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局中局(1/2)
院里的知了不时的发出阵阵长鸣。
热气在院中升腾。
二夫人费力的摇着扇子,蹙着眉在日盖下赶到了东跨院。
此时的崔氏正半倚在栏杆上,撒着手中的鱼饵。
池子里的鱼争先恐后的跃出水面,吞食着天降的鱼饵。
“呦,大嫂真是悠闲,还有心情喂鱼了。”
崔氏回过神来。
“二弟妹来了。”
“紫鹃,看茶。”
“我可没有大嫂一样的闲工夫还有心思喝茶。”
“也是,如今二弟妹不比以往,确实没有时间浪费。”
“大嫂,你家云章从外面带回来一个书生,还要求奴仆给收拾屋子,连通知我这个当家主母都没有通知,大嫂是什么意思啊?”
崔氏手一顿。
“这事我倒是不知情,不如等云章回府,二弟妹将他押去福泽堂,说说清楚也好,他是什么身份就敢安排家中奴仆行事,确实无法无天了些,倒是给二弟妹惹来麻烦了。”
张氏没有料到崔氏竟然是这副态度。
她以为大嫂一定会为了姜云章隐瞒了此事,把请回来的客人花销算在东跨院的账上。
但没有料到因为崔氏正想借此机会将姜云章的想法给扳正过来,所以顺手就做了一回恶人。
以往的时候,姜云章也会如此,他觉得自己是未来姜家的继承人,加上很多事他都是先斩后奏,没少让崔氏跟在后面操心擦屁股,一直到后面去书院了才好一点。
但是没有想到如今还是老样子。
崔氏想,闹到老夫人面前正好,闹大一点,也让她知道姜德清真正的想法。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这一路崔氏说了很多,与九笙也聊了好多。
两人都觉得云章对姜家未来继承人这事如此执着还有其他的原因。
绝不仅仅是她当年说的那些话。
当年,她为了姜家未来的继承人着急上火了好一阵。
那个时候的姜云庭一直抗拒着自己对他的教育。
但是那夜,他们母子几人坦言之后。
云庭也没有再那么叛逆。
虽然嘴上说不想入仕,但是也答应了自己会参加春闱。
那个时候,云章也没有这种想法。
还是九笙开玩笑说。
不如两个人一起学。
若是大哥实在不愿意,也由二哥顶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云章觉得姜家的责任就一定是他的了?
崔氏想不起来了。
她曾想是不是云庭这样暗示过云章。
但是九笙说的对。
大哥既然能够在说完那些心声后,愿意春闱,就说明对他而言,他是愿意担任这个担子的。
他不会主动争取,但是也不会施加给旁人。
所以不能是云庭提出来的。
那就只能是云章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家中其他的人给了他类似的暗示。
这是她刚刚喂鱼的时候想起来的。
她记得云章对她说过。
说姜德清对他抱有极高的期待。
姜德清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
原因是说,因为他不为姜家考虑。
但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实在怪异。
因为云庭并非是没有天赋,若是没有天赋,不被喜欢那倒是正常。
有天赋,他们只会去想怎么要他去担起这份责任才是。
所以崔氏也打算趁着这个机会看看,到底是谁给云章这样的心思的。
“那到时候大嫂可别说我故意为难大房。”
“二弟妹尽管放心便是。”
姜云庭回府后先是安排了人去调查一下许仁安的背景。
等得知姜云章没有及时通知二婶的时候,张氏已经从东跨院回去了。
姜云庭将这事汇报给了崔氏。
崔氏听到那个书生名叫仁安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不会这么巧吧。
只是若是这样直接寻上门来,姜德清怎么就肯定自己会认下这群人?
崔氏想不明白。
但是时间紧迫,也不等崔氏想明白。
有小厮慌里慌张的过来禀告。
“不好了夫人,二公子出事了。”
崔氏焦急的站了起来。
“出了何事?”
“刚刚二公子同许公子一起做马车去西巷,路过坊市时,坊市门前的鼎桥突然发生了意外,石柱坍塌,砸向了马车。
只差一点就将公子来了个对穿,好在许公子及时推开了公子,但是许公子腿却被砸折了,这会儿已经前往药堂了。”
崔氏的心一阵上一 阵下。
姜云庭听到这话,心里微微有些诧异。
看来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热气在院中升腾。
二夫人费力的摇着扇子,蹙着眉在日盖下赶到了东跨院。
此时的崔氏正半倚在栏杆上,撒着手中的鱼饵。
池子里的鱼争先恐后的跃出水面,吞食着天降的鱼饵。
“呦,大嫂真是悠闲,还有心情喂鱼了。”
崔氏回过神来。
“二弟妹来了。”
“紫鹃,看茶。”
“我可没有大嫂一样的闲工夫还有心思喝茶。”
“也是,如今二弟妹不比以往,确实没有时间浪费。”
“大嫂,你家云章从外面带回来一个书生,还要求奴仆给收拾屋子,连通知我这个当家主母都没有通知,大嫂是什么意思啊?”
崔氏手一顿。
“这事我倒是不知情,不如等云章回府,二弟妹将他押去福泽堂,说说清楚也好,他是什么身份就敢安排家中奴仆行事,确实无法无天了些,倒是给二弟妹惹来麻烦了。”
张氏没有料到崔氏竟然是这副态度。
她以为大嫂一定会为了姜云章隐瞒了此事,把请回来的客人花销算在东跨院的账上。
但没有料到因为崔氏正想借此机会将姜云章的想法给扳正过来,所以顺手就做了一回恶人。
以往的时候,姜云章也会如此,他觉得自己是未来姜家的继承人,加上很多事他都是先斩后奏,没少让崔氏跟在后面操心擦屁股,一直到后面去书院了才好一点。
但是没有想到如今还是老样子。
崔氏想,闹到老夫人面前正好,闹大一点,也让她知道姜德清真正的想法。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这一路崔氏说了很多,与九笙也聊了好多。
两人都觉得云章对姜家未来继承人这事如此执着还有其他的原因。
绝不仅仅是她当年说的那些话。
当年,她为了姜家未来的继承人着急上火了好一阵。
那个时候的姜云庭一直抗拒着自己对他的教育。
但是那夜,他们母子几人坦言之后。
云庭也没有再那么叛逆。
虽然嘴上说不想入仕,但是也答应了自己会参加春闱。
那个时候,云章也没有这种想法。
还是九笙开玩笑说。
不如两个人一起学。
若是大哥实在不愿意,也由二哥顶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云章觉得姜家的责任就一定是他的了?
崔氏想不起来了。
她曾想是不是云庭这样暗示过云章。
但是九笙说的对。
大哥既然能够在说完那些心声后,愿意春闱,就说明对他而言,他是愿意担任这个担子的。
他不会主动争取,但是也不会施加给旁人。
所以不能是云庭提出来的。
那就只能是云章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家中其他的人给了他类似的暗示。
这是她刚刚喂鱼的时候想起来的。
她记得云章对她说过。
说姜德清对他抱有极高的期待。
姜德清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
原因是说,因为他不为姜家考虑。
但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实在怪异。
因为云庭并非是没有天赋,若是没有天赋,不被喜欢那倒是正常。
有天赋,他们只会去想怎么要他去担起这份责任才是。
所以崔氏也打算趁着这个机会看看,到底是谁给云章这样的心思的。
“那到时候大嫂可别说我故意为难大房。”
“二弟妹尽管放心便是。”
姜云庭回府后先是安排了人去调查一下许仁安的背景。
等得知姜云章没有及时通知二婶的时候,张氏已经从东跨院回去了。
姜云庭将这事汇报给了崔氏。
崔氏听到那个书生名叫仁安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不会这么巧吧。
只是若是这样直接寻上门来,姜德清怎么就肯定自己会认下这群人?
崔氏想不明白。
但是时间紧迫,也不等崔氏想明白。
有小厮慌里慌张的过来禀告。
“不好了夫人,二公子出事了。”
崔氏焦急的站了起来。
“出了何事?”
“刚刚二公子同许公子一起做马车去西巷,路过坊市时,坊市门前的鼎桥突然发生了意外,石柱坍塌,砸向了马车。
只差一点就将公子来了个对穿,好在许公子及时推开了公子,但是许公子腿却被砸折了,这会儿已经前往药堂了。”
崔氏的心一阵上一 阵下。
姜云庭听到这话,心里微微有些诧异。
看来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