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并州主管,李神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拢共也没有多少时间,这李神符居然就得到了消息。”

    李恪心里暗自琢磨着,脸上却不动声色,对着来福说道。

    “快去请郡王进来。”

    在吩咐小二来福前去请李神符的光景,长孙娉婷对着李恪甜甜的笑了一下,意思也很明显。

    “很好,让你暂时逃过了一劫。”

    李恪见状,刚欲开口解释,这时,孙思邈也终于是走了下来。

    长孙娉婷见状,走到孙思邈身旁,转身朝着李恪开口道。

    “三郎,那我和孙老爷子需要暂时回避一下吗?”

    李恪闻言,说道:“这有什么好回避的,既然他提交了拜帖,想必也不是什么机密之事。咱们一同见见便是。”

    说完,一行人便叫驿卒准备了一间静室。

    孙思邈对这些官场上的事情,不感兴趣,又独自上楼研究,李恪最近在船上给他整理出来的西医理论去了。

    让谈好了,再喊他......

    静室内,李恪吩咐人去拿来了一罐,他带往幽州的好茶。

    让长孙娉婷帮忙泡茶,他和王玄策则坐在一旁小声交谈。

    “也不知道,这位王叔找本王干什么吗?他难道不知道自古以来,王不见王,被分封在外的藩王,是不能轻易见面的吗?这要是被朝中的那些御史知道了,本王这还没到幽州呢,就又要被召回长安了。”

    坐在凳子上的李恪,有些不解的朝着王玄策抱怨道。

    而在这里,李恪之所以称呼襄邑郡王李神符为王叔。

    乃是因为李神符是大唐宗室大臣,也是唐太祖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

    李神符幼年丧父,居住于长安。

    在李渊拿下长安,建立大唐后,有着血缘关系的李神符,就被受封为襄邑郡王,并出任并州总管。

    听到李恪有些担忧的话语,王玄策不愧是名留历史的外交家。

    除了善于察言观色,抓住重点外,还善于移花接木和借力打力。

    他先是接过长孙娉婷给他泡的茶水,朝着长孙娉婷道谢一声。

    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殿下莫急,依臣之见,这次见面,乃是襄邑郡王李神符,主动上门来见你。就算是御史大夫魏徵亲自出马参奏,也怪罪不到殿下你头上。”

    说到这,王玄策一脸松弛的品尝了一口,长孙娉婷泡的茶水,接着说道。

    “不管怎样,殿下只要以不变应万变,随机应变便是。当然,这其中分寸还需拿捏得当,万不可落人口实。”

    李恪微微颔首,神色稍缓。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李神符已在小二的引领下走进静室。

    李恪等人赶忙起身行礼。

    “见过王叔,两年多未见,王叔风采更胜往昔。”

    李神符爽朗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这么客气做什么。不过,两年不见,燕王殿下的变化倒是真大,弄的王叔都有些不太认识了。”

    说着,一身儒雅装扮的李神符,

    李恪应道:“王叔过奖了,能得王叔亲自来访,实乃李恪的荣幸。”

    众人一番寒暄后,各自落座。李神符目光扫过众人,说道。

    “听闻各位初到并州,不知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李恪略一沉吟,答道:“回郡王,晚辈等人此番前来,一是领略并州风光,二是寻些商机,还望郡王多多关照。”

    “商机?”

    听到李恪的这句话,李神符那双颇为睿智的眼睛,也情不自禁的发出属于财富的“黄色光芒”来。

    要知道,他今日之所以涉险而来,就是为了所谓的商机。

    在他眼里,商机即政绩。

    作为宗室郡王,李神符待在并州数年,除了在贞观元年击败了东突厥的进犯外。

    这么些年来,他再也未立寸功。

    加上他的郡王头衔,乃是李渊看在血缘关系上赐予的。

    如今李世民即位,他也想立下些功劳,不说在李世民面前露露脸,最起码死后也要争取到一个陪葬皇陵的名额。

    而现在大唐文臣如海,猛将如云,要出征打仗,估计也轮不到他。

    所以,他这才想方设法的想要再立新功。

    而如今在大唐,但凡消息灵通一点的人,谁又不知道燕王李恪,长安第一财神的名号。

    跟着他做生意,十有八九是能赚得盆满钵满的。

    “不错,正是商机。”见到李神符的表情,李恪心中已经琢磨出了一点头绪。

    当即也没有丝毫犹豫,直截了当的说道。

    “王叔,侄儿在幽州时,就发现当地对并州的特色物产需求特别旺盛,并且侄儿从水路一路行来,发现并州橡木、柚木、榆木极多。想必你也听说过,侄儿好商贾,正准备建设一个造船厂,用来打造商船。并州水路通达,若是在这里建造一个据点,必能获利颇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