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我欲改命,奈何注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也没什么卵用,便当送老熟人一个人情吧!”

    被解绑的汉子紧闭双唇,锁着眉头并不起身。

    武从文无所谓的拍拍他肩膀:“你要记得我做过的事。还有,回去告诉耶律丹,早做打算。”

    汉子突然跪倒,重重朝他磕了个头,然后一言不发的起身就走。

    刚到门口,突然听到身后武从文的声音传来:“就这么走了?”

    汉子猛地转身,盯着武从文满眼的“果然如此”!

    武从文却只是微笑的看着他道:“连个名字都不留?”

    汉子一愣,随即便见武从文向自己伸出了右手:“正式介绍一下,我叫武值。”

    “在下耶律孛牙!日后定还将军一条性命!”

    ......

    宣和四年三月,西军至。

    童贯遵循赵佶旨意,立刻向燕京派出了劝降使者。

    此时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逃亡在外,燕京做主的是天锡帝耶律淳,或者说是拥立他登基的耶律大石和萧干。

    耶律淳怒斥宋国毁约背盟,当庭斩了使者。

    讯息传回,宋军大营骂声一片,都说契丹人果然不改蛮夷本性,居然不遵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武从文却是对此毫不意外。

    除了因为早就知道历史,还因为亲眼见识了宋军自己这边,抱着同样想法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西军统帅,也是北伐军的副帅----种师道。

    这位鲁智深口中万分敬仰的“小种经略相公”,原话是这么说的。

    “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师出无名,事固无成,发踪之初宜有所失。”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邻居遭了强盗,不帮忙也就算了,竟还趁火打劫,这是师出无名,开始就错了!

    这话并不能说不对,老赵家两次与虎谋皮也是深为后世诟病。

    可你要看这话说时的语境啊!

    二十万大军云集边境,眼瞅着就要开战,再说这话除了动摇军心,还有什么意义?

    武从文也终于彻底搞明白了,北宋这次看起来势在必得的北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按说辽国那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童贯这边就应该北上开战了吧?

    结果这位在军中打滚二十几年的宿将居然还不死心,继续着既定的骚操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