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翻脸比翻书还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方面还是按你的建议进行吧?”

    “资金通过何师傅食品的账户流转。

    刘晓娥听完后翻了个白眼:“你这趟出去动作可真快,一下子就忙活这么多事?”

    “嘿~事物总是在进步嘛!”何雨柱笑道,“你没发现国内已经开始进口大豆吗?”

    “尽管现在数量不多,但随着时间推移,进口量肯定会上升的。

    “与其坐等他人行动,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掌握大豆的主动权,这才是真正的安全啊!”

    “为了控制大豆价格,你们应该关注全球四大粮企,他们在粮食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未来,他们可能会操控粮食价格。

    “娄晓娥微微一怔,“我倒没留意到,不过国内粮食供应似乎充足吧?”

    “我们的确不缺,但其他国家呢?”何雨柱反问道,“留心观察吧!”

    年龄渐长,想法不多,他穿越的年代太早,如果现在穿越,他或许还会想要放浪形骸。

    但现在孙子都有了,还有什么浪头可追?

    种植大豆是因为国内对大豆需求巨大,国人饮食离不开食用油。

    然而人口众多,经济作物需求同样庞大,导致种植大豆的土地有限。

    随着发展,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

    他的食品厂完全可以生产食用油,这方面技术并不复杂,可以直接聘请专业人才。

    何雨柱和文丽继续游历,他们计划参观古董市场,自己也会收购一些藏品。

    派出的人收获颇丰,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各国,数量庞大,以艺术品形式打包运回国内。

    这些确实是艺术珍品,因此通关顺利,因为它们属于东方文化,不受欧洲各国的限制。

    运回后,交给张老及其团队负责分类、保养和存储,等待博物馆落成。

    博物馆设计已完成,反复修改模型并进行试验,最终实现了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

    何雨柱为此投入了两千万多人民币,这是在国内极为罕见的设计费用,动用了大量国家建筑研究院的力量。

    工程方面则由徐慧珍和陈雪茹接手,她们的公司能学到新技术,对她们而言极其宝贵。

    十六亩土地上,首先打下基础,安装监控和电力线路,确保未来能够升级。

    内部建筑按时代特色划分,各朝代间的连续性清晰可见,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建筑风格也有承前启后的特性。

    这个设计一开始就有人提出,何雨柱采纳了,确保建筑间的过渡自然流畅。

    这样,相邻时代的古董可以陈列在一起,解说更加清晰。

    张老带领团队一直在研究,虽然这是私人博物馆,但未来会对外开放,讲解和介绍不可或缺。

    何雨柱的私人博物馆很快在行业内传开,因为张老需要大量文献资料,收集过程中,连以前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了,特别是那些退休后无事可做的,纷纷加入帮忙。

    这些人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私藏丰富,自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遗憾的是,何雨柱还未将所有藏品展示出来,因为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他担心会有遗失的风险。

    尽管很多人无法亲眼目睹何雨柱的收藏,但仅凭这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他们的积极性就已被充分调动。

    他们审视设计图纸时,惊叹于其中的精细细节,它完美复原了许多古代建筑风格,并融入了南北园林的精髓。

    四九城四季分明,根据这样的设计,每个季节都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

    古代建筑的象征意义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还结合了现代元素,让人感到既惊喜又欣喜。

    在他们眼中,何雨柱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愿意投入巨资建造私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这种难得的行为令人赞叹。

    毕竟古董的维护成本极高,国家鼓励民间收藏,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一位老者开口道:“老张,何老板回来后,一定要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都退休了,在家闲着也是无聊,这里真是个好去处。

    “没问题!”张老欣然同意,“老板说过,这里只在周末开放,平日里不接待,欢迎大家来交流心得。

    “夏天有花园,冬天有温室,全是古文化的精华,只要你们这些老伙计能来,就能感受到。

    “众人笑逐颜开。

    有人插话:“何雨柱大家都知道,他脑子灵活,当厨师时就在东直门内外名声大噪。

    后来他辞掉工作,在前门大街闯荡,最后成为四九城首个个体商人。

    “确实,他总是在创新前沿,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是啊!”另一个人补充道:“他的名字广为人知,没想到他曾是厨师,却早早开始了古董收藏。

    “看他博物馆的规模,他的藏品肯定不少,不知道这些年他藏在哪里了。

    “你管那么多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