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完结感言(4/6)
,该挖和该埋的伏笔都交待清楚了。
尤其是最后的老武杀晋风豪和颖城事件,算是第五卷为数不多的亮点,也是我勉强满意的地方。
但我现在已经释怀了,哪有人能一帆风顺,写书的过程本就难以保证一直都维持最好状态,有点遗憾更能促使下一次的进步。
…………
第六卷,最终卷,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了第五卷的前车之鉴,我在第六卷投入了更多的心思,有时熬到半夜三四点,光是第三次辟元战役的大战蓝图我就画了十多个版本。
这就不得不提,还好我前面的路走得比较踏实,匹夫前半本加上上一本书给了我些底气和底蕴。
我也没想到,以前的我,会推了当时的我一把。
第六卷开篇,萧炀去和一筒见面,然后见到临江仙,找到大白脸和小仙女。
这段情节写完,我第四卷中期的后遗症才彻底缓过来,松了一大口气。
到这里,我感觉写匹夫的时候又变得非常得心应手,十分顺畅,细纲完整度也回到了前三篇的水准。
在写匹夫计划执行期间的剧情时,我感觉状态越来越好。
当然,我能在那时候重拾笔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喜……上幼儿园了。
(~ ̄▽ ̄)~
你们能体会写文时终于没有小孩哭声、玩闹声和时不时推门进来让我用电脑给他放葫芦娃的喜悦感吗?
我那时才感受到安静有多么的可贵。
于是第三次辟元战役开始了,我自我感觉非常舒服。
如果我还是第四卷和第五卷后期那种状态的话,我敢肯定,我写不出来公孙纳那篇遗书。
说到公孙纳……
我的公孙首领啊!!
唉……本书让我最难受、最心痛的两个角色就是孟修贤和公孙纳。
我没少为这两人掉眼泪,哭了好多次,我老婆都知道。
这两位也是我本书塑造过让我最满意的两个配角。
公孙纳自尽开战、两个世界多处战场、大战白热化、最终决战多处反转……
反正我是觉得最后的第三次辟元战役我写起来感觉良好,满意度跟前三卷差不多。
有些读者朋友说第三次辟元战役中间跟咎王对打那里写得有些赶,咎王死得都有些草率。
或许客观上有吧,但我反复读过后又觉得没什么毛病,说不定是我带着滤镜,不过不重要……
那些战斗在我的设定里本就不是重要情节,一次这种规模的大战,不可能从头燃到尾,我要突出的是最后和咎相咎祖的战斗。
瞑也好,七杀也好,跟它们的战斗我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花很多笔墨。
倒是让不知常这个家伙死得有些太便宜了,我有想过要不要加点剧情多折磨一下这混蛋。
可是我代入一想,在那种决战危机时刻,应该是能杀速杀,硬拖着要折磨不知常而不下死手,似乎看起来会解恨,但又不太合理。
最终在解恨和合理之间,我选择了合理。
我还是这么任性呀……
真好。
整个第三次辟元战役,有名有姓的人物,死的不比癸卯事变少。
不知道我是良心发现了还是人年纪大了心变软了。
本来在我第六卷细纲结局里,唐宋和燕无介是要死的,萧炀是要瞎的,陆行简被咎相附身复活后是要哑的,卿伊瑟是要失去修为的……
可我全改了,改成了现在的圆满。
怎么说呢,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个很善良的人,都同意吧?
我本意不想让任何一个角色死去,只是角色都是为了给剧情服务。
剧情就是角色的天道。
天让你死,你不得不死。
那为什么后面唐宋和燕无介又没死?
因为我是剧情的天道。
如果有些角色不死对剧情没有太大影响,在我脑海中属于可死可不死那种,我通常都不会写死。
可要是死了对剧情有正向推动作用,哪怕只有一点。
那不好意思,必须死,神都留不住,我说的。
但是……
金钱可以留住,嘿嘿。
凡事都有个价。
价格够高,全文无刀。
金钱是我的天道。(说笑的,别当真)
好了,言归正传,这一卷闲话多了些,没办法,毕竟是最终一卷。
最后一章,孟中华小巷里的描写,不知各位看出来我的隐喻没有。
前半段一路泥泞,充满坎坷,正是跟我们国家建国前一样,风雨飘摇。
围墙斑驳,国防空虚,千疮百孔。
藤蔓从墙外延伸,意味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入侵。
以孟中华为分界点,后半段路面趋于平坦,逐渐整洁光亮,围墙稳固,没有杂物,最终看到了五星红旗。
尤其是最后的老武杀晋风豪和颖城事件,算是第五卷为数不多的亮点,也是我勉强满意的地方。
但我现在已经释怀了,哪有人能一帆风顺,写书的过程本就难以保证一直都维持最好状态,有点遗憾更能促使下一次的进步。
…………
第六卷,最终卷,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了第五卷的前车之鉴,我在第六卷投入了更多的心思,有时熬到半夜三四点,光是第三次辟元战役的大战蓝图我就画了十多个版本。
这就不得不提,还好我前面的路走得比较踏实,匹夫前半本加上上一本书给了我些底气和底蕴。
我也没想到,以前的我,会推了当时的我一把。
第六卷开篇,萧炀去和一筒见面,然后见到临江仙,找到大白脸和小仙女。
这段情节写完,我第四卷中期的后遗症才彻底缓过来,松了一大口气。
到这里,我感觉写匹夫的时候又变得非常得心应手,十分顺畅,细纲完整度也回到了前三篇的水准。
在写匹夫计划执行期间的剧情时,我感觉状态越来越好。
当然,我能在那时候重拾笔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喜……上幼儿园了。
(~ ̄▽ ̄)~
你们能体会写文时终于没有小孩哭声、玩闹声和时不时推门进来让我用电脑给他放葫芦娃的喜悦感吗?
我那时才感受到安静有多么的可贵。
于是第三次辟元战役开始了,我自我感觉非常舒服。
如果我还是第四卷和第五卷后期那种状态的话,我敢肯定,我写不出来公孙纳那篇遗书。
说到公孙纳……
我的公孙首领啊!!
唉……本书让我最难受、最心痛的两个角色就是孟修贤和公孙纳。
我没少为这两人掉眼泪,哭了好多次,我老婆都知道。
这两位也是我本书塑造过让我最满意的两个配角。
公孙纳自尽开战、两个世界多处战场、大战白热化、最终决战多处反转……
反正我是觉得最后的第三次辟元战役我写起来感觉良好,满意度跟前三卷差不多。
有些读者朋友说第三次辟元战役中间跟咎王对打那里写得有些赶,咎王死得都有些草率。
或许客观上有吧,但我反复读过后又觉得没什么毛病,说不定是我带着滤镜,不过不重要……
那些战斗在我的设定里本就不是重要情节,一次这种规模的大战,不可能从头燃到尾,我要突出的是最后和咎相咎祖的战斗。
瞑也好,七杀也好,跟它们的战斗我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花很多笔墨。
倒是让不知常这个家伙死得有些太便宜了,我有想过要不要加点剧情多折磨一下这混蛋。
可是我代入一想,在那种决战危机时刻,应该是能杀速杀,硬拖着要折磨不知常而不下死手,似乎看起来会解恨,但又不太合理。
最终在解恨和合理之间,我选择了合理。
我还是这么任性呀……
真好。
整个第三次辟元战役,有名有姓的人物,死的不比癸卯事变少。
不知道我是良心发现了还是人年纪大了心变软了。
本来在我第六卷细纲结局里,唐宋和燕无介是要死的,萧炀是要瞎的,陆行简被咎相附身复活后是要哑的,卿伊瑟是要失去修为的……
可我全改了,改成了现在的圆满。
怎么说呢,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个很善良的人,都同意吧?
我本意不想让任何一个角色死去,只是角色都是为了给剧情服务。
剧情就是角色的天道。
天让你死,你不得不死。
那为什么后面唐宋和燕无介又没死?
因为我是剧情的天道。
如果有些角色不死对剧情没有太大影响,在我脑海中属于可死可不死那种,我通常都不会写死。
可要是死了对剧情有正向推动作用,哪怕只有一点。
那不好意思,必须死,神都留不住,我说的。
但是……
金钱可以留住,嘿嘿。
凡事都有个价。
价格够高,全文无刀。
金钱是我的天道。(说笑的,别当真)
好了,言归正传,这一卷闲话多了些,没办法,毕竟是最终一卷。
最后一章,孟中华小巷里的描写,不知各位看出来我的隐喻没有。
前半段一路泥泞,充满坎坷,正是跟我们国家建国前一样,风雨飘摇。
围墙斑驳,国防空虚,千疮百孔。
藤蔓从墙外延伸,意味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入侵。
以孟中华为分界点,后半段路面趋于平坦,逐渐整洁光亮,围墙稳固,没有杂物,最终看到了五星红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