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不一样的赈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没有写上姓名的空白竹牌,说道。

    “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时间,往后就是你们吃饭的时间,每个人吃饭的时间都不同,这样以后你们就不用每次排这么久时间了,只要在这个时间段过来,几乎就可以直接用饭。”

    说着,他又指了指旁边一排正在建立的木屋,对着他们说道。

    “那边,蜀王殿下还建了一个临时“惠民药局”,你们如果有人生病了,就可以马上去看。”

    听到这一句话,队伍中有人哭泣着大声喊了一声“娘”。

    就连排在最前面吃饭的位置,也顾不上了,手上残破陶碗啥时候离手了也没有察觉。

    偌大的汉子一边跑,一边不停的抽泣道:“阿娘...你有救了...有救了...”

    而在那名书记官说话的时候,巡查的郎将很快就看了过来,不敢在耽搁时间的他,只撂下一句。

    “反正,一句话,你们有幸在城东,算你们运气好,碰到了蜀王殿下。”

    说完,也不理会这些人后续的询问,又投入到忙碌的记录之中。

    只有,一开始那个瞪了黎镇一眼的千牛卫,又走到了他的身边,对着他说了一句。

    “你叫黎镇是吧,我看你会识字,你要是想早些摆脱目前的困境,不如到那边去试试,蜀王殿下,正想以工代赈,急需你这样会读书写字的书生,或许这是你的一个机会。”

    黎镇听了之后,激动的点了点头,他确实是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他也知道,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自己抓住了,也许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到这里,很多已经发现,这是千牛卫最后的一个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在难民中寻找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识字的书生、医生、工匠等。

    而在李恪的精心组织和调度下,那些难民们开始有序地领取救灾物资。

    尤其是老弱病残,他们都率先拿到了食物。

    并且在领到食物之后,他们还发现,今天不再是那些漆黑而且难以下咽的稀粥,满口都是粘稠的米饭。

    这无疑让他们很是激动。

    他们纷纷围上来,用颤抖的手接过米饭,眼里留下了难言的泪水。

    今日,作为辅助李恪赈灾的房玄龄,在一大早上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城东赈灾的现场。

    只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插手李恪的赈灾行动。

    他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察着李恪的每一个举动。

    不同于李世民,作为与李恪接触最早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李恪隐藏在玩世不恭外表下的才华,就被其隐隐察觉。

    本以为让李恪前来救灾就是想看看李恪有没有,意外的惊喜。

    只是就算他再怎么高看李恪,还是被惊吓到了。

    只见,原本慌乱的赈灾现场,现在井然有序。

    老人、孩子率先拿到食物,要知道古人重孝,所以那些年轻人也并不会有什么埋怨。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是感动。

    受灾以来,他们跋山涉水来到长安求生存,加上连日以来的难民生活,让一些体质较差的难民,早已承受不住病倒。

    原本就是生死就看天意了,突然间看到了李恪愿意拯救他们那些生病的家人,也难怪他们会如此的激动。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一旁观看的房玄龄,感觉,就这么一顿饭的功夫。

    这些难民的精气神已经不一样了。

    有了上一份告示,安定人心,趁着这些灾民吃饭的这段时间,在马周的指挥下,又有人张贴出来一份告示。

    只是第一份告示,李恪还给房玄龄通过气。

    可是这第二份告示,明显房玄龄不知情。

    所以,在其他人张贴告示的时候,房玄龄就将视线看向了李恪。

    李恪见状也不慌张,招了招手,让人拿来一张告示,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也不愧是唐朝宰相,第一时间,也没有着急朝李恪发表见解或者训斥。

    而是接过告示,仔细地看了起来。

    只是他越看越惊,同时心中不禁生出了一股敬佩之情。

    原来,这则通告,可以说是一份私人的告示。

    告示上说,蜀王李恪,打算到他的封地蓝田县,以工代赈。

    不但管着难民的三餐,还给他们一天十文的工钱。

    他抬头看向李恪,心中不禁生出了一股敬意。

    他知道,李世民和朝廷这一次是真的找对了救灾之人。

    一些已经吃好了的灾民,这时候也纷纷过来围观着告示。

    他们虽然绝大部分不识字,但还是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了李恪的善举,顿时,就轰然炸开了锅。

    一方面纷纷对着李恪感激涕零,一方面也开始嚷嚷着,如何报名。

    场面一度因为太过火爆,还差点引起了践踏。

    好在这个时候,李恪的先见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