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递交无人机材料,抄家的又来了(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转头叫他上的文书邓嘉伟,开车送自己去旅部。

    眼下侦查连的问题是大问题,如果不解决配置过低的缺陷,合成一营就很难真正走出训练场。

    只是在训练场上能够打出协同火力,这可不是陈钧想要的啊。

    去往旅部的一路上。

    陈钧坐在车里基本没怎么吭声,他心里也有些忐忑,昨天陶旅只是让写一份详细的需求出来。

    至于这份需求具体该怎么解决。

    陈钧心里也没底,陶旅没明说。

    无人机的事,陈钧自己倒是有想法,要么请常山军工场代劳生产,然后调到营里使用。

    但这些额外的要求,上面估计不会管。

    肯定要旅里动用自己的财务去协商。

    要么就是他自己解决,在陆院读大二时,陈钧曾帮助发小开了一家无人机公司,后续他都没怎么问过。

    但偶尔打电话透露发展的还行,在维持住几十名员工开支的情况下,还能每个月赚一些。

    赚的不多,发小勉强算是个小老板。

    这点倒是没出陈钧的预料,一个不适合做生意的人,就算他手中掌握着再大的财富,不会运营,能保证生存已经算是不错了。

    提起死党林小东组建的无人机公司,就不得不提赵龙泉。

    那是以前陈钧大一期间去红九连实习时,认识的五班班长,因为在香江执行任务中,受伤留下了病根。

    从医院回来,当时的红九连正好碰上全面信息化铺开,红九连也要改编。

    老赵那身体状况,根本就不适合再留部队,无奈选择退伍,他曾过专门去西京陆军边防学院给陈钧告过别。

    也是那时候,陈钧推荐赵龙泉回乡后,可以去林小东的公司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民用无人机的科技又不高,老赵还是军人,做事方面较为稳妥,见识也比自己那死党高不知道多少倍。

    后来打电话联系,林小东也的确透露他留下了老赵,尤其听说人是陈钧介绍的。

    当场差点磕头拜把子,要不是赵龙泉当兵时间比较久,真不习惯那种仪式,怕是都招架不住林小东的热情。

    没办法啊,大学生创业,基本吸收的都是大学生,搞技术勉强还能凑合。

    其他方面,说实话都不如网吧网管见识的多,尤其是推广更是寸步难行。

    压根摸不着头绪。

    赵龙泉是本地人,加上当了九年兵,性格正直的同时社交能力更是不俗,还真让他带着那摇摇欲坠的小公司,在绿城立住了脚。

    赚的不多,但每个月收入万把块还是没问题。

    退伍后也算有了保障,这是陈钧最为高兴的。

    不管怎么说,至少让一名老兵,在离开部队后,不会为生计发愁。

    林小东作为老板也大气,他本身家里也不缺钱。

    赚的钱除了一部分经常带回家,给陈钧家里送去点,家里也知道陈钧是最初参与这件事,一开始不要。

    后来拗不过林小东,就干脆收着了,用老两口的话说,那就是存着给陈钧以后娶媳妇付彩礼。

    另一部分,用来提高员工待遇,买五险一金什么的,他自己留的不多。

    那吊毛都没想着赚多少钱,只求自己公司别在自己年轻时倒闭就行,毕竟,几十号人跟着他吃饭呢。

    对林小东来说,成就感比赚钱更重要。

    如果侦查连的设备让发小的公司来做,陈钧衡量过技术,这方面没啥问题。

    毕竟他当初给的民用版本,差不多在技术上,就已经能够媲美现在的版本,甚至更高。

    只需要侦查,不要察打一体的型号,单纯铺开全营无人机的配置,改装一下外形,换换材料,躲避地面雷达探测,那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察打一体无人机,眼下才2016年,陈钧也不想那么多。

    他又不是搞科研的,之所以懂无人机,那还是以前操作的太多了,造民用版本还行,若是搞超前的军用版本。

    陈钧就是再长五个脑袋,他也搞不出来。

    。。。。。。。

    来到旅部后。

    陈钧交代文书将车停好,可以去旅活动蹭空调休息。

    他自己则是拿着准备好的文件,大步走到旅机关楼下,对着军容镜里里外外整理一遍。

    还特意把帽子摘下来,修正一下方向。

    这才长出一口气,手里攥着文件加快脚步的上楼。

    不管军工场代劳还是林小东的公司代劳,钱肯定都是要旅部出的。

    区别无非就是前者陶旅监督进度,所有事情陶军明负责,后者就是陈钧自己去商量。

    无论选谁,陈钧今天来的目的都是要钱,那基本的态度总该有吧?

    来到五楼陶旅办公室门口,陈钧轻抬手“笃笃笃”的敲响房门,随后他正准备悄悄贴耳听听动静呢。

    结果动静没听着。

    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