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迎月与昭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叫来大儿子狠狠一顿训斥。

    又在家游手好闲的猫了一个冬天,还是董青山的叔叔看不下去了,又托关系把董青山送到了镇上的供电所,那时候能学着当个电工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董青山这小子吃不了苦不说,还打起了歪主意,去了没半年偷摸把所里的电线卖了好几大捆,崭新的电线当废铜卖,等被发现的时候当场就要扭送派出所,还是董青山的叔叔就差没下跪,才好歹给保了下来,赔了不少钱,不仅赔了自家未来的新屋顶,叔叔家未来的新猪圈,还把董老太太手上那两只家传的银镯都赔进去了,这事儿才算完。

    这下叔伯都寒了心,彻底不管董青山了,但偏偏董青山模样生的不错,大高个儿,浓眉大眼的,十七八岁更不学好了,烟酒都来,游手好闲,眼看就要长成个服刑人员预备役,再不管不行了,董母又上门求着大伯子小叔子的好歹再帮着找个出路,毕竟老太太只愿意跟着孙子,孙子要出点什么事儿这还不都是要了老太太的命吗。话都到这个份儿上,叔伯们还是决定再拉一把,这次联系的是个运输大队,让董青山跟着跑车学开车和修车,毕竟会开车修车可算是正经本事,有手艺走哪都让人高看一眼。

    董青山显然对修车跑车也没什么兴趣,但是跟着出车多了,去的地方也多,见的人就更多了,本来就是个无所顾忌勾三搭四的人,正经活儿不干,修车的手艺也不好好学,本事不高脾气不小,老师傅看不过眼说两句,跳起来就要和人家动手打,整个车队没有一个师傅还愿意带他,跟车出去卸货装货磨洋工,喝点酒就到处勾搭女孩子,太不像话了。大家一合计算了,趁着还没闯出什么大祸来,还是把人退回去吧。

    这次被退回来,谁的面子也不管用了,董家老太太把两个儿子叫回来,其中有个儿子都已经去城里做倒卖山货的小生意了,常跑外,也硬是拉回来,老太太骂也骂了,哭也哭了,两个儿子却还是表示爱莫能助,不是不看死去的兄弟的面子,而是这孩子太不成器,给董老太太气了个倒仰。最后老太太盘算来盘算去,想起来不如给这个金孙安排一门婚事,既然不能立业就先成个家吧,男人嘛都爱玩,结了婚就好了。

    在董老太太一个人的绝食抗争之下,毕竟让董青山结婚这件事董青山的妈也极力反对,更不要说两位叔伯,但是眼看老太太这是抱着死磕的决心了,没办法,最后就是作为母亲的葛祥珍掏空积蓄,并上叔伯们出的钱,新盖了三间大瓦房,本村,可能本乡镇的姑娘那是没人敢说了,毕竟董青山这些年干的荒唐事早已经传遍了本村每一家的炕头子,最后七拐八弯托人说媒,找了一个隔壁县的姑娘,对方父母看董青山模样周正,又有些见识谈吐,再看崭新的三间新房,并房前屋后菜地鸡窝井井有条,觉得这小子应该不错,加上女方家是母亲早逝父亲续弦,继母后面四个孩子里最大的都没十岁,全靠父亲在大队粉条厂里漏粉条挣些工资换口粮,家计确实艰难些,姑娘早些出嫁了还能换回来一笔聘礼,于是当场拍板同意了这门婚事。

    鞭炮一响,大家把酒席一吃,董青山就算是结了婚了。新媳妇性子腼腆不爱说话,文化不高,手脚勤快,家里家外操持的井井有条,虽然没上过什么学,但是有一手家传的漏粉条手艺,正好董母葛祥珍年纪也大了,这不是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索性婆媳两个在家操持起来一个粉条作坊,就开在自己后院小仓房里,虽然董青山懒散不干活,但是毕竟母亲在家看着他也不敢造次。

    随着新媳妇肚子渐渐起来了,人人都说这么尖肯定是个小子,董老太太和董青山也乐开了花,只有葛祥珍倒觉得男女都好无所谓,大人孩子平安就好。

    董青山与其说多即将成为人父感到无比激动,倒不如说因为自己一索得男非常厉害而骄傲,正好董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没准儿抱上重孙子老太太一高兴身体也能好一点。

    于是就在一个满月之夜,董青山的大女儿出生了。

    心心念念的男丁落了空,董家老太太拄着拐在院子里长吁短叹,董青山冷着一张脸不说话,从医院回来只有葛祥珍又是放鞭炮又是熬鸡汤,开开心心张罗给家里的第四代穿上崭新的衣服,粉嫩粉嫩的大闺女真俊呀,全家只有葛祥珍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毕竟是第一个孩子,董家老太太虽然不待见,总归还是不讨厌的,说就起个名儿叫迎弟吧,毕竟之前董青山叔伯家那七八个姐妹招等想运,盼接来生已经用了个遍,也没真的给老董家再弄来一个后,这回叫迎弟肯定行。

    董青山压根就没把闺女放在眼里,起什么名字随便,葛祥珍倒是很反对,一直说都什么时代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什么弟不弟,不叫这个,这孩子出生那天月亮多好,还不如叫迎月呢,就这么定了,就叫董迎月。

    家里的粉条作坊越来越红火,董青山本来也是个坐不住又不干活的人,最愿意的就是每天蹬个三轮车去镇上或者大集卖粉条,到了地方车子一支,他就旁边抽烟打牌去了,顾客来问他也爱答不理的,如果不是这粉条真的劲道爽滑久煮不糊,慢慢积累了一些口碑客户为了那一口最板正的炖粉条愿意看董青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