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生育观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窄难产时,古人的处理办法是折断婴儿的锁骨将其拉出来。

    面对胎位不正时,古人可能会将手伸进产道将婴儿位置调正到头朝下。

    这些操作对胎儿和孕妇都有极大伤害。

    可能导致婴儿骨折处感染、愈合不良、神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产妇而言,这些粗暴的操作也可能进一步损伤产道,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增加产妇死亡的风险。

    同时,实施这种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判断力,但古代的接生婆往往仅凭自身经验行事,成功率很低。

    抛开这些问题,古代对细菌感染的认识也不足,导致产道伤口感染而死也时有发生。

    诸多致死原因,就导致了古代妇女平均单次生育的死亡率约为1.5%左右,初次生育死亡率更高。

    由于古代没有避孕措施,妇女一生往往生育十次八次,将平均单次死亡率累积起来,就提高到了12%到15%左右,也就意味着妇女一生有八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概率因生育而死亡。

    这便有了常说的生孩子就是半只脚踏入鬼门关的俗语。

    除了产妇的死亡风险,产妇年龄太小生育的孩子本身的死亡率也很高。

    产力不足、婴儿在产道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缺氧、婴儿发育不健全,营养不良等等问题。

    古代新生儿在一些时期有高达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孩子会夭折。

    如此下来,过早生育反而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人口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人口的损失概率。

    古代的人们想要健康地成长到十三四岁并不容易。

    相比较让妇女们能够早几年生产带来的巨大死亡风险,倒不如给予女子更多的发育时间,降低生育带来的心理恐慌和更有效的人口增长。

    这要从社会观念、卫生观念,以及利用消炎药物避免感染死亡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更有效地让人口高速增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