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理论水平LV4,获得被动技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表情跟面对世界末日一样,甚至连道歉信怎么写都已经想好了……”

    现场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声——

    如果怀尔斯最终真的证明失败,那这绝对是恶意的人前揭短。

    但他最后成功了,于是这些反而就成了可以相互打趣的逸闻趣事。

    最多有点尴尬罢了……

    一段小插曲过后,话题很快又回到了庞加莱猜想上面。

    “这次你们只用了一周时间就证实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无误,是否说明解决这一猜想的难度相比一些其它的知名数学问题要更低?”

    这是很多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问题。

    结果瓦伦丁·贝纳胡差点当场跳起来。

    老先生大半生的心血都用来尝试解决庞加莱猜想,要是这东西难度低,那他岂不是……

    “当然不是!绝对不是!”

    贝纳胡横眉倒竖:

    “实际上,不同领域的数学问题之间,很难直接比较难度的高低,但是就庞加莱猜想而言,我可以这么讲……”

    说到这里,他停下做了个深呼吸,稍微平复了一下心境:

    “庞加莱猜想,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我们有可能理解高维空间的唯一钥匙……”

    ……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们的问题也愈发尖锐起来:

    “据说这篇论文的作者,并没有把文章投稿到任何一个数学期刊,而是选择在一个网站上直接向全世界公开?”

    “没错。”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现有的学术规则可能受到挑战?”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敏感,以至于现场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

    过了大概几秒钟后,最早提议把arXiv网站纳入到规范化引用体系的弗里德曼点了点头:

    “事实上,如果按照过去的学术惯例,那么预印本网站上的文章,由于无需评审即可发表,确实还不能算作论文。”

    “不过……”

    他又话锋一转:

    “既然它现在已经接受并通过了数学界的检查,那么说是论文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你说的挑战,我们更愿意将这一次的事件视作一种机遇,一种推进学术开放化和平等化的机遇。”

    “因此,我们也在考虑,应该以何种方式将这篇论文纳入到学术体系当中……”

    刚刚的记者显然不准备轻易罢休:

    “那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其他人在arXiv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也可以被视为学术论文?”

    面对这个问题,台上受访的几个人,笑了。

    在相互对视几眼之后,还是爱德华·威滕开了口:

    “是的。”

    “如果他们也可以证明出庞加莱猜想的话。”

    现场再次爆发出一阵笑声……

    实际上,如果从学术期刊、书商、乃至于很多研究人员的角度考虑,那么常浩南和佩雷尔曼的搞法,确实大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因为刚刚那名记者说的没错。

    这就是在挑战现有的学术规则,打破由出版社和部分研究机构共同构成的学术垄断。

    尽管由于民科一天到晚的乱喊,导致“学术垄断”这个名词已经被彻底搞臭。

    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存在的。

    尤其在冷战结束之后,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实际上,这本身就是隐形霸权的一种。

    不过……

    这次确实没办法。

    挑战者太强了……

    大多数论文,是需要得到期刊编辑和同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学术价值。

    而这篇论文,则是同行和期刊编辑需要想办法认可它,来证明自己的学术价值。

    这就好比——

    为什么哪怕拐弯抹角地找到光电效应,也一定要给爱因斯坦发个诺贝尔奖?

    因为如果一个包含物理学的奖项,连爱因斯坦都没拿,大概率会被当做野鸡奖……

    “贝纳胡教授刚才说,庞加莱猜想是我们认识高维空间唯一可能的钥匙,那么现在这一猜想被证明,是否说明我们很快就有可能在应用,或者至少基础物理学层面取得飞跃式的进步?是否有可能催生新一次的技术革命?”

    这次提问的是一名来自Wired杂志的女记者。

    作为一家主要面向新行业和新技术的媒体,他们显然更关注这个成果能否带来什么现实影响。

    最好是能从中看到商机的那种。

    “很遗憾,你或许要失望了。”

    理查德·汉密尔顿摇了摇头:

    “这篇论文中确实涉及到了一系列新的拓扑学工具,但我们甚至很难在短时间内用它们去解决其它领域的理论问题,至于投入到实际应用……”

    他犹豫了一下:

    “这个问题,我想你们更应该找那两位作者去求证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