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社稷与孝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向华宫。

    这座处于王宫东面最大的宫殿,此刻已经成为了属于扶苏的太子宫。

    不过李缘身为后世人,更喜欢称呼‘东宫’。

    此刻,扶苏坐在桌案上,抄录着一本《尚书》;不是真的抄录,主要是为了开始练习写字和书法。

    一边抄录,一边听着李缘这个夫子给他说的一些道理。

    “孝顺,这是咱们华夏一直以来的美德,这一点我就不多解释了。我要说的是,在国家层面上,这只能是一种美德。”

    扶苏和身旁在给他研墨的蒙恬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云里雾里。

    “扶苏,等你继位以后就算要修改法律,你也得记住这一点:你可以提倡孝顺,也可以在法律里给它设定一个下限,但不能以法律手段去规定如何孝顺。”

    “因为如果孝顺可以成为一种进身之阶,那么这孝顺就变味了。”

    李缘指的是历史上,举孝廉制度到后期彻底变成形式的事,以及后世一些网络上,随着“网红”一词的兴起,一些作秀行为也延伸到了孝顺这一方面。

    诚然,举孝廉是华夏历史上选官制度发展的其中一步,在初期确实提供一定作用。

    可这终究是有许多局限性,让它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时的战国时期,人们对孝顺的认知很深,深到如果再发展一段时间,真的能在制度上提供出举孝廉出仕的土壤。

    李缘不觉得此时的大秦需要,所以他得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想。

    如果有人能通过孝顺之名就进入朝堂,在他看来,这是对朝廷法度和百姓的一种不负责任。

    因为名声不等于能力。

    再说了,历史上的扶苏可真是“太孝了”……

    他相信他的政哥不会再变成历史上那个暴君,可他仍旧想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扶苏:社稷比孝顺重要。

    “扶苏,为君者,绝不能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李缘想起了历史上的某位天可汗:“如果有人能力极强,大半个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但他的父亲却要把家产给另一个能力不强的孩子。这个时候,从天下角度来说、对百姓来说,这一家人里,可以不孝顺。”

    “如果你父王弄得大秦天怒人怨,百姓恨不得推翻他,但你又极得人心,这时候,你是愿意担着不孝顺的名头拯救大秦和百姓,还是愿意担着孝顺的名头看着大秦死亡?”

    “要真有那种情况,你也可以不孝顺。”

    蒙恬都惊呆了!

    在这个父子间不能有违逆之举的时代,他感觉这就是在撺掇造反……

    扶苏却愣了两下。

    这话……

    父王好像也说过?

    “夫子,可孝义不是应该的吗?”蒙恬开口问道。

    “当然应该,他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几个品质之一;但总有东西比他更重要,比如天下。”李缘又指了指他:“假如你爹蒙武要造反,你愿意孝顺听他的吗?”

    蒙恬:“……”

    这话能说吗?

    我家没招惹你吧?

    “怎么样?”李缘反问了一句:“孝顺在这个时候应该吗?”

    看到两人双双沉默,李缘没再说这个话题。

    毕竟他只是想埋下一个思想种子,不是让他们真的不孝。

    没过多久,扶苏率先从思考中走出,接着临摹那本《尚书》,但看着那些字,他又诞生了另一个疑惑。

    “夫子,为何这字不是你的?”

    夫子可是科学院院长诶,科学院要制作书籍,为什么不用他的而用副院长的?

    一旁的蒙恬也略带好奇的看了过来。

    李缘能说什么?

    当然是他不会写啊!

    他在大秦地位已经这么高了,结果万一人家一看字跟鸡抓出来似的,那他还要不要面子?

    “因为李由的字比我好。”他说了句实话:“你们可能不知道,李由的爹李斯,那一手字漂亮得曾经得到过你父王的称赞。”

    历史上嬴政能让李斯去整合文字,可绝不仅仅是因为官位的原因,李斯的书法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因素。

    但这个借口很明显不够。

    “可我们不是您的学生吗?您好像也没给我们写过字?”蒙恬开口问道。

    他绝不是因为刚才李缘的话、以及父亲打赌把自己输给李缘当学生而生气的!

    绝对没有!

    他只是纯粹的好奇李缘这个夫子的书法!

    李缘沉默了一下,正想着理由呢,一个侍者走了进来。

    “殿下!吕先生求见。”

    “快请!”扶苏立刻正襟危坐,蒙恬也走到了一旁另一个垫子上。

    对于他们来说,吕不韦的身份值得他们认真对待,哪怕他已不是相国。

    李缘悄悄松了口气。

    不一会,吕不韦走了进来,先是跟扶苏见礼后,这才看向毫无坐像的李缘:“李客卿很有雅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