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君与臣,父与子,澡堂奏对(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少朝中大臣认为你私自挑起兵戈,要将你严惩不贷,甚至有人还 提议废黜你的亲王之位,以示朝廷的威严。”李世民的声音越来越严厉,眼神中闪烁着怒火。

    听到李世民并不是发现了他私募军队的事,李恪心里悬着的那颗石头,终于是掉了下来。

    只不过,回去还是要写封信给师父,让他把保密工作做好。

    这差点没吓死他......

    “陛下,请赐死.....

    “啊?”

    听到李恪的话,就算是李世民也失去了一如既往的平静。

    他看着一脸严肃的李恪。

    心里想着,你这次虽然鲁莽了一些。

    但至少也是为大唐开疆扩土有功,且功大于过,未造成什么损失,怎么就说上赐死了呢?

    你劳资我,也只是觉得你这次的行为确实过于冒进,差点引发两国交战。

    对于这一点,让你有个必要的认识而已。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微微坐直了身体,开口道。

    “问题倒也没有那么严重....还不至于赐死你,虎毒尚且不食子,你......”

    只不过,李四民后面那句“你毕竟还未闯出大祸,还没到那个地步。”

    就被李恪给硬生生打断了。

    “陛下误会了,儿臣,是请求陛下,赐死那些欺世盗名,魅惑尊上的大臣。”

    这话一出,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当场就麻了。

    他原以为李恪,这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请罪。

    却不曾想,他会说出这么一句,如此震撼且直接的话语。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凝视着李恪,试图从他那坚定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但只看到了深深的决心和不容置疑的坚定。

    “恪儿,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震惊和疑惑。

    李恪没有退缩,他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坚定地说。

    “陛下,儿臣自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儿臣受左卫大将军柴绍所托,开展边贸,商队却被突厥骑兵,无端劫掠,导致商队损失惨重。”

    说到这里,李恪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继续道。

    “这些突厥人明明知道这些部落是在跟大唐做贸易,却执意破坏边贸,劫掠商队。这不是在打儿臣的脸,这是在打大唐的脸。”

    \"儿臣因此深感愤怒,欲为商队讨回公道,同时向突厥展示我大唐不容侵犯的威严。”

    说话间,李恪偷偷抬头瞥了一眼李世民,见他微微颔首,似乎是在倾听,于是他又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然而,儿臣在长安赈灾数月,自然知道大唐现在面临蝗灾和旱灾双重灾难之影响,暂时无力北顾。”

    李恪这时提出旱灾和蝗灾,目的也很明显,我不提但你也别忘了我还为大唐流过血、立过功呢?

    “于是,我决定出关会盟,利用突利整合那些欲想要依附我们的草原部落,让他们对付颉利可汗。”

    “这样我们大唐就不用额外出兵,只需坐收渔翁之利,便能让突厥自乱阵脚,减轻边境的压力,削弱突厥实力。”

    听到这里,尽管总感觉那里有些不对.

    但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李恪无论是政治层面来看,还是军事角度出发,都是相当出色的策略。

    “然而,朝中竟有诸多大臣,高居庙堂之上,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却不顾边境之安危,只知对儿臣的策略进行无端指责和打压。简之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欺世盗名,魅惑尊上。”

    “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大唐之患吗?!”

    最后一句话,李恪简直就是吼出来的,说到激动之处,还不忘用力拍了一下洗澡水。

    溅了李世民一脸。

    ......

    但李四民可以欲与秦始皇嬴政争夺千古一帝的存在。

    心志坚定如铁的他,又岂会被李恪的三言两语就给说服的人。

    一手抹掉脸上的水珠,李世民脸色一黑,沉声喝道:“逆子,住嘴,差点被你忽悠了过去。”

    李世民的眼神变得锐利,他凝视着李恪,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这逆子的计划虽好,但风险也不小,不然,你也不会被困云州。”

    李世民缓缓说道,“突厥并非易与之辈,我们若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且,朝中大臣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你此举未经朝廷同意,擅自行动,确实违背了朝廷的规矩,朕这么说,你可服气?”

    李恪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他知道陛下所言非虚。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恭敬地回答道。

    “陛下,儿臣明白。儿臣此次确实行事鲁莽,未经朝廷同意便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