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伐天之战(求道者)(2/4)
欲望的世界中,尽善尽美的人本就不可能存在,
那藏于人心最深处,最为难堪的一面,只要不去伤害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将其暴露在阳光下的必要。
高台之上,盘坐于金莲之上的悟心一边讲法,一边望着这围在他身侧的芸芸众生,
时至今日,往昔的种种困惑他心里也渐渐有了答案,不再偏执于一定要如何,而是学会了如何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如何在这算不上美好的世道中去做些真正意义上能帮助他人的事情。
脱离苦海,解救众生之道,悟心并未找到答案,也放弃了继续追寻的想法,
亦或者说,在现在的悟心看来,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那书中的美好佛国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于现世之中,亦不是他们真正要去追求的东西,
只要人尚且是人,仍保留着属于人的天性,这个问题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解决。
悟心觉得,自己真正要做的,从来都不是去追求那缥缈虚幻的佛国,而是一点一点的去改变自己身边的一切,
接受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并以此为基础去引导他人向善,用最大的努力去让更多的人有活下来的机会,让他们在最为需要的时候得到该有的帮助,
在人生的岔路口,将温暖递上,将冷漠驱逐,
那看似不起眼的温暖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唯有当事者才能知道,他人那微不足道的关心,或是一次不起眼的嘲讽,对他们的一生会造成怎样重大的影响。
而这,便是悟心如今追求的道理。
佛门的圣僧渡不了世间的芸芸众生,但却可以尽可能多的去渡身边的人。
脚踏实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想着想着,一丝涟漪在悟心的心湖荡起,
反应到外界,以悟心讲法的高台为中心,
地涌金莲,佛国横空,金色的佛光照在半山城的每一个角落,唤醒着人心中的美好。
所过之处,诸邪避退,痛苦不在,
平静而又威严的声音在天地之间回荡,声音不大,却直击心灵,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
许久许久,日落西斜,金莲坠入群山之间,天空之中的佛国虚影也随之消失不见,
留下的是那拜倒的人群,是那愈发虔诚的信仰。
恍恍惚惚之中,悟心的嘴角勾起,目光愈发平静,心头荡起的涟漪也被回忆抚平,
百年前的时候,在同样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和尚,坐在那简陋的高台之上,同今日一般无二的场景在过去上演,
不同的是,那时的小和尚只有一腔热血,不明世间的道理,有的只是纯粹,有的只是想去救下那些对自己好的人,
那时的小和尚讲的口干舌燥,心中说不出的惶恐与害怕,对死亡亦有说不出的畏惧,
“受一方香火,护一方安定,这不是佛教给我们的吗?况且……况且西街的马大娘每次上香都会带来些糕点,东街的山爷爷每次都会给我说各种有趣的故事,南街的乐大叔更是会给我偷偷带那些住持不给玩的玩具……”(详见227章)
悟心至今仍记得自己当初在三玄面前说出的话,一晃经年,往昔的一切再次浮上心头,相似的一幕再次在同样的地方发生,
不同的是,半山寺的悟心小和尚只有一腔热血,只有去挑战力量的勇气,却没有改变乾坤的力量,无可避免的会害怕,会畏缩。
而现在,佛门的悟心禅师终于有了去直面一切的勇气,虽仍会闪过害怕的情绪,却再也没了曾经的畏缩,逐渐圆满的心灵足以将所有畏惧驱逐,有的只是那愈发坚定的信念,和践行心中之念的力量。
望着半山城内的一切,恍恍惚惚之中,悟心看见了往昔的自己,看见了往昔的三玄,也看见了属于自己的宿命。
天定万物,但人间最不缺的就是那独属于人的奇迹。
高天之上,嗡鸣不止。
高天之下,悟心闭上了双眼。
曾经和三玄的对话再次浮上悟心的脑海,
“悟心,你觉得用自己的命去救人蠢吗?”
“蠢”
“如果是救百人呢?”
“还是蠢”
“千人?”
“蠢”
“万人”
“小僧不知”
“天下苍生?”
“佛不就是如此吗?”
……
嘴角的笑容愈发明媚,闭目的悟心变得愈发庄严,金色的佛光在其周身升起。
自问自答的声音在高台之上响起,声音很小,传不出那广阔的高台。
“蠢吗?”
“大概是蠢的吧。”
“悟心不是聪明人,但师父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同样如此,都是蠢人罢了……”
夕阳西斜,黑暗降临,
璀璨的金光升上天际,
那藏于人心最深处,最为难堪的一面,只要不去伤害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将其暴露在阳光下的必要。
高台之上,盘坐于金莲之上的悟心一边讲法,一边望着这围在他身侧的芸芸众生,
时至今日,往昔的种种困惑他心里也渐渐有了答案,不再偏执于一定要如何,而是学会了如何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如何在这算不上美好的世道中去做些真正意义上能帮助他人的事情。
脱离苦海,解救众生之道,悟心并未找到答案,也放弃了继续追寻的想法,
亦或者说,在现在的悟心看来,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那书中的美好佛国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于现世之中,亦不是他们真正要去追求的东西,
只要人尚且是人,仍保留着属于人的天性,这个问题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解决。
悟心觉得,自己真正要做的,从来都不是去追求那缥缈虚幻的佛国,而是一点一点的去改变自己身边的一切,
接受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并以此为基础去引导他人向善,用最大的努力去让更多的人有活下来的机会,让他们在最为需要的时候得到该有的帮助,
在人生的岔路口,将温暖递上,将冷漠驱逐,
那看似不起眼的温暖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唯有当事者才能知道,他人那微不足道的关心,或是一次不起眼的嘲讽,对他们的一生会造成怎样重大的影响。
而这,便是悟心如今追求的道理。
佛门的圣僧渡不了世间的芸芸众生,但却可以尽可能多的去渡身边的人。
脚踏实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想着想着,一丝涟漪在悟心的心湖荡起,
反应到外界,以悟心讲法的高台为中心,
地涌金莲,佛国横空,金色的佛光照在半山城的每一个角落,唤醒着人心中的美好。
所过之处,诸邪避退,痛苦不在,
平静而又威严的声音在天地之间回荡,声音不大,却直击心灵,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
许久许久,日落西斜,金莲坠入群山之间,天空之中的佛国虚影也随之消失不见,
留下的是那拜倒的人群,是那愈发虔诚的信仰。
恍恍惚惚之中,悟心的嘴角勾起,目光愈发平静,心头荡起的涟漪也被回忆抚平,
百年前的时候,在同样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和尚,坐在那简陋的高台之上,同今日一般无二的场景在过去上演,
不同的是,那时的小和尚只有一腔热血,不明世间的道理,有的只是纯粹,有的只是想去救下那些对自己好的人,
那时的小和尚讲的口干舌燥,心中说不出的惶恐与害怕,对死亡亦有说不出的畏惧,
“受一方香火,护一方安定,这不是佛教给我们的吗?况且……况且西街的马大娘每次上香都会带来些糕点,东街的山爷爷每次都会给我说各种有趣的故事,南街的乐大叔更是会给我偷偷带那些住持不给玩的玩具……”(详见227章)
悟心至今仍记得自己当初在三玄面前说出的话,一晃经年,往昔的一切再次浮上心头,相似的一幕再次在同样的地方发生,
不同的是,半山寺的悟心小和尚只有一腔热血,只有去挑战力量的勇气,却没有改变乾坤的力量,无可避免的会害怕,会畏缩。
而现在,佛门的悟心禅师终于有了去直面一切的勇气,虽仍会闪过害怕的情绪,却再也没了曾经的畏缩,逐渐圆满的心灵足以将所有畏惧驱逐,有的只是那愈发坚定的信念,和践行心中之念的力量。
望着半山城内的一切,恍恍惚惚之中,悟心看见了往昔的自己,看见了往昔的三玄,也看见了属于自己的宿命。
天定万物,但人间最不缺的就是那独属于人的奇迹。
高天之上,嗡鸣不止。
高天之下,悟心闭上了双眼。
曾经和三玄的对话再次浮上悟心的脑海,
“悟心,你觉得用自己的命去救人蠢吗?”
“蠢”
“如果是救百人呢?”
“还是蠢”
“千人?”
“蠢”
“万人”
“小僧不知”
“天下苍生?”
“佛不就是如此吗?”
……
嘴角的笑容愈发明媚,闭目的悟心变得愈发庄严,金色的佛光在其周身升起。
自问自答的声音在高台之上响起,声音很小,传不出那广阔的高台。
“蠢吗?”
“大概是蠢的吧。”
“悟心不是聪明人,但师父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同样如此,都是蠢人罢了……”
夕阳西斜,黑暗降临,
璀璨的金光升上天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