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装逼的至高境界(1/2)
“这次回来,朕准备对五姓七望动手。”
“扫清国内的障碍,再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天竺。”
“此事乃机密,不得对外泄露半分。”
“高明,待朕出征后,你继续监国。”
“青雀,你从旁协助,好好学学如何治国。将来东南亚那边还要你独立支撑。”
“雉奴,你要好好学习,不可懈怠。朕不在朝之时,由你阿娘考你。”
李世民又就后续事项作出安排,每个儿子都提点一遍。
“阿耶,您长期在外征战辛苦。”
“这次打天竺可否由孩儿随妹婿同去?”
“总是在长安城中纸上谈兵,永远成长不起来。”
李承乾血液中的好战因子蠢蠢欲动。
李世民看着这个自己最看重的儿子,陷入沉思。
他希望儿子能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延续大唐的辉煌。
然而,雏鹰终究要展翅翱翔天际,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哪来淬火成钢?
一味的呵护只会让他平庸无奇。
李世民这一思量,急坏了李承乾。
他需要征战沙场的机会,证明他这个太子当之无愧,证明他是阿耶最优秀的继承人。
陶一言看在眼里,掩嘴笑道:“丈人,您就让他去吧!”
“兕子她们三姐妹都经历过好多次战事,太子哥哥身为大好男儿,却还没正经打过仗。”
“以后聊天的时候,他都要不好意思了。”
李承乾见妹婿帮自己讲话,连忙接上话茬:“是啊,阿耶!孩儿必定不负所托,保证拿下天竺。”
李世民看看李承乾,又看看陶一言,终于下定决心:“好,这次就让你和贤婿前去。希望你们齐心协力,早日凯旋。”
“现在我们来商议一下,如何覆灭五姓七望?”
“高明,朕命你成立锦衣卫的事情如何了?”
闻言,李承乾马上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递到李世民身前:“阿耶,孩儿已从军中精选六百斥候,组建锦衣卫。这是指挥使的令牌,请您另择贤能。”
“另外,锦衣卫已收集到不少证据。很快,我们就可以动手。”
李世民接过令牌,把目光转向陶一言:“贤婿,此事是你提议,不如由你把这锦衣卫指挥使领了?“
陶一言一听立刻急得站了起来。
后世锦衣卫臭名昭着,他是再清楚不过。
自己要是做了锦衣卫指挥使,将来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丈人、丈人,小婿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操持。”
“比如说,对付五姓七望,他们财力雄厚,在各地的生意多如牛毛。”
“一旦垮台,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接手,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经济倒退的。“
“到时候,小侄吃点亏,帮您把他们的产业盘下来。”
“所以,指挥使一职小侄不适合担任。您还是另择良将吧!”
陶一言连忙将这个黑锅推出去。
锦衣卫指挥使,谁爱当谁当,他没有半文钱兴趣。
“咦!好你个臭小子,此事是你提的,又想撂挑子不管,那可不行。”
“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就由你暂时担任,五姓七望的事情解决了再卸任。”
“此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知道陶一言智计百出,是最好的人选,此时便不容他多言。
“丈人……”
陶一言哀求道
“哎呀!朕的皇后好像身体不怎么舒服,这长乐嘛……”
李世民故意拖长语气等陶一言接话。
“行行行!我接了,接了。”
现在李世民动不动就要把长乐调回来给长孙皇后伺疾,让他头疼不已。
偏偏他还拆解不了李世民这招。
长乐要是被调走,谁来给老陶家生孩子?
兕子和城阳都才十二、三岁,只能抱抱,啥活也干不了。
唉!认命吧!
……………………
第二天,大半年没有在朝堂出现的李世民终于上朝了。
朝议刚开始。
再次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一条命的魏征,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要弹劾,弹劾陛下不务政事。”
“您一去岭南,长达七个月之久,置朝堂于不顾,置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
魏征这次大病,幸好孙思邈在长安,及时出手把他救了回来。
现在已经老迈到走路都打摆子,但是仍然坚持上朝。
现在见到李世民,便毫不客气的训斥。
其他御史也纷纷跟进,指责李世民的不是,甚至将陶一言也捎带上。
弹劾陶一言蛊惑皇帝,以疏通河道为借口,长期滞留民
“扫清国内的障碍,再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天竺。”
“此事乃机密,不得对外泄露半分。”
“高明,待朕出征后,你继续监国。”
“青雀,你从旁协助,好好学学如何治国。将来东南亚那边还要你独立支撑。”
“雉奴,你要好好学习,不可懈怠。朕不在朝之时,由你阿娘考你。”
李世民又就后续事项作出安排,每个儿子都提点一遍。
“阿耶,您长期在外征战辛苦。”
“这次打天竺可否由孩儿随妹婿同去?”
“总是在长安城中纸上谈兵,永远成长不起来。”
李承乾血液中的好战因子蠢蠢欲动。
李世民看着这个自己最看重的儿子,陷入沉思。
他希望儿子能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延续大唐的辉煌。
然而,雏鹰终究要展翅翱翔天际,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哪来淬火成钢?
一味的呵护只会让他平庸无奇。
李世民这一思量,急坏了李承乾。
他需要征战沙场的机会,证明他这个太子当之无愧,证明他是阿耶最优秀的继承人。
陶一言看在眼里,掩嘴笑道:“丈人,您就让他去吧!”
“兕子她们三姐妹都经历过好多次战事,太子哥哥身为大好男儿,却还没正经打过仗。”
“以后聊天的时候,他都要不好意思了。”
李承乾见妹婿帮自己讲话,连忙接上话茬:“是啊,阿耶!孩儿必定不负所托,保证拿下天竺。”
李世民看看李承乾,又看看陶一言,终于下定决心:“好,这次就让你和贤婿前去。希望你们齐心协力,早日凯旋。”
“现在我们来商议一下,如何覆灭五姓七望?”
“高明,朕命你成立锦衣卫的事情如何了?”
闻言,李承乾马上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递到李世民身前:“阿耶,孩儿已从军中精选六百斥候,组建锦衣卫。这是指挥使的令牌,请您另择贤能。”
“另外,锦衣卫已收集到不少证据。很快,我们就可以动手。”
李世民接过令牌,把目光转向陶一言:“贤婿,此事是你提议,不如由你把这锦衣卫指挥使领了?“
陶一言一听立刻急得站了起来。
后世锦衣卫臭名昭着,他是再清楚不过。
自己要是做了锦衣卫指挥使,将来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丈人、丈人,小婿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操持。”
“比如说,对付五姓七望,他们财力雄厚,在各地的生意多如牛毛。”
“一旦垮台,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接手,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经济倒退的。“
“到时候,小侄吃点亏,帮您把他们的产业盘下来。”
“所以,指挥使一职小侄不适合担任。您还是另择良将吧!”
陶一言连忙将这个黑锅推出去。
锦衣卫指挥使,谁爱当谁当,他没有半文钱兴趣。
“咦!好你个臭小子,此事是你提的,又想撂挑子不管,那可不行。”
“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就由你暂时担任,五姓七望的事情解决了再卸任。”
“此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知道陶一言智计百出,是最好的人选,此时便不容他多言。
“丈人……”
陶一言哀求道
“哎呀!朕的皇后好像身体不怎么舒服,这长乐嘛……”
李世民故意拖长语气等陶一言接话。
“行行行!我接了,接了。”
现在李世民动不动就要把长乐调回来给长孙皇后伺疾,让他头疼不已。
偏偏他还拆解不了李世民这招。
长乐要是被调走,谁来给老陶家生孩子?
兕子和城阳都才十二、三岁,只能抱抱,啥活也干不了。
唉!认命吧!
……………………
第二天,大半年没有在朝堂出现的李世民终于上朝了。
朝议刚开始。
再次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一条命的魏征,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要弹劾,弹劾陛下不务政事。”
“您一去岭南,长达七个月之久,置朝堂于不顾,置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
魏征这次大病,幸好孙思邈在长安,及时出手把他救了回来。
现在已经老迈到走路都打摆子,但是仍然坚持上朝。
现在见到李世民,便毫不客气的训斥。
其他御史也纷纷跟进,指责李世民的不是,甚至将陶一言也捎带上。
弹劾陶一言蛊惑皇帝,以疏通河道为借口,长期滞留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