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桃月呦呦(8/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间xxx,不如多写点正文。

    我理解想读者急着想要看书的心情,但说上面这种话是很自私的。

    写正文有时耗费时间很长,好几个小时才能写一章,读者看就几分钟。

    当然,要是写得好了,有几万人甚至更多去看这几分钟。

    问题就在于我心里这股气得不到宣泄,一个字的正文都写不出来。

    我既然写出来发布出来的情节,自然是我认为合理且对的东西,有读者觉得看了难受了,那就代表我们的观念出现了分歧,这很正常,没必要互相折磨,恶语相向,好聚好散就行了。

    我尊重读者评论的权力,但我理解不了什么为了刀而刀,强行刀,硬刀,牵强生硬,降智,恶心之类的话。

    《活着》里面苦根怎么死的?

    吃豆子撑死的。

    多少读者说这是败笔,也说为了刀而刀,可余华老师一样没有改,而且我不认为那是败笔,也一点都不强行。

    《将夜》里,宁缺被昊天后面虐成什么样了?虐了多久?连男人都不算了。

    当时也好多读者骂,骂的是真难听,我也不觉的有什么问题,只有无脑爽文才看不得主角受一点点委屈。(我没有一丁点拿自己和余华老师还有猫腻比的意思,那些小黑子别来这套)

    而且很多读者黑的点,不是符不符合逻辑,不是人物怎么死的,而是……这个人不能在这里死。

    在无念者的时候我就发现了。

    王炳怎么能死在一个大会上呢?他要死也应该死在保卫地球,跟启庚星决战的时候,光荣战死。

    陆行简和卿伊瑟怎么能这么早死呢?要死也要晚点死……

    先不说他们俩到底死没死,这是什么逻辑?

    张飞死的憋不憋屈?岳飞死的憋不憋屈?

    多少大英雄,大人物,说死就忽然死了。

    非得每个角色都像庞钦仙死的那么正正当当,轰轰烈烈才能接受吗……

    还有不少这种根本就不就事论事,直接以想当然的角度来指责剧情的莫名评论,我真理解不了啊……

    那样的话,还谈何创作?

    全都是公式化的套路,固定的模式,像是工厂里机械化量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陆行简出事,是为了让萧炀和彭忆慈活。

    卿伊瑟出事,是因为妹妹遭到咎的蛊惑加上姐妹关系矛盾积怨已深。

    可说到底,究其原因,二人都是被咎所害,我还是不认为他们两个在癸卯事变中的遭遇有任何问题。

    我反复看过癸卯事变,我很满意,像伏羲大典一样,我一定是一字不改。

    但我满意不代表我不思进取,听不进建议……

    我在写的时候,其实能清楚感受到我的不足,所以从无念到匹夫,老读者应该能看到明显进步,我编辑也说比无念提升了很多,我自己都能感觉出来笔力变强了些,一些写作技巧更熟练,思路更清晰。

    可这肯定还是不够的,写的同时我也会同时反思,一边写一边改进,大家看书同理,能从书中学到东西就最好不过,我们一起进步。

    当然,现在笔力强一些了,这并不妨碍有些读者喜欢无念,不喜欢匹夫,有些读者喜欢匹夫,不喜欢无念,有读者觉得无念刀,有读者觉得匹夫刀,这都正常,这些我都完全理解。

    说到这刚好借机说一件事,那就是很多读者猜测匹夫会跟无念者有联动,不看无念者就看不懂匹夫了。

    大可不必,因为我理解,不是每个读者会对作者的每本书都喜欢,用读者喜欢的那本书去绑架读者看不喜欢的那本书,是很不公平的。

    所以,放心,不用担心联动之后看不懂剧情的问题,我会保证每本书的独立性,哪怕无念者一个字都没看过,也不会影响看匹夫的效果,更加不会看不懂。

    只不过……如果看了无念者,看匹夫的观感可能会更佳,这没办法,这是联动会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感觉这点上,我还是很能理解读者们的心情的。

    可有时候遇到一种情况,我作为作者是真的理解不了,十分无奈。

    就是明明是一些读者自己没有看明白剧情、设定,或者漏看错看,导致认知偏差,结果就怪到作者身上,说作者瞎写,乱写,强行,降智等等。

    举个例子,孟老师圣人之姿的时候,起码不下十个读者问,为什么不提前将那一百多个老师转移进涤心屏,我前面明明写得一清二楚,我甚至后面又写了一遍。

    不知常的封禁是咎祖所赐神通,孟修贤破不了,但他也不会让咎伤害那些老师。

    可是有些读者就是没看到啊,然后就指着我一顿喷。

    还有些就直接甩个差评就走了……就走了……

    无奈的点在哪里?

    在于身为作者你没办法杜绝这种现象,也没办法个个去纠正,去对线,只能受着。

    因为写网文,赚的稿费当中就有一部分是让你受这个窝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