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枪械进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防止脱落。

    当得到弹簧施加力量的撞针撞击底火时,底火发生微弱爆炸引爆发射药,发射药在密封优良的环境中激发出最大推力,将弹头炸出枪膛。

    因为激发过程完全在密封环境中进行,所以此时的常规枪械已经能将子弹射出上千米外。

    不过因为子弹下坠和瞄准原因,步枪的有效射程依然在四百米左右。

    要是提高整体枪管的强度,增加发射药,并延长枪管长度,便能再延长子弹的射程。

    如此形制的子弹一直被沿用到了后世的今天。

    优良的定装弹药出现以后,枪械的连续发射便不再只是设想。

    率先实现这一理想的,是栓动步枪。

    (天幕以较为出名的毛瑟98K作为演示参考。)

    栓动步枪增加了枪机栓、弹仓,以及撞针。

    枪机栓是该枪械的核心部件。

    其构造较为复杂,主体包括有:栓头、栓身、闭锁凸笋、开锁斜面、抽壳钩、抛壳挺,以及拉柄。

    第一步向上拨动枪栓并往后拉。

    这时的撞针会跟着向后,并拉动弹簧蓄力。

    再往前推动枪栓,栓头便会推动弹仓内的子弹向前进入枪膛,枪栓再往下拨,

    枪栓的闭锁凸笋会与膛管锁定,将子弹牢牢固定住。

    而后面的撞针会因为与扳机联动的螺栓卡住,撞针便于扳机、弹簧一起进入了待激发状态。

    扣动扳机,撞针被弹簧带动撞击底火,子弹被激发出去。

    弹壳因为被凸笋和枪栓锁定,保持在原处。

    这时再将枪栓上拨,子弹的尾部底槽就会被枪栓的抽壳钩抓住。

    往后拉动枪栓,枪机侧方的挡块就会在压缩簧片的压力下将弹壳弹出。

    同时没了枪栓阻挡,弹仓下方的弹簧就会推动下一枚子弹向上就位等待上膛。

    如此再重复拉栓上弹动作,就能完成下一步开火准备。

    这样的栓动步枪可在十数秒内进行多次射击。

    (毛瑟98K弹仓装弹量为五发。)

    枪击完毕后重新装弹也较为快速。

    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桥夹可在数秒内完成装弹。

    一发一发子弹压填也可在十余秒内完成装弹。

    栓动步枪出现以后,凭借其碾压冷兵器和简陋燧发枪的优势,快速成为了战场上士兵们的标配。

    无需士兵多么强壮,无需经过太多训练,只需经过短时间的培训,甚至只要看过几遍演示,就能让普通百姓立即成为能够杀敌的战士。

    世界因为火器的进步,在这一时期分别迎来了两次惊天动地的大战。

    历史分别称之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直接因为战争导致的伤亡分别为:

    一战3000余万人;二战9000余万人。

    其中华夏因二战(即抗日战争)导致的伤亡人数为3500万。

    华夏的历史也从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在这段时期内经历了严重衰落和无数屈辱。

    这段充满华夏人血泪的屈辱史,也被称为百年屈辱史。

    而二战之所以对中国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也正是因为这段长达百年的衰落给了倭寇入侵的机会。

    华夏作为发明火药的文明,却成为了受火药伤害最惨重的国家。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满人对华夏的统治,以及为了防止汉人颠覆统治而对火器采取的封锁策略。

    而满人,即明朝时期的建州女真族,也曾被明朝蔑称为建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