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再次试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罢。

    江涞率先朝着前面走去。

    已经决定履行承诺的陈沫则是紧随其后。

    两人一起向南而行,身边的行人也随之越来越多。

    这时,江涞忽然停住脚步,并朝左侧上方看去。

    只见一座偌大的古牌坊正伫立在一条街道的入口。

    正中写着“古秦淮”三个大字。

    两旁的楹联还没来得及看,就听江涞念道。

    “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陈沫听后,已然知晓这是到了夫子庙的其中一个入口。

    原本,以为江涞会从牌坊直接进入。

    却没想到,则是继续朝南走。

    没办法。

    只能继续跟上。

    2006年的夫子庙虽然还没有十几年后那般繁华。

    但作为大夏国着名景点,即便是初春季节,却也是热闹异常。

    遍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商铺,以及沿路各种各样的小吃。

    闻名而至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一直在后面跟着的陈沫一眼看到前方出现一家小店,店前的招牌上写着:

    ——传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江宁。

    不用想,看来是卖江宁名吃盐水鸭的店了。

    江涞倒也是停下了脚步,可看了几眼,便又继续往前走。

    陈沫没得办法,已然说好由人家来决定吃啥,只能跟着继续前行。

    没走多远,便踏上一座桥。

    江涞忽然停下脚步,靠在桥边望向长长的河流,轻轻说道。

    “这就是秦淮河吧。”

    一旁无聊的陈沫随口回了一句。

    “确切的说应该叫‘内秦淮河’。”

    江涞听后回过头,笑着说道。

    “秦淮河就秦淮河,怎么还分内外呢。”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陈沫随意说道。

    “秦淮河,最早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

    传说,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的时候,以此地有‘王气’,便令人凿山开渠,导龙藏浦北入长江。

    后来到了唐代,根据这个传说,改为秦淮了。

    唐代许多诗人佐证了这种说法。

    尤其以杜牧的《泊秦淮》最为着名。

    至于为什么这条河水为内秦淮。

    是因为水经至此有众多支流,如句容河、溧水河等。

    咱们所处的这条支流,由东水关进入江宁城,途径众多名胜古地后从西水关出城。

    被认定众多支流中的正流,习惯称为内秦淮河,即:十里秦淮。”

    “啊?!”

    江涞听后不觉一愣,继续说道。

    “还有这种说法吗?”

    “大概是吧。”

    听到陈沫的回答,江涞侧头看向他,问道。

    “陈总来过江宁?”

    “怎么可能,我是第一次,但不影响我知道啊。”

    见到陈沫如此装逼,心中不觉轻笑,故意问了一句。

    “刚刚看到牌坊的时候,上面写着‘六朝烟雨’。

    我知道指的是江宁为六朝古都,但却不太清楚其中缘由。

    既然陈总自诩‘没来过,却知道’,那也讲一讲吧。

    也当是逛吃过程中,了解一下江宁的历史底蕴。”

    陈沫才不相信江涞所说不知道六朝古都这种鬼话。

    但终究也是百无聊赖,继续随口说道。

    “所谓六朝,当然是人人众所周知的: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由三国东吴孙权为北进中原筑石头城,将在姑苏的首都迁至于此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南陈结束,正好六个。

    但如果不称作意义上的古都,应该是十朝才对。

    南唐李昪,明朝老朱,太平老洪,以及校长都将这里定为首都的。

    加起来,便是十个了。”

    等到陈沫说完,江涞不觉又是愣了一下。

    意外的同时,也在暗想:这陈沫还真的是‘没来过,却知道’。

    刚要说话,就见陈沫继续说道。

    “江总,咱们往前走吧,看看里面有没有您想吃的东西。”

    江涞清楚陈沫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早点吃完早点回去。

    心中暗道一声:做梦吧你!

    直接转身朝着前方走。

    陈沫紧随其后。

    过了桥,算是正式来到夫子庙内的街道。

    沿途出现了更多的游客,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吃。

    江涞倒也不是什么都没买,见到一家炸鹌鹑的小店,买了两只装进袋子却没有打算吃,只继续往前走。

    跟在后面的陈沫付完款,也急忙追上。

    很快,行至一座古建筑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