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长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1/2)
从李恪提出和尚就是凶手开始,所有人都误以为李恪是那哗众取宠之辈。
这在李恪表明身份后,他们也没有真正将李恪的话放在心上。
因为,自从李恪下楼之后,就一直不曾认真的观察现场的情况。
也没有听那些捕快分析案情线索。
要么是肚子饿了在厨房找吃的,要么就是喝喝茶,似乎对这桩案件毫无兴趣。
当他问起和尚为僧几年,周围的百姓们依旧一头雾水。
直到李恪问他作为僧人,最为简单的佛经会不会诵读的时候。
那些百姓的脸上,这才终于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看到面对这两个问题,那个僧侣已经开始面露慌张之色。
李恪不紧不慢地抛出第三个问题,这也是最为明显的证据。
自然也解开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也知道了李恪为何从一开始,就指认他的原因。
众所周知,这出家了的和尚,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冰雪严寒,去哪里,都是盯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
既然你承认自己是和尚,为何其额头上,会有系头巾的痕迹。
而这痕迹显然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所形成。
头巾的压迫,使其额头上的皮肤,呈现出独特的印记。
然而,你身为和尚,理应每日光头,又何来头巾之痕?”
李恪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僧侣的额头上。
果然如李恪所说,他的额头中央,有着一道淡淡的印记。
虽然不甚明显,但仔细看来,却是清晰可辨。
这三个问题,就像是三道惊雷,击中了和尚的心脏,让他整个人都瘫软在地。
“说吧,你为什么要残害赵老爷?莫怪本王没有提醒你,若是老实交代,尚可留你一条性命。但若是冥顽不灵,企图隐瞒真相,那本王必会严惩不贷,让你的余生都在悔恨与痛苦中度过。”
李恪的话语中充满了威严和冷意,让那个僧侣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识破,再也无法逃脱罪责。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坦白。
这不听还好一听之后,若不是有那些捕快给这假和尚护了几下。
这假和尚都要被外面的百姓,给活活砸死。
就连事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李恪,马上拉着长孙娉婷跑到了客栈的一旁,也被烂菜叶子砸到了好几下。
原来这家伙,是个无所事事的地痞无赖。
因为在家中不事生产,整日游手好闲,被家人嫌弃,赶出了家门。
走投无路的他,就想来到这边来找找什么活计。
以后挣了大银子,好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在来时的路上,恰逢下雨,在一家
与一个僧人结伴而行,却不料这僧人乃是下山采办物资的僧侣,一不小心漏了白。
在路上就把人家杀了,取了僧人的戒牒、衣服和财物。
在镇上将和尚的财物挥霍了一空后,正愁着去哪里找生计。
恰巧又看到了前来购买石材的赵老爷,见赵老爷出手阔气,便起了贪念。
穿起了的衣服,暗中尾随赵老爷,趁其不备下手行凶,夺取了赵老爷的财物后。
他本以为借着和尚的身份,可以溜出去逍遥法外。
却不料被李恪王爷识破身份。
面对李恪的问题,假和尚根本无法隐瞒。
因为他除了一具“阿弥陀佛”外,就再没有什么能够遮掩他的罪行的话。
更不要说那些听在耳中,如同天书的经文了。
只能选择如实交代。
王宰也没有想到,一件就连他都没有理清线索的案件。
在转眼之间,就被年纪轻轻的蜀王李恪给破了。
在向李恪表示谢意之后,下令将这名假和尚押回衙门,严加审讯,务必查清所有细节,再由县令择日宣判。
经过一番周折,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叫好。
他们对李恪这个皇子的印象可不是一般地好,与他一开始冒冒失失的表现,两相比较,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他是个喜欢出风头的公子哥。
被戏文祸害了的傻子,可谁能想到,他三言两语,就将这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案子给解开了。
他们所有人,都被这假和尚的外表给欺骗了。
唯独这位年轻的蜀王,心思缜密,一眼就看穿了这假和尚的真面目。
赵老爷的遗孀,那位俏妇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走到李恪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道。
“多谢蜀王殿下为我家老爷伸张正义,您的恩情,我赵家永生难忘。”
李恪扶起她,温言安慰
这在李恪表明身份后,他们也没有真正将李恪的话放在心上。
因为,自从李恪下楼之后,就一直不曾认真的观察现场的情况。
也没有听那些捕快分析案情线索。
要么是肚子饿了在厨房找吃的,要么就是喝喝茶,似乎对这桩案件毫无兴趣。
当他问起和尚为僧几年,周围的百姓们依旧一头雾水。
直到李恪问他作为僧人,最为简单的佛经会不会诵读的时候。
那些百姓的脸上,这才终于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看到面对这两个问题,那个僧侣已经开始面露慌张之色。
李恪不紧不慢地抛出第三个问题,这也是最为明显的证据。
自然也解开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也知道了李恪为何从一开始,就指认他的原因。
众所周知,这出家了的和尚,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冰雪严寒,去哪里,都是盯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
既然你承认自己是和尚,为何其额头上,会有系头巾的痕迹。
而这痕迹显然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所形成。
头巾的压迫,使其额头上的皮肤,呈现出独特的印记。
然而,你身为和尚,理应每日光头,又何来头巾之痕?”
李恪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僧侣的额头上。
果然如李恪所说,他的额头中央,有着一道淡淡的印记。
虽然不甚明显,但仔细看来,却是清晰可辨。
这三个问题,就像是三道惊雷,击中了和尚的心脏,让他整个人都瘫软在地。
“说吧,你为什么要残害赵老爷?莫怪本王没有提醒你,若是老实交代,尚可留你一条性命。但若是冥顽不灵,企图隐瞒真相,那本王必会严惩不贷,让你的余生都在悔恨与痛苦中度过。”
李恪的话语中充满了威严和冷意,让那个僧侣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识破,再也无法逃脱罪责。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坦白。
这不听还好一听之后,若不是有那些捕快给这假和尚护了几下。
这假和尚都要被外面的百姓,给活活砸死。
就连事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李恪,马上拉着长孙娉婷跑到了客栈的一旁,也被烂菜叶子砸到了好几下。
原来这家伙,是个无所事事的地痞无赖。
因为在家中不事生产,整日游手好闲,被家人嫌弃,赶出了家门。
走投无路的他,就想来到这边来找找什么活计。
以后挣了大银子,好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在来时的路上,恰逢下雨,在一家
与一个僧人结伴而行,却不料这僧人乃是下山采办物资的僧侣,一不小心漏了白。
在路上就把人家杀了,取了僧人的戒牒、衣服和财物。
在镇上将和尚的财物挥霍了一空后,正愁着去哪里找生计。
恰巧又看到了前来购买石材的赵老爷,见赵老爷出手阔气,便起了贪念。
穿起了的衣服,暗中尾随赵老爷,趁其不备下手行凶,夺取了赵老爷的财物后。
他本以为借着和尚的身份,可以溜出去逍遥法外。
却不料被李恪王爷识破身份。
面对李恪的问题,假和尚根本无法隐瞒。
因为他除了一具“阿弥陀佛”外,就再没有什么能够遮掩他的罪行的话。
更不要说那些听在耳中,如同天书的经文了。
只能选择如实交代。
王宰也没有想到,一件就连他都没有理清线索的案件。
在转眼之间,就被年纪轻轻的蜀王李恪给破了。
在向李恪表示谢意之后,下令将这名假和尚押回衙门,严加审讯,务必查清所有细节,再由县令择日宣判。
经过一番周折,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叫好。
他们对李恪这个皇子的印象可不是一般地好,与他一开始冒冒失失的表现,两相比较,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他是个喜欢出风头的公子哥。
被戏文祸害了的傻子,可谁能想到,他三言两语,就将这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案子给解开了。
他们所有人,都被这假和尚的外表给欺骗了。
唯独这位年轻的蜀王,心思缜密,一眼就看穿了这假和尚的真面目。
赵老爷的遗孀,那位俏妇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走到李恪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道。
“多谢蜀王殿下为我家老爷伸张正义,您的恩情,我赵家永生难忘。”
李恪扶起她,温言安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