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相争(2/3)
姑爷身边跟着的连江平明,还有俞武俞七几个护院,当初跟我们出来的时候都是孤家寡人,但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做孤家寡人。前两日还同我说起来,是时候看看人家,好说门亲事。”
“姑娘,我可不想嫁人。”圆荷急切道。
“瞎想什么呢,你和泻露我都想好了。”祝春时好笑的看着她,别说俞逖那话本就没什么心思,就算是有也得被她驳回去,打从出嫁之后,她就没想过要把泻露圆荷一辈子留在身边,也没想过把她们配给府里的小厮管家。
“姑娘,”圆荷坐在矮杌子上,低头靠在祝春时膝上轻轻磨蹭,“我就想跟在姑娘身边,别人都靠不住,只有姑娘最好。”
这些年她跟在祝春时身边见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利益面前,父不是父,母不是母,何况是半路在一起的丈夫,人前温文尔雅,人后狼心狗肺,她看多了便也不信了,迄今为止,只有祝春时待她最好,事事为她着想。
祝春时伸手摸了摸她的发髻,忍俊不禁:“胡说什么,你总不能在我身边做一辈子的丫鬟,你愿意我还舍不得呢。”
“谁说不可以的?太太身边不也还有心腹嬷嬷和姑姑吗,我和泻露也可以做,一辈子都在姑娘身边,等有了小主子,我们还能照顾,毕竟谁也没有我们两个可靠对不对?”
祝春时轻笑,“对,谁都没有你们可靠,但就是因为太可靠了,我就更舍不得你们待在我身边一辈子了。”
圆荷见说不动祝春时,她也使小性子,“我不管,反正我不出去,我就要一辈子赖着,要是姑娘哪天不要我了,我就回祝家找太太姨娘做主。”
“傻丫头。”祝春时在心底微微叹气,但见圆荷这般,她也没继续说下去,总之现在的话是真的,但未来的事谁也料不到,说不准有朝一日就改变了想法,那时她也不会拦着就是了。
等俞逖回来,瞥见院子廊下坐着几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不免有些好奇,但他也没多问,还是用膳时祝春时告知了两句。
“你前儿说的事,可有什么要求吗?”
俞逖一听就知道她说的是给连江平明许婚的事,说起这个他也头疼,他自己都是靠父母之命得来的姻缘,要让他来判案查事还简单,要是给人找姻缘那可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他顿了下,“明天我让他们亲自来和你说。”
“也行,京城那边出结果了吗?”
说到这件事,俞逖免不了高兴起来,“刚从孟知府那里知道消息,回来时还想着要和你说,险些忘了。明旭得了个好成绩,二甲五十六名,宋举人要稍差些,落到三甲去了,但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他上任远安不过三年,就出了两个进士,日后不论走到哪里,说出来都是功绩一件,因此孟知府那边刚拿到消息,就和他道了喜。
“除了他们俩,七弟九弟的成绩也不错,都中了进士。”只是名次都不算太高,险些落到三甲去,但对于他们俞家,对于他们兄弟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
祝春时微微抬眼,见着他脸上止不住的笑,也跟着笑道:“三喜临门,恭喜六哥了。”
独木难支,若是俞家只有俞逖一个成才,那官场的路就要格外艰难,即便背后有个伯府,注定要没落的伯府有什么让人忌惮的?但俞家目前已经出了三个人才,不提后面的事,只看眼前就知道是有本事的,那旁人做事之前自然要谨慎两分。
便是俞家后面的男丁都不成器,对于这一辈来说,也足够了。除了靠自己本事科举入仕的,他们还能依靠父辈恩荫进入官场,一个俞家人在朝廷没什么,但要是三个五个十个,那就不能小觑了。
翌日俞逖出门当值,便果真没带常用的连江平明,把人叫来内院东厢房,等着祝春时那边问话。他们在俞逖面前还是机灵嘴巧,来到祝春时跟前就成了闷葫芦,三棍子下去发不出声响来,问一句答一句,只说想要个温柔娴静能当家的。
他们二人从小就跟在俞逖身边,虽说没有祝春时和泻露她们情浓,但也不差什么,也没什么坏习惯,识文断字还会些拳脚,寻常的月钱赏银都攒了起来,小二十年下来,也有上百两银子,能置办个体面的聘礼婚事。
祝春时看了眼要求,还是先询问了下院子里的丫头看有是否中意的,跟在她身边的除了几家陪房夫妻,就是春容绿浓她们。按理来说府里的小厮丫头许婚,最好就是在自家下人里踅摸,既信得过也懂规矩,日后做事也称手,但祝春时又不愿自作主张指人,因此这事短时间还不能定下。
忙了三日,童二嫂那边也挑出来十来个丫鬟婆子,八个年轻姑娘在院子里做事,八个婆子在厨下和角门里守着,如此也勉强使得宅院里热闹了起来。
与此同时,孙大嫂那边也打听出来的消息,府城繁华,吃的玩的都不缺,也都各自有做得极好的店铺,便是魏太太和任太太也都开了铺子挣几个银钱花销。
祝春时一时犯了难,只好先将这事放下,将心思都放在眼前的宴席上,虽说当初她在范老太
“姑娘,我可不想嫁人。”圆荷急切道。
“瞎想什么呢,你和泻露我都想好了。”祝春时好笑的看着她,别说俞逖那话本就没什么心思,就算是有也得被她驳回去,打从出嫁之后,她就没想过要把泻露圆荷一辈子留在身边,也没想过把她们配给府里的小厮管家。
“姑娘,”圆荷坐在矮杌子上,低头靠在祝春时膝上轻轻磨蹭,“我就想跟在姑娘身边,别人都靠不住,只有姑娘最好。”
这些年她跟在祝春时身边见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利益面前,父不是父,母不是母,何况是半路在一起的丈夫,人前温文尔雅,人后狼心狗肺,她看多了便也不信了,迄今为止,只有祝春时待她最好,事事为她着想。
祝春时伸手摸了摸她的发髻,忍俊不禁:“胡说什么,你总不能在我身边做一辈子的丫鬟,你愿意我还舍不得呢。”
“谁说不可以的?太太身边不也还有心腹嬷嬷和姑姑吗,我和泻露也可以做,一辈子都在姑娘身边,等有了小主子,我们还能照顾,毕竟谁也没有我们两个可靠对不对?”
祝春时轻笑,“对,谁都没有你们可靠,但就是因为太可靠了,我就更舍不得你们待在我身边一辈子了。”
圆荷见说不动祝春时,她也使小性子,“我不管,反正我不出去,我就要一辈子赖着,要是姑娘哪天不要我了,我就回祝家找太太姨娘做主。”
“傻丫头。”祝春时在心底微微叹气,但见圆荷这般,她也没继续说下去,总之现在的话是真的,但未来的事谁也料不到,说不准有朝一日就改变了想法,那时她也不会拦着就是了。
等俞逖回来,瞥见院子廊下坐着几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不免有些好奇,但他也没多问,还是用膳时祝春时告知了两句。
“你前儿说的事,可有什么要求吗?”
俞逖一听就知道她说的是给连江平明许婚的事,说起这个他也头疼,他自己都是靠父母之命得来的姻缘,要让他来判案查事还简单,要是给人找姻缘那可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他顿了下,“明天我让他们亲自来和你说。”
“也行,京城那边出结果了吗?”
说到这件事,俞逖免不了高兴起来,“刚从孟知府那里知道消息,回来时还想着要和你说,险些忘了。明旭得了个好成绩,二甲五十六名,宋举人要稍差些,落到三甲去了,但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他上任远安不过三年,就出了两个进士,日后不论走到哪里,说出来都是功绩一件,因此孟知府那边刚拿到消息,就和他道了喜。
“除了他们俩,七弟九弟的成绩也不错,都中了进士。”只是名次都不算太高,险些落到三甲去,但对于他们俞家,对于他们兄弟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
祝春时微微抬眼,见着他脸上止不住的笑,也跟着笑道:“三喜临门,恭喜六哥了。”
独木难支,若是俞家只有俞逖一个成才,那官场的路就要格外艰难,即便背后有个伯府,注定要没落的伯府有什么让人忌惮的?但俞家目前已经出了三个人才,不提后面的事,只看眼前就知道是有本事的,那旁人做事之前自然要谨慎两分。
便是俞家后面的男丁都不成器,对于这一辈来说,也足够了。除了靠自己本事科举入仕的,他们还能依靠父辈恩荫进入官场,一个俞家人在朝廷没什么,但要是三个五个十个,那就不能小觑了。
翌日俞逖出门当值,便果真没带常用的连江平明,把人叫来内院东厢房,等着祝春时那边问话。他们在俞逖面前还是机灵嘴巧,来到祝春时跟前就成了闷葫芦,三棍子下去发不出声响来,问一句答一句,只说想要个温柔娴静能当家的。
他们二人从小就跟在俞逖身边,虽说没有祝春时和泻露她们情浓,但也不差什么,也没什么坏习惯,识文断字还会些拳脚,寻常的月钱赏银都攒了起来,小二十年下来,也有上百两银子,能置办个体面的聘礼婚事。
祝春时看了眼要求,还是先询问了下院子里的丫头看有是否中意的,跟在她身边的除了几家陪房夫妻,就是春容绿浓她们。按理来说府里的小厮丫头许婚,最好就是在自家下人里踅摸,既信得过也懂规矩,日后做事也称手,但祝春时又不愿自作主张指人,因此这事短时间还不能定下。
忙了三日,童二嫂那边也挑出来十来个丫鬟婆子,八个年轻姑娘在院子里做事,八个婆子在厨下和角门里守着,如此也勉强使得宅院里热闹了起来。
与此同时,孙大嫂那边也打听出来的消息,府城繁华,吃的玩的都不缺,也都各自有做得极好的店铺,便是魏太太和任太太也都开了铺子挣几个银钱花销。
祝春时一时犯了难,只好先将这事放下,将心思都放在眼前的宴席上,虽说当初她在范老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