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反正这厮以后要造反,要不要找机会崩了他(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来搀着你秦伯伯。”

    看着李恪呆呆愣愣的样子,在高高瘦瘦的秦琼边上。

    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的大汉,便不耐烦地催促道。

    他瞪大了眼睛,似乎对李恪的迟钝感到有些不满。

    “你秦伯伯已经半年没来上朝了,一听说你小子闯了祸,便立马赶来为你撑腰求情,你还不赶紧过来,好好谢谢你秦伯伯?”

    李恪回过神来,朝着杜如晦和房玄龄歉意的笑了一下。

    两人见到李恪的反应,皆是露出了理解的微笑。

    李恪这才连忙上前两步,伸手扶住秦琼的手臂。

    秦琼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李恪的手背,以示感谢。

    “多谢程公提醒。”李恪恭敬地回答道,同时心中对这位身材魁梧、满脸胡须,性格粗中有细,性格豪迈的大汉充满了敬意。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

    程咬金看着李恪搀扶着秦琼,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秦伯伯,您既然身体不好,就在家歇着就好,这点小事,怎么还惊动了您。”

    从历史中李恪就有过了解,知道秦琼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 。

    “小孟尝”这个外号可是盖了山东半边天。

    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身历三百余战。

    每当李世民只要一见到敌阵中有哪个武艺高强,趾高气扬,耀武扬威的武将,就会让秦琼出马收拾他。

    所以,秦琼自然也是受伤无算,导致他身上的伤势累累,多年来一直深受病痛的折磨。

    见到秦琼亲自来到朝堂,对于李恪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情。

    秦琼微微一笑,拍了拍李恪的手背,轻声安慰道。

    “我等都已经慢慢变老,如今大唐好不容易出了殿下,这般将星,自然不能让那些文臣随意责辱了去。”

    “再说了,如今殿下这个年纪,年轻气盛的,难免会有些冲动,那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什么好苛责的,殿下不用太过担心。”

    李恪心里感动归感动,但其实还真没怎么担心过。

    ......

    但这句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能说出口来。

    不然未免太寒了替他撑腰的诸人。

    毕竟秦琼此次上朝,完全是因为他带兵前往草原,欲与突利结盟,这件事而来。”

    虽然这件事最后也没有成功,还被围了好几天。

    但是,还是被许多朝臣抓住了小辫子。

    听到秦琼充满霸气的话,一旁的程咬金也欲说上两句。

    只是不等他开口,身后又传来一道温和却又不失威严的声音。

    “说的不错,不就是带着三千的骑兵,去草原逛了一圈吗?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大惊小怪的。”

    说话的是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相威严的男人——代国公李靖。

    等到李恪转过头去,看到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李靖。

    说实话,就连李恪也有点难以置信。

    因为李靖这个人吧!是出了名的不站队。

    就连他老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请求李靖相助,也被他婉言拒绝,选择两不相帮。

    如今他竟然开口替他说了句公道话,实在让李恪感到意外。

    尽管这句话不是在朝堂中说出来的,但今日他能为自己说话,无疑是对自己极大的认可和支持。

    “多谢,李公仗义执言,小王感激不尽。”

    “你也不用谢我,老夫也只是说句公道话,但也仅限于此了,在朝堂之上,老夫可不会再多说什么。”

    说完,便自顾自的走到了武官的最前面。”

    \"哎呦喂,谢早了。\"

    在李靖说完最后一句话后,李恪的笑容就僵硬在脸上。

    不过想想,以李靖如今的威望,能够说出那样的一句话来。

    对于李恪来说,也已经意义非凡。

    就连一旁的秦琼见状,也在心中暗暗赞许。

    他知道李靖虽然平时谨慎言行,但心中自有其衡量事物的标准。

    此次能为李恪说话,足见他对李恪的认可。

    程咬金此时也忍不住开口道:“就是嘛!咱们这些武将,哪个不是从刀山火海中闯过来的?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点错?那些文臣们,只知道在朝堂上指手画脚,哪里懂得咱们在战场上的不易?”

    说到这,他又顿了顿,眼神飘到武将队伍中的某个人影身上,继续讥讽道。

    “当然了,有时候,一个马群里总会出现一两匹害群之马,现在一看天下承平,就想改换山头,还喜欢在背后捅刀子,真是个小人。”

    听到程咬金连嘲带讽的话,在李世民提出如何对待李恪这件上,出声过的几位文臣面色铁青。

    但好在也没有公然反驳。

    但武将队伍中,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