边抽着最劣质的烟草,吮吸着铁钉,一边侃着大山,官方给这帮人定义为“待业青年”。

    待业两个字,比失业好听,失业显得很绝望,而待业就充满了希望。

    邵维鼎前世虽然是个孤儿,但是他那死去的爸妈就是知青出身。

    在下乡的时候认识结婚的。

    所以,为了更多的了解他那对未曾谋面的父母。

    对于这段历史却了解的很清楚。

    这些待业青年的命运,运气好的,等个三五年能在街道混个学徒工、临时工。

    一个月虽然只能赚十五六块,但总比在家吃闲饭遭白眼好的多。

    运气不好,则需要在绝望中等待着期望的工作。

    这类人,才是大多数人。

    而闲散的人多了,乱子也就多了。

    这也就是83严打的由来。

    “还是要开放,还是要拿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才可能,让更多人改变命运。”

    邵维鼎在心中如此说着,却不自觉说了出来。

    本来还有一些声音的车上,因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