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东汉末年,群雄皆起(2/2)
幼不通政事,便以太后身份把持了朝政。
实际却是当时的朝堂完全是宦官跟何氏外戚掌握实权,刘辩根本没有掌握权力的基础。
然而大汉都已经到了这等危亡地步,宦官和外戚们仍然在为了权力不择一切手段激烈斗争。
外戚代表何进,召时任并州州牧的董卓,并州刺史丁原入京,欲意与袁绍等士大夫一同密谋诛杀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势力。
可是密谋的消息被张让提前获知,宦官们率先发难杀死了何进。
袁绍闻讯后,第一时间率军进宫对所有宦官进行了屠杀清洗。
张让等宦官则劫持了少帝刘辩,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卢植等汉臣率兵追击至此,张让等一众宦官皆被杀。
护送少帝刘辩回京的路上,正好被入京勤王的董卓截住,随后董卓奉迎刘辩回到皇宫。
随即董卓吞并了何进的旧部。
当时与董卓一同进京勤王的丁原,因并州领地问题已经势同水火,但兵力又不如董卓,于是在董卓蛊惑下,身为丁原手下将领的吕布,亲自杀死了丁原,并改认董卓为义父。
并州军纳入了董卓的凉州军。
董卓就此夺得了洛阳的军政大权。
之后董卓就要废少帝刘辩,改立年仅九岁的刘协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意图控制这个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士大夫们多有不满,可畏惧于董卓的兵威旁人皆不敢出言反对,唯有袁绍出声直言怒斥董卓。】
随后天幕播放出了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四世三公袁绍不畏强权,剑指董卓的名场面。
【董卓高坐上位,群臣跪坐在下,曹操亦在其中,群臣们的身旁便是吕布率领的持兵戈的卫卒。
董卓出声道:“诸位,当今皇帝暗弱,不足以奉宗庙,我将效伊尹霍光故事,废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如有不从者,斩!”
袁绍见朝臣不做声响,愤而起身直言道:
“当今朝堂初定,诏尔等入京以为辅佐天子,安定庶民。”
袁绍侧目瞪着董卓。
“而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嫡长而立庶,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群臣皆大感意外看向袁绍,无不为他直面奸佞的胆魄而惊讶。
因为袁绍才是一举扫除宦官的功臣,又在城中有兵马,董卓暂时隐怒未发,只盯着他道:
“今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冷哼一声:“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又待怎样?”
董卓再无法容忍,愤而拔剑,睁着虎目般眼睛瞪着袁绍,咬牙道:
“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我剑也未尝不利!!”
未等话音落下,袁绍猛而拔剑直面董卓,视殿中持戈直指他的逆贼卫兵如无物,悍勇无惧的气势甚至压过持强逞凶的董卓。
群臣们见状这才赶紧起身劝阻。
袁绍向诸位大臣执礼,最后再怒视董卓一眼,便快步离去,带领兵马离开洛阳直奔冀州。
而群臣中尚且人微言轻的曹操,早已为袁绍的壮举钦佩折服,也为天下还有像袁绍这样的悍勇忠臣,对汉室复兴升起烈烈信心……】
明朝洪武年间。
罗贯中也正全神贯注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呢,到情节高涨处也觉振奋。
可忽然间意识到,这情节画面和台词,为什么与自己所着三国演义如此神似?
正史之中对这段并非这么记载,这是他根据多部史料改编出来的……
罗贯中咽了口唾沫,莫非上苍陈述这段历史借助的正是自己的三国演义?
意识到这一点,罗贯中的心跳猛然加剧,一身热血亢奋起来,自己的三国演义得到了上苍和后世如此认可!
实际却是当时的朝堂完全是宦官跟何氏外戚掌握实权,刘辩根本没有掌握权力的基础。
然而大汉都已经到了这等危亡地步,宦官和外戚们仍然在为了权力不择一切手段激烈斗争。
外戚代表何进,召时任并州州牧的董卓,并州刺史丁原入京,欲意与袁绍等士大夫一同密谋诛杀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势力。
可是密谋的消息被张让提前获知,宦官们率先发难杀死了何进。
袁绍闻讯后,第一时间率军进宫对所有宦官进行了屠杀清洗。
张让等宦官则劫持了少帝刘辩,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卢植等汉臣率兵追击至此,张让等一众宦官皆被杀。
护送少帝刘辩回京的路上,正好被入京勤王的董卓截住,随后董卓奉迎刘辩回到皇宫。
随即董卓吞并了何进的旧部。
当时与董卓一同进京勤王的丁原,因并州领地问题已经势同水火,但兵力又不如董卓,于是在董卓蛊惑下,身为丁原手下将领的吕布,亲自杀死了丁原,并改认董卓为义父。
并州军纳入了董卓的凉州军。
董卓就此夺得了洛阳的军政大权。
之后董卓就要废少帝刘辩,改立年仅九岁的刘协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意图控制这个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士大夫们多有不满,可畏惧于董卓的兵威旁人皆不敢出言反对,唯有袁绍出声直言怒斥董卓。】
随后天幕播放出了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四世三公袁绍不畏强权,剑指董卓的名场面。
【董卓高坐上位,群臣跪坐在下,曹操亦在其中,群臣们的身旁便是吕布率领的持兵戈的卫卒。
董卓出声道:“诸位,当今皇帝暗弱,不足以奉宗庙,我将效伊尹霍光故事,废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如有不从者,斩!”
袁绍见朝臣不做声响,愤而起身直言道:
“当今朝堂初定,诏尔等入京以为辅佐天子,安定庶民。”
袁绍侧目瞪着董卓。
“而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嫡长而立庶,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群臣皆大感意外看向袁绍,无不为他直面奸佞的胆魄而惊讶。
因为袁绍才是一举扫除宦官的功臣,又在城中有兵马,董卓暂时隐怒未发,只盯着他道:
“今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冷哼一声:“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又待怎样?”
董卓再无法容忍,愤而拔剑,睁着虎目般眼睛瞪着袁绍,咬牙道:
“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我剑也未尝不利!!”
未等话音落下,袁绍猛而拔剑直面董卓,视殿中持戈直指他的逆贼卫兵如无物,悍勇无惧的气势甚至压过持强逞凶的董卓。
群臣们见状这才赶紧起身劝阻。
袁绍向诸位大臣执礼,最后再怒视董卓一眼,便快步离去,带领兵马离开洛阳直奔冀州。
而群臣中尚且人微言轻的曹操,早已为袁绍的壮举钦佩折服,也为天下还有像袁绍这样的悍勇忠臣,对汉室复兴升起烈烈信心……】
明朝洪武年间。
罗贯中也正全神贯注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呢,到情节高涨处也觉振奋。
可忽然间意识到,这情节画面和台词,为什么与自己所着三国演义如此神似?
正史之中对这段并非这么记载,这是他根据多部史料改编出来的……
罗贯中咽了口唾沫,莫非上苍陈述这段历史借助的正是自己的三国演义?
意识到这一点,罗贯中的心跳猛然加剧,一身热血亢奋起来,自己的三国演义得到了上苍和后世如此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