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君康堂(1/2)
回程赶得太急,导致很多护卫剿匪时所受的伤,都没有时间养。大家一声不吭,习以为常,以前跟着主家出任务的时候, 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到达老湖镇的第一时间,乔欣并未回宅子里去,而是带着张俊等人去了自家的医馆—君康堂!
君康堂如今已经是在老湖镇最显眼地标之一。当初乔欣底价买了不少大的院子。医馆所用的院子是最大的一座。
修建这个院子的主人未必没有在此养老的打算。 里里外外用料扎实的很!
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改朝换代,几经易主,这房子最终落到乔欣的手里。
她买到手的时候,房子的主体结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就是破败的很,可要修好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和老湖镇大多数被遗弃的房子一样,被乔欣买来翻修之后,再次重现往日荣光。
君康堂如今远近有名。
一个是里面的所卖的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二个是店里的管事,大夫,药童都不会先看衣服后看人。
但凡能来看病的,从没因为对方穿的破乱而被拒之门外。 这也导致了医馆日日人满为患。
乔家不得不实行预约制看病,来确保自己的员工不被累死!
可即便是如此,君康堂也从当初的一个五进的大院子,一扩再扩,都到了三倍的规模。
在里面的就诊大夫,也是不断地增多,甚至还有宫里退下来的御医。他们各有所长,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诊室。
在乔家给与优厚的待遇,以及养老保证之后,大夫们也不再像开始那般把独门绝技藏着掖着, 开始认真的考虑传承问题。
就像乔欣所说的,如其让自己的本事带到棺材里就此断了传承, 不如多教几个学徒,多救人,也算是积了阴德。
这件事,乔欣只是提出了建议, 却并未强制别人照做。
只是每隔半年,乔家会花大价钱从各地方到民间,邀请许多有名气的大夫共同学习和交流。
更会将医馆所收集的病历和各种疑难杂症,公开供大伙讨论和学习参考。
君康堂同时和阳书院的医学院强强联手,加快为大景培养医学人才。每逢休沐的时候, 就有大量的医学院的学子到医馆里面跟师观摩学习!
但凡青阳学院毕业的医学生,那一个个可不仅仅只有理论,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
学院和医馆一个给他们提供学习理论的机会,一个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是在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情景。
更关键的是,学子还没有毕业,就会被各大地方的医馆抢着聘用,甚至太医院也会在这里面挑选优秀的学子。
这也导致青阳书院最近几年医学院的学生名额一票难求。更成了广大贫民学子继科举,武举之后的又一大热门出路。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乔家的医馆,每月都会有一天免费的义诊。
这是他们最幸福,也最盼望的那一天!
等到那一天,医馆诊费全免,药费减半!哪怕是轮到一个学徒帮他们看病,也算是赚了!
若是遇到什么特别神秘的疑难杂症,乔家甚至会为其免费治疗,只要病人客观的反映出每次服药后的真实感受!
有人感念乔家的大德,也有人嘲笑乔家的自不量力和傻气!
可这些乔欣统统置之不理。
她只知道,通过这些举动,从郓城和益州那边收上来的大量药材源源不断好的销售出去,惠及大景各地的百姓。
药农不管是采集还是种植的药材卖上了好的价钱, 老湖镇的病人吃上了便宜的药,得以存活。
唯独不高兴的应该是以前吃独食的大药材商人和世家。
不过乔家人,也从来没有表示要和他们泾渭分明, 彼此不相往来。
对方的药材只要货真价实,他们依然可以很好的合作!
这些药材商对君康堂恨,既恨乔家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又爱乔家童叟无欺的行事作风。
尤其是身份地位远不如乔家的客商,比如江城沈家。
........
小药童忍了又忍, 最终还是没忍住跑到后面去找总管。
店里来了个大娘,面色红润, 步履矫健,身边跟着几个人高马大的护卫,一看就不像是来看病的。
进店快半个时辰了,依旧在那儿走走看看,探头探脑的。
莫不是对家派来打探消息的?
这样的人,他最近见多了!
小药童的警惕性一下子提了上来。
很快的,就从后院叫来了正在忙碌的护院总管张智。
对方听他这么一说, 也重视起来了。
不重视不行呀,他们替东家把医馆开到如今的规模,靠的就是眼力劲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自己原本不过是个普通的护卫,武力比不上张虎和张允, 打探消息比不上张俊等
到达老湖镇的第一时间,乔欣并未回宅子里去,而是带着张俊等人去了自家的医馆—君康堂!
君康堂如今已经是在老湖镇最显眼地标之一。当初乔欣底价买了不少大的院子。医馆所用的院子是最大的一座。
修建这个院子的主人未必没有在此养老的打算。 里里外外用料扎实的很!
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改朝换代,几经易主,这房子最终落到乔欣的手里。
她买到手的时候,房子的主体结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就是破败的很,可要修好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和老湖镇大多数被遗弃的房子一样,被乔欣买来翻修之后,再次重现往日荣光。
君康堂如今远近有名。
一个是里面的所卖的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二个是店里的管事,大夫,药童都不会先看衣服后看人。
但凡能来看病的,从没因为对方穿的破乱而被拒之门外。 这也导致了医馆日日人满为患。
乔家不得不实行预约制看病,来确保自己的员工不被累死!
可即便是如此,君康堂也从当初的一个五进的大院子,一扩再扩,都到了三倍的规模。
在里面的就诊大夫,也是不断地增多,甚至还有宫里退下来的御医。他们各有所长,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诊室。
在乔家给与优厚的待遇,以及养老保证之后,大夫们也不再像开始那般把独门绝技藏着掖着, 开始认真的考虑传承问题。
就像乔欣所说的,如其让自己的本事带到棺材里就此断了传承, 不如多教几个学徒,多救人,也算是积了阴德。
这件事,乔欣只是提出了建议, 却并未强制别人照做。
只是每隔半年,乔家会花大价钱从各地方到民间,邀请许多有名气的大夫共同学习和交流。
更会将医馆所收集的病历和各种疑难杂症,公开供大伙讨论和学习参考。
君康堂同时和阳书院的医学院强强联手,加快为大景培养医学人才。每逢休沐的时候, 就有大量的医学院的学子到医馆里面跟师观摩学习!
但凡青阳学院毕业的医学生,那一个个可不仅仅只有理论,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
学院和医馆一个给他们提供学习理论的机会,一个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是在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情景。
更关键的是,学子还没有毕业,就会被各大地方的医馆抢着聘用,甚至太医院也会在这里面挑选优秀的学子。
这也导致青阳书院最近几年医学院的学生名额一票难求。更成了广大贫民学子继科举,武举之后的又一大热门出路。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乔家的医馆,每月都会有一天免费的义诊。
这是他们最幸福,也最盼望的那一天!
等到那一天,医馆诊费全免,药费减半!哪怕是轮到一个学徒帮他们看病,也算是赚了!
若是遇到什么特别神秘的疑难杂症,乔家甚至会为其免费治疗,只要病人客观的反映出每次服药后的真实感受!
有人感念乔家的大德,也有人嘲笑乔家的自不量力和傻气!
可这些乔欣统统置之不理。
她只知道,通过这些举动,从郓城和益州那边收上来的大量药材源源不断好的销售出去,惠及大景各地的百姓。
药农不管是采集还是种植的药材卖上了好的价钱, 老湖镇的病人吃上了便宜的药,得以存活。
唯独不高兴的应该是以前吃独食的大药材商人和世家。
不过乔家人,也从来没有表示要和他们泾渭分明, 彼此不相往来。
对方的药材只要货真价实,他们依然可以很好的合作!
这些药材商对君康堂恨,既恨乔家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又爱乔家童叟无欺的行事作风。
尤其是身份地位远不如乔家的客商,比如江城沈家。
........
小药童忍了又忍, 最终还是没忍住跑到后面去找总管。
店里来了个大娘,面色红润, 步履矫健,身边跟着几个人高马大的护卫,一看就不像是来看病的。
进店快半个时辰了,依旧在那儿走走看看,探头探脑的。
莫不是对家派来打探消息的?
这样的人,他最近见多了!
小药童的警惕性一下子提了上来。
很快的,就从后院叫来了正在忙碌的护院总管张智。
对方听他这么一说, 也重视起来了。
不重视不行呀,他们替东家把医馆开到如今的规模,靠的就是眼力劲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自己原本不过是个普通的护卫,武力比不上张虎和张允, 打探消息比不上张俊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