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早做安排(2/3)
对于陈瑄来说这也有些受宠若惊、战战兢兢。
看起来是被重用了,可是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不是最擅长的,这可不是带兵打仗,这更像是文官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一个高级将领应该做的事情。
只是这么做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朝廷此前督促漕运的就是勋贵,这类群体也知道怎么样去指挥大队的人马。不管是军士,还是役夫,管理很多的人也是一门学问。
更何况这些将帅有一点好,知道辎重后勤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不只是会带兵冲杀就行了,也需要学会处理好后勤补给等等一系列事情。
朱允熥继续安排说道,“你记得去寻舳舻侯,他督漕运二十余年,可以提点你不少事情。”
陈瑄立刻回答,“臣定当请教舳舻侯。”
“工部、户部也要去,这不能只是都督府的事情。”朱允熥就继续说道,“你们先看着商议,拟出来了方案送到我这。”
陈瑄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让他去督漕运、让他去疏浚运河,这都是皇太孙对他的安排。哪怕陈瑄自认为自己更擅长打仗,可是做好了这些事情也是大功。
就说舳舻侯吧,这可不是开国就封的侯爵,那时候也只是卫指挥使、都督佥事,就是因为督漕运有大功,所以在洪武二十年封侯。
张赫也是一样,他早年就随老朱渡江,鄱阳湖大战、讨伐张士诚等等都参与其中,还有剿杀倭寇等等军功。但是这些也不足以让他封侯,而是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押运海运达十次,他此前被封为航海侯、追封恩国公,就是因为开辟海运航道、督漕运有功。
所以对于陈瑄来说,现在让他去做的事情,也是有机会在仕途更进一步。
封候拜将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是做好了一些事情,机会也就到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朱允熥也算是心里的一颗大石头落地。有些事情是迟早要办的,现在就开始做好一些事情,这绝对不会是什么坏事。
“兴修水利,这是要长期坚持!”在陈瑄离开后,朱允熥揉着太阳穴发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不少,还都是大工程。”
这绝非夸张,疏浚大运河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除此之外就必须要考虑夺淮入海的事情了,淮河水患对大运河也是一种隐患。再多想一点,那就是黄河改道带来的连锁反应
所以疏浚大运河还不够,要治标治本,要不然很多的事情就很难做到最大功效。
搞定了这些事情的朱允熥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张福生匆匆过来。
“殿下,凤阳急报。”张福生一口气说道,“信国公前夜病重,府中都在备着了。”
汤和中风三四年了,对于他现在大限将至,很多人实际上也都是有着一些心理准备。可是想想他和老朱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自然也就非同寻常了。
朱允熥就开口说道,“让汤昱回去侍奉,令太医过去,让我小姑父代皇家过去探视。”
汤和的孙子汤昱可是被朱允熥带在身边,虽然没有特别安排、照顾,可是只要是名义上太孙府的人,那么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不管是让太医过去诊治,或者是外戚过去探视,这也都是有必要的事情。不管是因为汤和和老朱的关系,还是说汤和过往的功绩,对于这样的勋贵就不能太马虎。
汤和自然也是赶紧去安排好这些事情,说到底就是汤和的这些事情都必须要做好,这是了不得的大事,可不能误了君臣相得的大事。
别的人可以不提,单纯就老朱和汤和来说,那就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如果汤和熬不过去了,后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好准备。
遣使吊祭是应该的,追封为王也没什么问题,到时候还需要赐葬、塑像祀于功臣庙,配享于太庙等等,这都是应该的。
“汤和肯定是葬在老家了,就不陪葬孝陵。”朱允熥忽然脑洞大开,“元青花,好像碑文是方孝孺写的所以被凿了。因为各种原因被盗、被破坏,但是还出土了一个元青花。”
算了,朱允熥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想这些事情,不过该准备的肯定是需要提前开始准备,汤和怕是真的很难熬下去了。
只是想想老朱,朱允熥也忍不住有些担心。虽然汤和中风之后老朱就非常的担心,寻常也很难见到。只是汤和只要还活着,老朱就还算是有一个朋友在世。
汤和这要是走了,老朱内心认可的同辈人那就是真的没有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老病死的事情显然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哪怕贵为皇帝、国公,在这些事情上也是真的无能为力。
想想汤和现在也七十了,这也算是寿终正寝,这也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不过该劝的时候还是要劝,该安慰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去安慰。
朱允熥抬脚走人,到了武英殿就说道,“祖父,老家那边来信了,信国公怕是时日无多了。”
老朱手里的毛笔都落了下
看起来是被重用了,可是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不是最擅长的,这可不是带兵打仗,这更像是文官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一个高级将领应该做的事情。
只是这么做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朝廷此前督促漕运的就是勋贵,这类群体也知道怎么样去指挥大队的人马。不管是军士,还是役夫,管理很多的人也是一门学问。
更何况这些将帅有一点好,知道辎重后勤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不只是会带兵冲杀就行了,也需要学会处理好后勤补给等等一系列事情。
朱允熥继续安排说道,“你记得去寻舳舻侯,他督漕运二十余年,可以提点你不少事情。”
陈瑄立刻回答,“臣定当请教舳舻侯。”
“工部、户部也要去,这不能只是都督府的事情。”朱允熥就继续说道,“你们先看着商议,拟出来了方案送到我这。”
陈瑄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让他去督漕运、让他去疏浚运河,这都是皇太孙对他的安排。哪怕陈瑄自认为自己更擅长打仗,可是做好了这些事情也是大功。
就说舳舻侯吧,这可不是开国就封的侯爵,那时候也只是卫指挥使、都督佥事,就是因为督漕运有大功,所以在洪武二十年封侯。
张赫也是一样,他早年就随老朱渡江,鄱阳湖大战、讨伐张士诚等等都参与其中,还有剿杀倭寇等等军功。但是这些也不足以让他封侯,而是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押运海运达十次,他此前被封为航海侯、追封恩国公,就是因为开辟海运航道、督漕运有功。
所以对于陈瑄来说,现在让他去做的事情,也是有机会在仕途更进一步。
封候拜将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是做好了一些事情,机会也就到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朱允熥也算是心里的一颗大石头落地。有些事情是迟早要办的,现在就开始做好一些事情,这绝对不会是什么坏事。
“兴修水利,这是要长期坚持!”在陈瑄离开后,朱允熥揉着太阳穴发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不少,还都是大工程。”
这绝非夸张,疏浚大运河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除此之外就必须要考虑夺淮入海的事情了,淮河水患对大运河也是一种隐患。再多想一点,那就是黄河改道带来的连锁反应
所以疏浚大运河还不够,要治标治本,要不然很多的事情就很难做到最大功效。
搞定了这些事情的朱允熥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张福生匆匆过来。
“殿下,凤阳急报。”张福生一口气说道,“信国公前夜病重,府中都在备着了。”
汤和中风三四年了,对于他现在大限将至,很多人实际上也都是有着一些心理准备。可是想想他和老朱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自然也就非同寻常了。
朱允熥就开口说道,“让汤昱回去侍奉,令太医过去,让我小姑父代皇家过去探视。”
汤和的孙子汤昱可是被朱允熥带在身边,虽然没有特别安排、照顾,可是只要是名义上太孙府的人,那么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不管是让太医过去诊治,或者是外戚过去探视,这也都是有必要的事情。不管是因为汤和和老朱的关系,还是说汤和过往的功绩,对于这样的勋贵就不能太马虎。
汤和自然也是赶紧去安排好这些事情,说到底就是汤和的这些事情都必须要做好,这是了不得的大事,可不能误了君臣相得的大事。
别的人可以不提,单纯就老朱和汤和来说,那就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如果汤和熬不过去了,后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好准备。
遣使吊祭是应该的,追封为王也没什么问题,到时候还需要赐葬、塑像祀于功臣庙,配享于太庙等等,这都是应该的。
“汤和肯定是葬在老家了,就不陪葬孝陵。”朱允熥忽然脑洞大开,“元青花,好像碑文是方孝孺写的所以被凿了。因为各种原因被盗、被破坏,但是还出土了一个元青花。”
算了,朱允熥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想这些事情,不过该准备的肯定是需要提前开始准备,汤和怕是真的很难熬下去了。
只是想想老朱,朱允熥也忍不住有些担心。虽然汤和中风之后老朱就非常的担心,寻常也很难见到。只是汤和只要还活着,老朱就还算是有一个朋友在世。
汤和这要是走了,老朱内心认可的同辈人那就是真的没有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老病死的事情显然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哪怕贵为皇帝、国公,在这些事情上也是真的无能为力。
想想汤和现在也七十了,这也算是寿终正寝,这也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不过该劝的时候还是要劝,该安慰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去安慰。
朱允熥抬脚走人,到了武英殿就说道,“祖父,老家那边来信了,信国公怕是时日无多了。”
老朱手里的毛笔都落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