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坐享其成(2/3)
手不及的感觉。
只不过现在想要让那些文官集团完全的放手,那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权力和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切自然也就意味着但凡还是有些机会,那么很多人就不会轻言放弃。
道衍就回答说道,“殿下放心,若是茹尚书等人前来,可召开国公前来应对。”
朱允熥笑着认可了,“秀才遇到兵,真就是有理说不清了。只是这样对我二舅的名声不太好了,岂能一直让他去做这些看似胡搅蛮缠的事情。”
对于朱允熥的这些抱怨,道衍觉得稍微的听一听也就行了,千万不能当真,要不然就成笑话了。
因为明眼人都清楚,给开国公安排一些事情的人也就是这位太孙了。
一边让开国公去做那些看似容易得罪人的事情,让开国公去做一些看似难缠的事情,那时候根本就不为开国公的名声等等所考虑。
现在好了,居然还要倒打一耙,好像是太孙殿下无可奈何,才不得不让开国公去承担一些责任,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是不是过河拆桥、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朱允熥对此倒不是特别的在乎。只要将一些事情给办好了,那对于他来说也就足够了。
其他的完全可以稍微的放一放,将一些事情给踏踏实实的办好了,这才是最值得开心。
开始伏案工作了,还有不少奏章需要赶紧批复才好。
仔细斟酌了片刻,朱允熥说道,“去召陈瑄回京,让郁新不要只是惦记着市舶司的进项。夏税的事情该抓紧,再者就是疏浚运河的事情,工部得早些定下一些拨款。”
道衍立刻记下来这些事情,他相信郁新这样的一个能臣肯定早有准备,毕竟这也是一个工作重点,此前也一直都是在为这件事情在努力。
而争夺市舶司的一些控制权等等,那也是郁新这个户部尚书的职责所在,并不会真正的增加多少压力,争取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不会误了正事。
既然没有耽误正事,那就抓紧时间将一些事情给办好,这一点显然也无比重要。
毕竟这位皇太孙现在有些着急了,对于运河的疏浚、对于关系着大明民生的水利等等无比在乎,这些事情也确实是需要抓紧了。
尤其是疏浚运河、发展漕运这件事情,更是关系着朝廷的一些远大战略,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民生问题了,自然就更加需要重视和在乎了。
张福生听到一个小太监的奏报,脚步匆匆急忙奏报,“殿下,陛下令人将坤宁宫不少东西搬了出来。”
朱允熥立刻蹙眉问道,“陛下将东西搬到了何处?”
张福生赶紧回答说道,“回殿下,是搬去西宫了。”
所谓西宫,和西六宫还是有区别的。西六宫和东六宫一样,是皇帝嫔妃的住所,位于皇宫后廷中轴的西侧,与东六宫相对。本指皇后居住的宫室,后渐衍生成泛指后妃。
而西宫,则是皇帝燕居的地方,是皇帝退朝而处的闲居之处,历史上的老朱也是在西宫驾崩。
朱允熥就忍不住有些皱眉和埋怨了,“他这么急是做什么?现在就搬去西宫的话,我成了什么样子!”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有些不敢多说什么,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稍微有些敏感了,一个不小心就是离间天家亲情,甚至是卷入更大的麻烦。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更加需要谨言慎行,甚至是能够不开口就不开口,这件事情只能是皇帝和皇太孙商议好才行,其他人没办法在这件事情多说什么。
朱允熥立刻对张福生说道,“你先回东宫,和太孙妃将事情说清楚,让她去趟乾清宫。”
虽然先前老朱就提起过准备搬离乾清宫,也让徐妙锦准备搬进坤宁宫,老朱这是毫不掩饰的准备为朱允熥让路,让朱允熥以后的登基更加的名正言顺、符合礼法。
可是他现在就开始急着做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将朱允熥架到火上烤啊,这一不小心就是让朱允熥不忠不孝了,实在是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但是想想老朱的性格,朱允熥好像一点也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就是老朱能做出来的事情。有些时候所谓的礼法等等,对老朱的约束力实在一般。
哭笑不得的朱允熥虽然有些烦躁,不过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迟早的事情,也算是稍微有些心理准备。最多就是老朱急不可待的样子,有点打乱了计划。
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你觉得这事情该如何处置?”
道衍更加的小心了,不过还是说道,“殿下,能不能重修一座宫殿?”
这么做好像也是正常,老朱要是退位了,专门给他修建一座宫殿,那自然也是朱允熥表达孝顺的一个表现。而且这样也算是藏着一些小心思,看似是让太上皇离开权力中心,只需要安心在新殿安享晚年了。
这么做的话,好像也是没有什么坏处,就比如说上一位开国皇帝当了太上皇的,也就是李渊了。
李渊成为太上皇
只不过现在想要让那些文官集团完全的放手,那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权力和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切自然也就意味着但凡还是有些机会,那么很多人就不会轻言放弃。
道衍就回答说道,“殿下放心,若是茹尚书等人前来,可召开国公前来应对。”
朱允熥笑着认可了,“秀才遇到兵,真就是有理说不清了。只是这样对我二舅的名声不太好了,岂能一直让他去做这些看似胡搅蛮缠的事情。”
对于朱允熥的这些抱怨,道衍觉得稍微的听一听也就行了,千万不能当真,要不然就成笑话了。
因为明眼人都清楚,给开国公安排一些事情的人也就是这位太孙了。
一边让开国公去做那些看似容易得罪人的事情,让开国公去做一些看似难缠的事情,那时候根本就不为开国公的名声等等所考虑。
现在好了,居然还要倒打一耙,好像是太孙殿下无可奈何,才不得不让开国公去承担一些责任,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是不是过河拆桥、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朱允熥对此倒不是特别的在乎。只要将一些事情给办好了,那对于他来说也就足够了。
其他的完全可以稍微的放一放,将一些事情给踏踏实实的办好了,这才是最值得开心。
开始伏案工作了,还有不少奏章需要赶紧批复才好。
仔细斟酌了片刻,朱允熥说道,“去召陈瑄回京,让郁新不要只是惦记着市舶司的进项。夏税的事情该抓紧,再者就是疏浚运河的事情,工部得早些定下一些拨款。”
道衍立刻记下来这些事情,他相信郁新这样的一个能臣肯定早有准备,毕竟这也是一个工作重点,此前也一直都是在为这件事情在努力。
而争夺市舶司的一些控制权等等,那也是郁新这个户部尚书的职责所在,并不会真正的增加多少压力,争取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不会误了正事。
既然没有耽误正事,那就抓紧时间将一些事情给办好,这一点显然也无比重要。
毕竟这位皇太孙现在有些着急了,对于运河的疏浚、对于关系着大明民生的水利等等无比在乎,这些事情也确实是需要抓紧了。
尤其是疏浚运河、发展漕运这件事情,更是关系着朝廷的一些远大战略,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民生问题了,自然就更加需要重视和在乎了。
张福生听到一个小太监的奏报,脚步匆匆急忙奏报,“殿下,陛下令人将坤宁宫不少东西搬了出来。”
朱允熥立刻蹙眉问道,“陛下将东西搬到了何处?”
张福生赶紧回答说道,“回殿下,是搬去西宫了。”
所谓西宫,和西六宫还是有区别的。西六宫和东六宫一样,是皇帝嫔妃的住所,位于皇宫后廷中轴的西侧,与东六宫相对。本指皇后居住的宫室,后渐衍生成泛指后妃。
而西宫,则是皇帝燕居的地方,是皇帝退朝而处的闲居之处,历史上的老朱也是在西宫驾崩。
朱允熥就忍不住有些皱眉和埋怨了,“他这么急是做什么?现在就搬去西宫的话,我成了什么样子!”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有些不敢多说什么,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稍微有些敏感了,一个不小心就是离间天家亲情,甚至是卷入更大的麻烦。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更加需要谨言慎行,甚至是能够不开口就不开口,这件事情只能是皇帝和皇太孙商议好才行,其他人没办法在这件事情多说什么。
朱允熥立刻对张福生说道,“你先回东宫,和太孙妃将事情说清楚,让她去趟乾清宫。”
虽然先前老朱就提起过准备搬离乾清宫,也让徐妙锦准备搬进坤宁宫,老朱这是毫不掩饰的准备为朱允熥让路,让朱允熥以后的登基更加的名正言顺、符合礼法。
可是他现在就开始急着做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将朱允熥架到火上烤啊,这一不小心就是让朱允熥不忠不孝了,实在是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但是想想老朱的性格,朱允熥好像一点也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就是老朱能做出来的事情。有些时候所谓的礼法等等,对老朱的约束力实在一般。
哭笑不得的朱允熥虽然有些烦躁,不过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迟早的事情,也算是稍微有些心理准备。最多就是老朱急不可待的样子,有点打乱了计划。
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你觉得这事情该如何处置?”
道衍更加的小心了,不过还是说道,“殿下,能不能重修一座宫殿?”
这么做好像也是正常,老朱要是退位了,专门给他修建一座宫殿,那自然也是朱允熥表达孝顺的一个表现。而且这样也算是藏着一些小心思,看似是让太上皇离开权力中心,只需要安心在新殿安享晚年了。
这么做的话,好像也是没有什么坏处,就比如说上一位开国皇帝当了太上皇的,也就是李渊了。
李渊成为太上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