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督十州军事与不敢称“汗”的夷男(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不明白,为什么将这么大的兵权交到你的手里,你还不高兴。

    其实让李恪有些伤感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他,被彻底的排除在政治圈中。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之所以更倾向于让皇子领兵,而不是参政,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保持皇权稳定,皇帝希望在年老或去世后,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和统一。如果让皇子参政,可能会导致权力的分散和不稳定,威胁帝位的正常传承。

    而让皇子领兵,在这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军队只会效忠于未来的皇帝,以便更好的维护朝廷的稳定。

    再则领兵打仗,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锻炼性的工作,可以让一般的皇子,在实践中学习军事战略、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才能。

    不过,说到底,还是让他服务于未来的皇帝。

    二是防止皇子干政,参政涉及到政治权力的运作,如果皇子参政,可能会对现有的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朝廷内部的争斗和不稳定,甚至引发政治危机。

    而领兵则相对较为单纯,主要是军事方面的职责。

    三是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往往都非常的残酷,如果皇子参政,立刻就会被其他政治势力拉拢,对于皇位的争夺,没有中间地带,只有一方的胜出,才会彻底的结束。

    失败者只有一种命运,那就是死。

    而领兵则相对较为安全,毕竟,古代讲究“忠君思想”,所以,军队通常只会效忠于皇帝和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储君。

    总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更倾向于让皇子领兵而不是参政,主要是出于对皇权稳定、皇子才能培养、防止皇子干政和保障皇族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再加上李恪并不是像李泰那样,军政一把抓。

    若是李恪产生了想要拥兵自立,威胁皇权的想法。

    李世民只要掐断他的粮草,他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在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的军队,就是因为粮草、军饷的短缺,从而被迫解散,甚至发生哗变。

    就算是把主将绑了献出去,以及砍头的,都不在少数。

    看样子,幽州长史严古在此等候,可能就是特意将这消息提前泄露给他。

    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不愧是物老成怪,人老成精,显然是想要卖个好给李恪。

    当然了,也有可能,刺史李灵夔是李世民安排在明面上的人。

    至于暗处的,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老弱到体力不济的长史严古。

    只不过,李恪显然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也乐见其成。

    因此李恪接下了这一请求,也算是履行了职责。

    “本王一定竭尽所能,不负诸位所望。”李恪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大善!”严古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李恪一伸手,接着说道。

    “既然殿下心里有数了,那我们就去参加宴会吧,想必殿下也饿了。”

    李恪微微点了点头,笑道:“好”。

    说罢,与幽州长史严古,并肩走向宴会厅。

    宴会的气氛热烈而隆重,各路豪门贵族云集一堂,互相交流着政治见解和家族秘闻。

    最终在严古的引荐下,李恪开始与幽州的士族和豪门互相致意,寒暄客套。

    与刺史李灵夔、别驾周茂典、以及司马卢向笛等勋贵,把酒言欢。

    表面上互相吹捧,实际上都在暗中观察对方的实力和意图。

    李恪明白,这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在这个权力的游戏中,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在同一个夜晚,漠北,郁督军山。

    月光洒在额尔齐斯河支流的一条小河上,泛起一片银白的光芒,与天际的星辰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然而,在这样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一支数十人的队伍,正拉着十来辆马车,沿着这条小河朝着西北前进。

    “公主,我们要不要在这里住宿一晚,反正现在到了我们自家的地盘上,那些讨厌的突厥人也不敢来这里打劫我们。”

    一名穿着突厥服饰的丫鬟,骑着一匹马。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疲惫,朝着旁边同样骑着马,脸上戴着一个黑色面纱的女子说道。

    听到侍女的话,女子解开脸上的面纱。

    朦胧的月色下,露出一张绝美的面容。她眼神坚定而深邃。她抬头望向远方,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和坚定。

    正是在胜州城中,李恪为其解困,又率领骑兵解救的少女明安巴雅尔。

    明安巴雅尔听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明亮的眸子在月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明安巴雅尔望向十几里外一座巨大的黑影,黑影下点点星火在夜幕中闪烁,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