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彻底火爆,掀开港片新的一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首映继续。

    除了明星记者前来参加之外。

    新时代院线总经理江志强、新艺城麦加五人、前不久创建当雄制作公司的麦当雄一伙,《电影新周刊》副总编舒淇,思雨影业创办人吴思雨等大大小小的港岛电影人,但凡是能来的全都来了。

    《奇谋妙计五福星》这部电影投资之大,宣传之广,影响力之巨,超过了港岛此前的任何一部电影。

    他们作为同行,很想看看这部被誉为“港岛工业电影最高水准”的电影到底是怎么样的。

    而除了他们之外,南洋十多家院线代表,也陆陆续续的走进了影厅。

    今天早上他们刚到刚到,在酒店休息了半天,立刻马不停蹄的赶来参加这个首映礼。

    其中一名院线经理,摸着座位上的靠背,都有些惊了。

    “这里的椅子都是皮质的?这么软?”

    其他人也接话道:“我刚刚观察了一下,这座戏院规模很大,足足有七八个影厅,都快有一千个座位了。”

    另一名院线负责人低声道:“我感觉未来戏院,或许就要朝这种方向设计才是对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单厅戏院,就一块荧幕,然后一两千的座位。

    如果电影质量不行,扑街了,上座率低。

    那就意味着空出来的座位全都浪费了。

    可是多厅电影院就不同了,七八个影厅,有七八块幕布。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播放三四部电影。

    大幅度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收益率。

    另一名院线经理道:“没错没错,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前台还有卖爆米花、卖小吃的摊位,而且都挺贵的,如果都算在戏院的收入里面,我觉得这个思路可以借鉴学习一下。”

    坐在院线方代表后面的麦加等人后知后觉,也摸了摸座椅。

    麦加小声道:“邵氏真有钱啊,坐在这上面和我家的沙发感觉差不多。”

    曾智韦小心翼翼道:“别说,我都不敢随便吐痰了。”

    他们没想到,自己也有一天会像个乡下人第一次来城里,处处小心翼翼。

    麦加在美国留过学,低声道:“邵氏的这家戏院,规格和美国中山级别的电影院都差不多了。”

    石天等人一听,都有些惊了。

    “这得花多少钱啊?”

    黄百鸣出声道:“我听说,邵氏的院线今年一直在轮流装修,而且除了尖沙咀的这家百老汇影院之外,将军澳和中环都各自买了一块地,正在进行装修建造,听说前前后后花了几千万港币。”

    听见这话,麦加等人纷纷咋舌于邵氏的财大气粗。

    徐客坐在最后面,和一众邵氏编剧导演坐在一起。

    黄百鸣就坐在他的前面,所以,这些话全都落入了他的耳中。

    听着前面的议论,他的嘴角微微勾起。

    他女朋友是施楠生,如今是方艺华的第一号助手,主管邵氏大大小小的财政内务工作。

    对于影院装修翻新的这些支出,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不是几千万,确切来说是三千八百万。

    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用来买地皮的。

    以前邵氏的几家戏院都是租的。

    可现在,连同戏院和地皮,全都被邵氏给买了下来。

    毕竟租哪有买,来的方便。

    至于钱从哪来?

    两个字,股市!

    以前邵毅府还会顾忌资金紧张,保证手上有着充足的流动资金。

    这是老派商人的习惯。

    可自从他见识到了屈臣氏和斯沃琪,通过股市融到的资金大肆扩张之后。

    邵毅府是有样学样,通过增发新股的模式,从股市中融到了大概一个亿的资金。

    这些钱,全都投入到了邵氏片场以及影院的翻新和收购当中。

    如今,邵氏兄弟光是在港岛就已经有十五家影院。

    明年他打算收购一家弯岛的本地院线,然后慢慢扩张。

    在他看来,湾岛和澳门这几个同文同种的市场,一定要牢牢掌控住。

    以往那种外埠买断制,必须要扫进历史的杂草堆。

    就像邵维鼎说的那样,建立一套全球发行的分成制度,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就在电影开场还有五分钟的时候。

    邵毅府、邵维鼎、赵克东等人慢步走进。

    已经座无虚席的观众立刻全都站了起来。

    不光是因为来的人是邵维鼎父子。

    更因为,赵克东,这位部长。

    他竟然也来了?

    内地的部长,竟然会来参加港岛电影的首映礼。

    这真是破天荒了。

    又是一个大新闻。

    程龙拍着掌,低声问着洪金保:“大哥,你知道内地的那位赵部长也会来?”

    洪金保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