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份考卷引发的动静!(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卷,做出最终处理。

    王建平看着面前办公桌上,摆放的牛皮纸袋,他微微沉吟片刻,没有过问太多。

    而是放下手中的文件,将袋子拆开,取出里面一摞字迹密密麻麻的稿纸。

    认真看了起来。

    至于李军政,则是站在原地等着。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等,足足等了半个小时。

    起初,王建平看到这篇理论中的前一小部分内容,并没有什么表示,就跟李军政一开始的感觉一样。

    有关85年的军一级合成编组延伸出的前景设想,这些年不止是国内,国外也有很多国家在尝试。

    在军中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看着看着,王建平的表情开始变得凝重,纵观近代战争史,许多军事学家,甚至带兵的军官将领,都比较推崇大纵深战术、大军团作战。

    这本无可厚非。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也会连带着很多军事学的观点,甚至军校的课程教学,也都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授课。

    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这份军事理论当中展望的前景设想,并非像以前那样,只是阐述大军团的优点,大纵深战略的发展前景。

    而是从大到小,逐步分析,从军一级,一层层下放,分析到师,到旅,到营。

    将重心放在了机动作战能力,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设想上面。

    单从这一个方面来看,这份军事理论当中阐述的前景就很有不同的见解了。

    当然,军事理论嘛,这就跟搞学术一样,可以大胆的假设,大胆的构建,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

    可这份理论它不仅大胆,还紧紧贴合了当下军改的整体走向,甚至还要比他们高层的设想更详细一些。

    王建平看了一遍,尤其是看到最后营一级协同作战,指挥扁平化,多源感知的设想时,更是反复认真的看了两遍。

    才将手中的理论文稿放回桌上。

    他抬头看了看还在自己办公室等着的李军政,再看了看这篇《新时期强军目标》的撰写人名字。

    随后笑道:“老李。”

    “到!!”

    “你去把西京陆军边防学院有关于陈钧同志,在这次强军计划中,考试的所有试卷,以及个人成绩记录,都带过来。”

    “这位同志的试卷先放我这,你去继续忙吧。”

    “是,主任。”

    李军政再次敬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看到他离开,王建平又重新拿起这篇军事理论,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

    这才拿起桌上的红色座机,拨了一组数字,将话筒贴在耳旁。

    “我是王建平,通知组织部的人,调取西京陆军边防学院,一名叫陈钧的同志档案,将他所有档案资料调过来,送我这里。”

    说完,王建平“啪”的一声挂断电话,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窗台前。

    望着外面忙碌的总政干部们,他微微眯了眯眼睛。

    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但刚才的那通电话,却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消息,很快传到了陆军边防学院这边。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