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扩张趋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出各地的人文地理知识,一点点探索出了地球的轮廓。

    依靠航海,中国不断更新在同时期内与自己并存的世界诸国,诸国也在此间认识到东方还有那样一个古老而强大的国家。

    但远洋航海一直以来都是极其危险和困难的。

    除了要熟悉航线的水文情况、季风规律,更要有足够可靠的航海舰船。

    即便解决了这些,仍然还要满足以下三个重要条件。

    如何确定航行的正确方向。

    如何利用海水提取必需的淡水。

    如何在海上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保证食物不发霉。

    而要着手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建造一艘可靠的航海船。

    古代的制造能力有限,海船的驱动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是依靠的自然风力。

    中国古代从汉朝时期便有了远洋航海的经历。

    到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到达鼎盛。

    以郑和远洋时所使用旗舰为例。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按照明朝的长度单位换算,1丈约为3.1米,所以这种大型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能容纳上千人,排水量至少两千五百吨。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没有之一。

    船帆设计分外独特,九桅可挂十二张帆,能够根据不同的风向和风力进行调整,保证多面受风持续前进,风浪过大或逆风时,也能快速收上风帆停止受风。

    即便是无风时,也能依靠划桨保持航行。

    就连宝船的船锚都有几千斤重。

    反观比郑和航海还要晚几十年的哥伦布,舰队中最大的船长仅有23.66米,船宽7.84米,排水量一百二十吨,而郑和的宝船排水量至少两千五百吨。

    体型远不及宝船的十分之一。

    麦哲伦的旗舰就更小了,还不如哥伦布。

    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在人以上。

    而哥伦布的舰队最多的一次不过一千五百人。

    虽然对于宝船如这样的海上巨无霸,建造所需的耗费太大,但作为木制风帆船的巅峰,它的优秀构型和建造方式却是可以借鉴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