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休整,商议,愿为殿下取回朔方(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这就是裴行俭太过小看自己了。

    在隋末唐初,涿鹿中原的时候,其中最为出名的有十八位好汉。

    其中最有名的有六位,裴行俭就在其中。

    因为裴行俨除了能打外,打仗也是一把好手,骁勇善战,每次出战,所向披靡,号称“万人敌”。

    这一点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试问这样勇武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不受人敬仰呢?

    “裴将军你们父子昔年受监察御史萧怀静陷害,不得不叛出大隋,我等也深感愤懑,今日得见将军。实为幸事。愿和裴将军一起,为蜀王戮力而战。”

    “好好好...唐将军是吧,你先行起身,吾等稍后再好好聚上一聚,现在还有正事正在等着我们处理呢!”

    说话间,裴行俨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此时,正跪在大帐中央的梁洛仁。

    唐俊悟见状,立刻意识到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

    他连忙朝着李恪和裴行俭行礼道歉,起身坐回了他的位置。

    站在大帐中,裴行俭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张英男和唐俊悟,也不由得恍惚了片刻。

    虽然很多故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留下了这些后辈,也算是有了延续他们希望和荣耀的可能。

    与裴行俨欣慰的心情不一样,此时的在裴行俭与张英男、唐俊悟交谈的时候。

    已经被松绑的梁洛仁,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他心里明白,此刻的自己虽然已被松绑,但其生死仍然掌控在李恪等人的手中。

    之前虽说各为其主,但若不是因为“万人敌”裴行俨来的及时,很有可能,自己已经率领骑兵,将这群由山贼所组成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

    就算是蜀王李恪,也有可能被他斩杀于无形当中。

    只是说这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自己之所以现在还活着,肯定是他还存在着某些价值。

    不然,早就被砍了。

    而他,必须利用这些价值,尽可能地争取活下来。

    但同时,他也悔恨万分,为什么非要接下护送贡品,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就算是接下暗暗接下唐军的劝降,也好过被李恪生擒。

    最起码若是投降唐军的话,自己还是占据主动地位,现在......

    只是想到这里,梁洛仁的眼睛陡然睁大了许多。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己的身份。

    他是梁师都的堂弟,在梁国也就是朔方,手握大权,对梁师都的行动和计划都非常的了解和掌握。

    而蜀王李恪乃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次子,对于皇位,他肯定是没戏。

    他肯定想多立功劳,然后回长安邀功,以此换取李世民的欢心。

    而眼下,自己在他手里,哪里还有比拿下朔方,更能讨好李世民好感的功劳...

    但兵法上不是说了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打败堂哥梁师都,必须先要了解情况,而现在,想要了解朔方的情况,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就在梁洛仁想着如何,逃过一劫,且还能够翻身的时候。

    裴行俨挥手让金鲵退下,来到了梁洛仁的身前。

    他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梁洛仁,眼中闪烁着锐利的锋芒。

    在生死面前,梁洛仁显然对外界也非常的敏感。

    在察觉到了裴行俨到来后,便第一时间从思考中醒了过来。

    待他看到是裴行俨后,就算他在朔方掌权数十年,在朔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心中不免泛起一阵苦涩。

    万人敌的裴行俨,昔年大隋朝最顶尖的将领之一。

    若非是遇到这位,自己又何至于会落到如此地步。

    真是天意弄人。

    不等裴行俨开口逼问,他便率先开口道。

    “罪臣梁洛仁,愿意率领本部所有人马投诚蜀王,襄助蜀王成就大业,望殿下成全。”

    这下,不说裴行俨,就连坐在主座上的李恪也傻眼了。

    大业?

    他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混吃等死的逍遥王爷。

    只要不被李治和长孙无忌坑死,做点小买卖,吃吃喝喝,快活一生就好。

    有什么大业可谈的?

    不过,在梁洛仁这句话说出来之后。

    李恪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大好。

    因为不光是梁洛仁,除了他,就连钻天鹞,紫金梁,破甲锥,一丈青,黑煞神等几人,都眼光火热的望着自己...

    犹如自己是一位绝世的美女,热切地期待着能够得到自己的垂青。

    看的李恪心中不由得一阵发怵......

    只是这等事,李恪又不好明说,只好端起桌子上一杯茶水喝了一口,趁着喝茶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