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出关(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走充当军粮,要么在战火中丧生。

    幸存下来的也因为惊吓过度而四处奔逃,试图逃离这片充满死亡和痛苦的土地。

    原本生机勃勃的草原,现在只剩下凄凉和荒芜。

    当李恪率领三千蜀王卫,踏上草原时,在路上看到的就是如此的景象。

    因为靠近中原,加上河套平原这片区域的水草也不错,所以驻扎在这边的部落也不少。

    只不过,这些部落,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部落。

    这些部落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那种在草原中混不下去了的,或者说曾经的大部落,衰败之下,无法在崇尚狼性的草原中生存,这才逼不得已,冒险靠近中原。

    毕竟比起那些凶残的草原人,中原人更懂得仁慈和包容一些。

    而他们也通过与中原人的交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靠着与中原人通商走私,这些部落正在逐渐恢复了元气。

    所以,这些小部落虽然还依附在那些像奚、霄那样的大部落的名下,一听到这些大部落反叛突厥,立马就纷纷响应。

    他们除了同样受不了颉利可汗的高压统治外,还有就是内心其实也倾向大唐,毕竟这些年来,靠着走私,他们赚个盆满钵满,终于过上了不用挨饿的生活。

    不要以为,草原人以放牧为生,就能天天吃肉,生活幸福。

    而中原百姓,则太过辛苦。

    毕竟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辈子的地,连填饱肚子都很难,还不如那些草原人,拥有那么多牛羊,每天都能吃到肉。

    比起“窝窝头”,“烤全羊”这种肉食,不知道要美味多少。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只能送你两个字:做梦!

    因为喝酒吃肉是根本不存在的。

    事实上,大部分时间,游牧民族的生活都比农耕民族还要惨。

    如果说中原人是挣扎在温饱线,那么游牧民族是挣扎在生死线中。

    还想天天吃肉?估计连贵族和头人都没有这个待遇。

    如果家里能有一些粮食和乳制品,那就很好了。

    毕竟游牧民族的生产力很低,一旦遇到天灾,那就是灭顶之灾。

    远的不说,贞观二年,草原上就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无数的游牧部落在这场灾难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些部落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天灾就是最大的敌人。他们没有足够的储备来应对灾害,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改变环境。他们只能依靠天吃饭,一旦天不眷顾,他们就面临灭顶之灾。

    而中原人不同,中原人有着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水源、如何种植作物、如何储备粮食。即使遇到天灾,他们也有足够的储备和技术来应对,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些游牧部落,为什么要攻打中原人的原因了。

    古人们曾经总结过一句话,叫做“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草原人四处烧杀抢掠,为的就是获得粮食,在特定时期,这种做法甚至会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