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罢黜百家(三)(1/2)
第95章罢黜百家(三)
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想劝韩信背叛汉朝,就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观察您的脸谱,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又总是处于危险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难以说出。”
韩信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于是请求让侍仆退开,然后说:“天下刚刚起来发难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常时人们只为推翻秦朝而忧虑。
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百姓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藉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荥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造就是所说的智谋、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
楚人项籍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荥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如今已经三年了。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国库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
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
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
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
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通两天三劝陈说利害,直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可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韩信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而被处死,临死的时候叹息着说:“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刘邦说:“你说的是齐国的辩士蒯通。”于是下诏书命令齐国把蒯通召来。
蒯通来到朝廷,刘邦要将他处以烹刑,说:“你为什么教唆韩信反叛?”
蒯通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刘邦听了之后,于是赦免了他。到齐悼惠王刘肥时,曹参做齐国的相,礼贤下士,请蒯通做宾客。
一招乱齐之策,郦食其就被齐国人给煮了;而韩信攻占齐国后,乃以此大功,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三分之计虽不成,却让韩信给刘邦以极坏的看法,为日后埋下杀身之祸;而曾给予项羽重创的齐国名将、相国田横,也因此兵败流落海岛,自杀而死。
所以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里说:“仲尼‘恶利口之覆邦家’,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烹者,幸也。”
蒯通一张嘴,就挂掉了三个俊才,最后还用自己神鬼莫测的辩才,以谋反重罪而能在汉高祖手下逃过一死,一句各吠其主打动刘邦,他这张嘴实在太恐怖,苏秦张仪不过如此哉!
原来,蒯通虽有才,却是个偏才,他一生只致力于研究纵横之术,最后还根据毕生所学与实践,写出八十一篇这方面的论文,集结成书,号曰《隽永》,概称其论可适万世,隽永不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蒯子》五篇,与苏秦张仪齐名。)
但与范增、郦食其等人的纵横术不同,蒯通的纵横术偏重于倾危与阴谋,讲的通俗一点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将局势搅乱,然后从乱中取胜、由乱中取利。这是一门非常恐怖的学问,玩的好无往不利,玩的不好万劫不复,总之没有一点儿胆量、没有一点儿在乱局中保持冷静的本领,那是千万不能碰这门学问的。
然而,蒯通却非常醉心于这种刺激无比的学问,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先是想用这门学问帮助赵国,赵王歇不用;接着他又想用这门学问帮助项王,结果项王封他做官,却也不用其策,事实上,期待马放南山、过安定日子的项王,对蒯通这种煽风点火、没事找事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
结果,怀才不遇的蒯通只好虚度
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想劝韩信背叛汉朝,就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观察您的脸谱,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又总是处于危险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难以说出。”
韩信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于是请求让侍仆退开,然后说:“天下刚刚起来发难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常时人们只为推翻秦朝而忧虑。
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百姓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藉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荥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造就是所说的智谋、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
楚人项籍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荥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如今已经三年了。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国库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
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
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
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
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通两天三劝陈说利害,直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可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韩信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而被处死,临死的时候叹息着说:“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刘邦说:“你说的是齐国的辩士蒯通。”于是下诏书命令齐国把蒯通召来。
蒯通来到朝廷,刘邦要将他处以烹刑,说:“你为什么教唆韩信反叛?”
蒯通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刘邦听了之后,于是赦免了他。到齐悼惠王刘肥时,曹参做齐国的相,礼贤下士,请蒯通做宾客。
一招乱齐之策,郦食其就被齐国人给煮了;而韩信攻占齐国后,乃以此大功,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三分之计虽不成,却让韩信给刘邦以极坏的看法,为日后埋下杀身之祸;而曾给予项羽重创的齐国名将、相国田横,也因此兵败流落海岛,自杀而死。
所以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里说:“仲尼‘恶利口之覆邦家’,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烹者,幸也。”
蒯通一张嘴,就挂掉了三个俊才,最后还用自己神鬼莫测的辩才,以谋反重罪而能在汉高祖手下逃过一死,一句各吠其主打动刘邦,他这张嘴实在太恐怖,苏秦张仪不过如此哉!
原来,蒯通虽有才,却是个偏才,他一生只致力于研究纵横之术,最后还根据毕生所学与实践,写出八十一篇这方面的论文,集结成书,号曰《隽永》,概称其论可适万世,隽永不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蒯子》五篇,与苏秦张仪齐名。)
但与范增、郦食其等人的纵横术不同,蒯通的纵横术偏重于倾危与阴谋,讲的通俗一点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将局势搅乱,然后从乱中取胜、由乱中取利。这是一门非常恐怖的学问,玩的好无往不利,玩的不好万劫不复,总之没有一点儿胆量、没有一点儿在乱局中保持冷静的本领,那是千万不能碰这门学问的。
然而,蒯通却非常醉心于这种刺激无比的学问,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先是想用这门学问帮助赵国,赵王歇不用;接着他又想用这门学问帮助项王,结果项王封他做官,却也不用其策,事实上,期待马放南山、过安定日子的项王,对蒯通这种煽风点火、没事找事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
结果,怀才不遇的蒯通只好虚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