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交不了差(2/2)
,食堂师傅帮他留了半碗南瓜汤和一大碗米饭。
“秦耕,其实这个头,只能你来做,我哪里胜任?”邹晓渔等宋瑾之副院长走了之后才说。
孙洪亮笑着说:“我们当然是听秦耕的!至于宋瑾之说什么,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应付一下不就得了。关键是现在这个病人,我们请秦耕拿出方案来。”
秦耕也没有谦虚,已经在看病历医嘱了。
只见他皱了几次眉头,显然是对宋瑾之的处理不满意。
看完病历和医嘱,他又开始检查病人。
张慧贤和王晓雨知道他会有修改医嘱,站在他身边等。
果然,秦耕开始修改医嘱:“把青霉素的剂量改成20万单位,次数不变。地塞米松30毫克,每4小时一次。维生素K,加到4支。还用多巴胺200毫克,放在盐水里维持。”
他对宋瑾之的医嘱基本上都改动了一些。
其实,医生就是这样,基本原则都不会太错,医生的区别就在于微细之间,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剂量,药物给药的顺序,还有药物的搭配。
要做到非常好,就必须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很多年,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
宋瑾之和秦耕比,差距不是一点点,秦耕属于降维。
别看秦耕仅仅做了细微的调整,半个小时后,病人的出血竟然停止了。
邹晓渔和孙洪亮两人在议论,“看不懂了,真的看不懂了,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
“秦耕,其实这个头,只能你来做,我哪里胜任?”邹晓渔等宋瑾之副院长走了之后才说。
孙洪亮笑着说:“我们当然是听秦耕的!至于宋瑾之说什么,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应付一下不就得了。关键是现在这个病人,我们请秦耕拿出方案来。”
秦耕也没有谦虚,已经在看病历医嘱了。
只见他皱了几次眉头,显然是对宋瑾之的处理不满意。
看完病历和医嘱,他又开始检查病人。
张慧贤和王晓雨知道他会有修改医嘱,站在他身边等。
果然,秦耕开始修改医嘱:“把青霉素的剂量改成20万单位,次数不变。地塞米松30毫克,每4小时一次。维生素K,加到4支。还用多巴胺200毫克,放在盐水里维持。”
他对宋瑾之的医嘱基本上都改动了一些。
其实,医生就是这样,基本原则都不会太错,医生的区别就在于微细之间,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剂量,药物给药的顺序,还有药物的搭配。
要做到非常好,就必须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很多年,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
宋瑾之和秦耕比,差距不是一点点,秦耕属于降维。
别看秦耕仅仅做了细微的调整,半个小时后,病人的出血竟然停止了。
邹晓渔和孙洪亮两人在议论,“看不懂了,真的看不懂了,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