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同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以陈言也很重视,他本来不想选文科,但是听说向平川报志愿的时候选了理科,十一中高中文理科班级在不同的教学楼,本着惹不起躲得起的的想法,陈言只能选文。

    其实陈言那天之所以体育课没去,是被班主任老师叫去问期末了该补交学费的事情。

    因为寒假没有什么能够打零工的机会,陈言艰难地过了一个多月,期间整个玉成村都笼罩在欢乐团圆的节日氛围里,只有在华林服装厂看厂房的陈言一个人拿着董春友给的五百块钱住在厂里还得管两条狗吃饭。等厂子开工五百块钱根本不剩什么,这让本就拮据的陈言高一第二学期一开始就只拿着勤工俭学的积蓄交了住宿费和其他费用,拖欠的学费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办理了缓交手续,但是缓交不等于不交,学期末学校财务处的催缴函在紧张的期末考试里还是准时送到了陈言手上,让陈言在考试的焦虑里又生出更多一重烦恼。

    考试成绩出来,陈言勉强保住了自己在重点班的位置,没有掉到收费更高的普通班,这点小小的幸运背后是陈言日夜刻苦的付出,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这点幸运显然起不到什么提振士气作用,两个学期的学费压在眼前,陈言觉得喘不上气。

    整整一个暑假陈言白天在批发市场当搬运工,晚上在物流城开叉车,夜班的叉车司机不好招,毕竟太辛苦了,但是钱要多一点,陈言没得选,毕竟有人愿意用他这个未成年都该谢天谢地。整个暑假陈言累的经常靠着墙就睡着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勉强只够目标金额的百分之六十。

    向激川出院以后那段时间倒是无所事事,他隐约听家里的佣人们提到好像老爷子因为向平川期末考试年级倒数被分到了普通班的事情大发雷霆,事不关己的他还不知道为了让他回到学校上学折腾出多少事,首先是学籍问题,向激川虽然是前城本地户口,但是一直在国外就读,回到国内是不能直接就转入公立高中插班的,需要先在能够接收归国接受教育的国际生源的学校恢复学籍,然后在办理转学手续。

    当然向激川这个情况,十一中是直接拒收的,毕竟一来有精神疾病史,二来向激川已经有三年没上学了,和班级同学们年龄差距也比较大,又没有国内的受教育经历,收进来就是个绝对的不定时炸弹。

    这事儿难不倒向家,随着十一中新实验楼项目奠基开工,向激川也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十一中高二文科三班的学生,毕竟这么多年没上学了,估计想再捡起来很困难,向家给的再多学校也要考虑影响,况且学理科根本没有一个班级愿意接收,只能塞进相对好上手的文科班。

    这么多年在精神病院待下来,向激川暴脾气是一点没改,但是人还是长大了不少,起码知道什么时候该发火什么时候不该了。其实他也早就想开了,国内不比国外,既然回来了在有能力摆脱之前只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不就是回学校上学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从精神病院里出来的我怕谁啊。

    学校里的领导老师就没有这么轻松想的开了,因为向激川即将入学,高二的各位班主任们已经连续好几天开会,毕竟有向平川这个好弟弟误伤副校长珠玉在前,各位老师们对向激川简直如临大敌,怎么才能在各环节都妥善安置这个烫手山芋成了每次会议绕不开的话题。

    有的老师建议就读班级单独给向激川安排一个座位,很快就被否定了,向家出钱给学校盖新大楼,向家的少爷自然是不能被区别对待的,单独的座位本身就是一种歧视,要真的这么安排,只怕大少爷还没就座,老师的饭碗就先得挪窝。

    最后经过群体决策,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提前给向激川找一位性格稳定包容的同学做同桌,通过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向激川同学逐步回归和适应校园生活,同时也可以把对普通同学的影响降到最低。可是上哪去找这样的同学呢,老师们拿着花名册把高二文科三班的学生来回掂量几十遍,最终一致认为董岑岩同学最合适,台面上的理由是虽然董同学成绩一般,但是性格沉稳,品行端正,有奉献精神,潜台词就是除了这个没爹妈管的董岑岩,其他人谁和向激川做同桌估计家长都得来学校大闹一场,最后让学校吃不了兜着走。

    陈言一开学先去财务处把上学期拖欠的学费交清了,手上剩下的钱交完书本费和资料费,占大头的住宿费和学费就不够了,陈言本来以为还是可以像上学期一样办理缓交手续,然后才被财务处的老师冷冰冰的告知缓交手续是不能连续办理的,像陈言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在本学期前八周及时缴费的话,会被停学、清退。

    陈言愁容满面的在新班级门口踟蹰着不知道要不要先进去找个角落的座位安顿一下,毕竟他这学期学费住宿费都还没交,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进去,正在痛苦纠结,就被自己的新班主任叫走了。

    陈言高一的班主任老师带理科班去了,新班主任年纪更大,看着比高一的班主任老师严肃很多,说个话也很书面,就在陈言犹豫着要不要开口和老师说一下自己没交学费的事情,老师就很亲切的询问了一下陈言最近的学习情况,然后故作轻松的和陈言说想要给他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