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如此厉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起来她确实是受伤了,黄山看来伤势不算太严重——但这姑娘依然想要啃食红薯的决心更胜于她身上的疼痛。

    \"这样吧,一会儿再来一只红薯给你,看看这么小小年纪的女孩儿怎么会吃得如此厉害。

    \" 黄山无奈地答道。

    \"是你小呀!我已经十八岁了。

    \"少女有些羞愧地下低头,低语道。

    \"说什么呢?什么事儿?”

    “没……没啥。

    你真是要再给地瓜给我吗?”少女有些期待地问道。

    “是真的,也算是补偿大灰咬你的失误,嗯对了,你现在的伤情怎么样。

    ”黄山关切地询问。

    毕竟,被狗咬伤的风险确实不小。

    “不用管的,皮肤没破掉,主要是扭了一下关节。

    ”

    看到她这样,黄山心里那个郁闷。

    原是自己过度担心,她受伤的原因是自己的扭脚。

    \"那这样吧,既然是无聊时候,说说你的事情,为什么会和那狗狗分食物。

    ”

    闲来无事,黄 山就将这段对话当做了一则趣闻听闻 。

    “我瞧着你为人很好,并没有恶意嘛...” 少女见到黄山虽外表普通,心地不错。

    加之两者的外貌似乎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默契,因此觉得他很是亲切。

    便开始了聊天。

    这是黄山第一次被别人夸赞为「善良的人」,这份善事确实让他感到一种舒适之感。

    这个故事挺长,还没等到少女讲完整个情节,红薯就已经准备就绪。

    黄山又送给她一枚,见她因噎塞而不断翻白眼的时候,则再次递上了一杯水分润喉咙,他们俩一面咀嚼,一面交流。

    原来这个少女的家在遥远的河南省,名为杨春花。

    这段故事讲述了女孩杨春花的一生,她从小就命运多舛:失去了母亲,后母继而带来新出生的小弟和小妹。

    因为容貌不佳且民间谣传说她克死母亲,杨春花在当地备受冷落,几乎无法婚嫁。

    家里因为贫困而无法继续维持生活,后母在粮食不多的情况下便赶走了她。

    尽管她的处境极为艰辛,在农村,很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里去寻找亲戚以寻求改变,但杨春花的日子似乎更加艰苦。

    因此,她也有意向去大城市碰运气,寄望能找到些许温饱和生活出路。

    最后,她幸运(或不幸)地“搭”上了一趟运煤的货车,以此方式来到了京城。

    故事在讲述杨春花的故事过程中穿插了笑声和对话的转折:听到她的经历时,黄山忍不住笑了,而杨春花却对此有些困惑,觉得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并强调了许多人是通过爬火车离开家的。

    故事继续发展到了杨春花试图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维持生存的情况,虽然充满了困难。

    当她靠在废旧物品收购站的墙边“静待时机”时,被正在附近的黄山注意到并送来了温暖——一份食物和一份故事倾听的善意。

    在这寒冷饥饿的日子里,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显得格外温情脉脉。

    故事在 ** 中揭示了冲突——面对食物的 ** ,杨春花为了争夺一份晚餐不慎扭伤了脚。

    随后,她本能地与前来争食的狗对抗,这成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画面。

    黄山听完这段故事后,内心的黑色线条描绘出一种复杂心情——他起初以为是因为狗导致了她的行为,实际上却是为食而斗争的过程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烟火的真实一面。

    最终,当故事讲完,事情解决后,黄山清理了手中的尘土,并表示出了让杨春花离开的意愿。

    这个结局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也强调了面对困境时人们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以及偶尔出现的美好意外。

    整段叙述巧妙地交织着情感起伏、生活境遇的变化,通过对杨春花人生点滴的再现,探讨了社会不公、亲情冷淡及底层人物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的主题。

    这样的描写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富有现实色彩,触动人心。

    请记住这并不是一个原作重新撰写或者直接中文翻译的简单尝试,而是将原文进行了一番改编与创新演绎,在维持原有故事情感基调与主要情节的前提下进行了重新构造,使其更具现代解读视角与表现手法。

    哎呀!哎呀!脚还疼,外面天气险恶,冷得很。

    不过,要不让大哥哥给我个方便,明早我自己就能走了。

    杨春花使起小性子,看这模样,显然不是初来乍探水浅。

    她玩这一套似乎是老手了。

    黄山却丝毫不惯着她,他只是偶尔寻求一点乐子。

    他了解自己的为人,以前曾是所谓大哥的身份,如今偶然展现一些慈心,却不意味着会接受这个小女孩所谓的胁迫。

    没说一句废话,黄山抓起杨春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