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魏国、尉缭(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宫大殿里。

    嬴政坐在王座上一边看着尉缭提交上来的对秦军的改革计划,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计划是否可行。

    在刚才结束的朝议上,他已经批准了司马瑜的辞呈,改由尉缭当军部部长,并且兼任廷会官。

    而这也标志着,秦国的改革正式延伸到了军队里。

    下方,另外两个廷会官李斯和阳沐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看尉缭一眼。

    因为他们觉得后者胆子很大。

    “臣以为,国师的想法虽好,但并不适用于眼下的秦军。”看到嬴政看完了自己的计划放下了纸,尉缭当即说道。

    “国师曾言,正卒要精简、脱产,这点臣是认可的。”

    “虽然科学院武器臣没看多少,但臣可以肯定,未来随着武器的发展,只需要很少的士卒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

    “方向没错,但如今的时间不行!”

    嬴政看向了他:“还没到全面进行的时候?”

    “大王英明!”尉缭点了点头:“臣估算过,要让秦国郡县都有工厂、要钱币流通至大部分平民手中,这个时间最少要一年。”

    “然而最近一年内,秦国就要进行北伐匈奴的战争,还要防着六国,所以仅凭借十万骑兵和十几万步卒、是绝对无法守住秦国所有国境线的。”

    “这一年内,我们依旧要维持庞大的郡兵部队。”

    “而国师对正卒的待遇极高,不仅有工钱,还保留了杀敌授爵分田、只是量少了一点。可即便少了一点,对平民来说依旧很好。”

    “如果给正卒这些待遇,那郡兵部队呢?”

    尉缭没再说了,但他的意思其他三人都明白。

    嬴政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

    “所以,现如今只能进行装备、制度、后勤上的改变,在兵卒待遇上,工钱要么全发,要么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比如发放一些科学院新商品。”

    “臣以为,给各地郡兵和边防士卒发放一些商品,给正卒发放少量金钱,在此基础上可仍旧保留但调低之前杀敌授田的旧制,以让士卒在最近一年内能安稳渡过。”

    “一年后,可全面执行国师的方案,即以少量精锐部队为主,郡兵步入所谓的预备役、边境保留边防士卒,并且以工钱保证职业正卒的家庭供养,在工厂招人、学宫收学子、各级衙门选人上倾向于兵卒家庭。”

    “奖罚制度,请容臣再仔细思量。”

    嬴政点了点头。

    整个改革计划,涵盖了军法、战略、兵种、战术等各方面,以他的见识来看,是绝对合理的。

    况且尉缭在给他看之前,还已经跟司马瑜商量过了,对于最近这一年的秦军来说,这足够了。

    至于一年后的……

    李缘没说明白,嬴政估计是他要么也不知道,要么就是不好说。

    很可能是历史上各朝兵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他所在的那一朝的,嬴政不用问都知道那货肯定会来一句:大秦学不会……

    “你说的这个。”嬴政抽出了其中一张纸:“以兵戈铁甲为盾,不如以军心民心为盾。是什么意思?”

    “大王,这是国师说给臣的。”尉缭沉默了一下:“国师曾说,那些士卒在军队里是士卒,可离开军队,他们也是平民。国师似乎以后想在军民关系上下功夫,臣不知道国师究竟想干什么,但现在给士卒说这个事情,还是可行的。”

    军民关系……

    嬴政仔细想了想,李缘既然敢在军队这方面有计划,那就代表这于国有利。

    而他既然还没干,肯定是有什么条件还没达到。

    “既如此,你放心去干吧。”嬴政直接放权给他:“你已是廷会官,一应支出可直接与李斯商量。”

    “寡人希望一年内,秦军不会有动乱,一年后,秦军即便改变了也要有不下于之前的战力。”

    “臣必不辱命!”

    点了点头,嬴政忽然晃了晃手中的纸:“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能说出如此之语,寡人果然没看错你。”

    尉缭脸色一红。

    “这不是臣说的,是国师说的,国师才是兵家至圣!”

    嬴政嘴角抽了抽,兵家至圣,就他?

    那话怕不是从历史上某个军事家那里抄来的……

    “大王,臣还有一事。”

    “说。”

    “臣希望能扩大对武器的制造,支出大概在……”

    “等等!”

    尉缭还没说完,李斯就黑着脸先打断了:“我要没记错,之前司马部长已经有过安排了吧?为何现在还要扩大支出?”

    不怪他上心,实在是他现在压力太大了……

    他本就要统合各方面事务,而现在各方面都要用钱,军队那些武器制造价格,他早就通过儿子李由知道了,今后一年都没什么战事投入,那这么着急扩大干嘛?

    尉缭没有反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