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告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人回到教室,张沈飞便开始上课。

    丝绸店这边的课程开展起来要比轧钢厂简单很多。

    一来这边是小班,拢共也就二十多个人,比较好管理。

    二来这边的学生是为识字来的,不像轧钢厂那边,很多学员都是被贾张氏,刘海中等人强拉过来。

    更甚至,还有像花姐团队那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张沈飞简单的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便开始给大家讲课。

    他使用的方法跟在轧钢厂一样,不教注音字母,而是以实用性为主。

    但因为前门这里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商户,对他们来说实用的字又和轧钢厂那些老娘们觉得实用的字截然不同。

    他这边上着课,伊莲娜一边做着记录,一边又拿出相机开始拍照。

    一节课上完,已经是下午两点。

    陈雪茹得知张沈飞没有吃饭,主动提出要请他去米家胡同便宜坊吃烤鸭。

    伊莲娜也要一起去,三人于是便结伴而行。

    四九城做烤鸭的店铺不少,但真正做出了名堂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全聚德,一个就是便宜坊。

    三人进门,立刻有跑堂的迎上来,这会儿不是饭点儿,空位很多。

    张沈飞选了靠窗的位置,跑堂的当着他们的面把凳子重新擦了一遍。

    先给倒上免费的茶水,上了免费的瓜子儿,而后询问吃点什么。

    “一套七块五的烤鸭,鸭架子不炸,直接熬汤。另外加一份乾隆白菜,一份炸饹馇,汽水要北冰洋,主食随后再说。”

    张沈飞熟练的点菜。

    伊莲娜虽然话说的好,但对种花家的文化却不怎么懂。此时看着柜台后的招牌上的金陵二字,只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不是四九城吗?怎么那牌子上倒写着别的地方??

    “这个啊,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打小儿过来吃的时候,他们就是这块牌子。”陈雪茹说道。

    她们家条件好,从小到大她不知道吃了多少次便宜坊,但也只是吃,说不清别的。

    张沈飞见两人都不懂,便给她们普及便宜坊的历史。

    “要是说便宜坊的历史,就不能只说便宜坊,咱得从烤鸭的起源开始说。”

    “烤鸭,最早的时候叫做“烧鸭”。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当时的烧鸭……怎么说呢,真的是“烧”的。

    先是把活的鸭子放在一个大铁笼子里,笼子里头除了鸭子就是一碗酱汁。

    下边儿用炭火给它加热,那鸭子烫的受不住就跑啊,越跑越渴,就开始喝那调配好的酱汁。

    最后喝完了酱汁,也跑死了,而后就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这个做法太过残忍,所以后来几经改进,但跟现在的都有区别。

    一直到了大明的时候,吊炉烤鸭的做法随着大明永乐年间迁京,从金陵传进四九城。

    “当时就是这家便宜坊的老板,从金陵来到了四九城,在咱们现在坐的位置,开了这家便宜坊老店”

    所以说,便宜坊不但牌匾上有金陵二字,实际上还应该算是四九城烤鸭的鼻祖。

    牌匾的事情解释完,张沈飞拿起水杯喝水。

    伊莲娜忍不住追问:“那全聚德和便宜坊的烤鸭做法,口味什么的都一样吗?”

    张沈飞放下水杯告诉她,全聚德和便宜坊虽然都叫烤鸭,但做法是不同的。

    全聚德的是挂炉烤鸭,传统的便宜坊是焖炉烤鸭。

    所谓“两绍三烧要满壶,焖炉鸭子与烧猪”就是指这种做法。

    焖炉烤鸭的炉子需要用红砖或者青砖砌起来。

    他们砌砖也有讲究,须得“上三下四中七层。”

    这样做的特点是不见明火,特点是不见明火。

    而且燃料不管用的是什么,都得先把炉壁烤到热成灰白色,然后灭火将鸭子入炉,关闭炉门。

    这是凭借炉壁的热度把鸭子闷熟,期间不能开炉门,也不能将鸭子翻身。

    这种烤法的好处是鸭子受热均匀、耗油量小,但却对师父的手艺和经验要求非常高。

    其实到了后世,便宜坊的发展不如全聚德也跟这个有关。

    毕竟,这技术太吃技术含量。

    张沈飞一边喝茶,一边信口道来这些知识。不但引起了陈雪茹和伊莲娜的崇敬,也让其他两张桌子的客人刮目相看。

    掌柜听到张沈飞的科普,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位爷是个懂行的!!!这些知识除了我们行业内部的,没人知道!!”

    高兴之余,交代跑堂的额外送给张沈飞他们桌子一份芥末墩儿。

    三人谢过掌柜的后,边聊天边等待。

    大概又过了十分钟,穿着白色厨师服,戴着新式厨师帽的片鸭师傅,推着装有鸭子的小推车走过来。

    站定之后,他先是把车上的鸭饼,甜面酱,黄瓜条,葱丝之类的往桌子上摆。

    一边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