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太子、魏王再赈灾(2/3)
李承乾见李世民未立刻应允,又急切道。
“父皇,儿臣深知此次旱灾之严峻,亦明白百姓之疾苦。儿臣定当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父皇之信任与百姓之期望。”
听到太子李承乾的话,朝堂之上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纷纷赞赏太子李承乾有担当、有仁心。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索。
长孙无忌则微微皱眉,担忧李承乾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但见李承乾态度坚决,又不好当面反驳。
良久,还是房玄龄率先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既然有此决心,实乃百姓之福,陛下之福。再则此次旱灾虽严峻,但以太子之才能,想必不是问题,更何况,亲自参与政事,对其太子的成长以及国家稳定都大有益处,因此,臣等愿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确保赈灾工作顺利进行。”
杜如晦也点头道:“陛下,以工代赈之法已有先例,如今太子殿下主动请缨,可给予其机会。臣等定当协助太子殿下,将此次赈灾之事办好。”
见到自己最为得力的两位大臣,都表示赞同。
李世民心中的疑虑稍减,但仍未完全放下。
他微微沉吟,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长孙无忌身上,问道:“辅机,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此担当,臣自然是支持的。”
但下一句话,又话锋一转,继续道。
“然臣担忧太子殿下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在赈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需谨慎行事,多派得力之人从旁协助,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李承乾,刚准备开口,就听见一道带着微微变声期的声音响起。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皇兄此次主动请缨,实乃大义之举。儿臣虽不才,愿协助皇兄一同为百姓赈灾,为父皇分忧。”
众人望去,原来是魏王李泰站了出来。
这时候的李泰,身高也长了不少,但腰围也胖了一大圈。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从小宠坏的缘故,性格比较骄纵自负。
总想在一些方面压住他上面的两位哥哥。
去年的冬季狩猎,就想压住李恪,后来见李恪出手救了他和李世民。
那场比赛也不了了之,为了挽回颜面,又提出射箭比赛。
可惜,最后又让李恪出了一回风头。
这次看见大哥太子李承乾主动请缨负责赈灾之事,李泰心中又涌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这时候的李泰,还没有对太子之位产生强烈的觊觎之心,但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却驱使着他在这次赈灾中一定要有所作为。
他渴望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群臣的认可,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于两位兄长。
历史上明确记载了,李世民十分宠爱李泰,已经到了一日不见就非常想念的地步。
据历史记载,李泰因为身体太胖了,李世民担心他去朝会很困难,于是,特许李泰乘坐轿子去上朝,对魏王泰的宠溺可见一斑。
这样的恩宠,不仅让太子李承乾和其余诸皇子羡慕嫉妒,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一见到李泰请旨,李世民的脸上,就露出非常欣慰的表情。
对于李泰积极为百姓做事的态度。
尤其是主动站出来协助大哥李承乾,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欣慰之情愈发浓郁。
他微微点头,开口道:“青雀你有此心意,父皇深感欣慰。只是此次赈灾不同以往,责任重大,你现在年纪还小,就不要吃这个苦了,就留在宫中好好读书行不行?”
台下群臣看到李世民这一次没有直接答应魏王李泰的请求,顿时全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纷纷以为李世民终于是转性了,不再那般毫无节制地宠溺魏王李泰。
可惜,他们还是太小看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
只见李泰一听李世民的话,立刻露出委屈的神情,上前一步再次恳请道。
“父皇,儿臣虽年少,却也有报国之心、爱民之意。儿臣也想为大唐的百姓出一份力。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参与此次赈灾。”
说完,李泰就朝着李世民作揖行礼,抬起个大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眼神中满是期待。
见到这一幕,李承乾心中暗叫不好。
要知道这一次他主动担下赈灾的事,就是想要刷刷声望。
若李泰参与进来,他在赈灾中的主导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李泰那争强好胜的性子,说不定还会带来诸多麻烦。
只不过,他身为太子,又是大哥的身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又不好反对。
不然,恐怕还会落下一个不容兄弟、没有容人之量的坏名声。
所以,李承乾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努
“父皇,儿臣深知此次旱灾之严峻,亦明白百姓之疾苦。儿臣定当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父皇之信任与百姓之期望。”
听到太子李承乾的话,朝堂之上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纷纷赞赏太子李承乾有担当、有仁心。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索。
长孙无忌则微微皱眉,担忧李承乾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但见李承乾态度坚决,又不好当面反驳。
良久,还是房玄龄率先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既然有此决心,实乃百姓之福,陛下之福。再则此次旱灾虽严峻,但以太子之才能,想必不是问题,更何况,亲自参与政事,对其太子的成长以及国家稳定都大有益处,因此,臣等愿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确保赈灾工作顺利进行。”
杜如晦也点头道:“陛下,以工代赈之法已有先例,如今太子殿下主动请缨,可给予其机会。臣等定当协助太子殿下,将此次赈灾之事办好。”
见到自己最为得力的两位大臣,都表示赞同。
李世民心中的疑虑稍减,但仍未完全放下。
他微微沉吟,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长孙无忌身上,问道:“辅机,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此担当,臣自然是支持的。”
但下一句话,又话锋一转,继续道。
“然臣担忧太子殿下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在赈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需谨慎行事,多派得力之人从旁协助,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李承乾,刚准备开口,就听见一道带着微微变声期的声音响起。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皇兄此次主动请缨,实乃大义之举。儿臣虽不才,愿协助皇兄一同为百姓赈灾,为父皇分忧。”
众人望去,原来是魏王李泰站了出来。
这时候的李泰,身高也长了不少,但腰围也胖了一大圈。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从小宠坏的缘故,性格比较骄纵自负。
总想在一些方面压住他上面的两位哥哥。
去年的冬季狩猎,就想压住李恪,后来见李恪出手救了他和李世民。
那场比赛也不了了之,为了挽回颜面,又提出射箭比赛。
可惜,最后又让李恪出了一回风头。
这次看见大哥太子李承乾主动请缨负责赈灾之事,李泰心中又涌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这时候的李泰,还没有对太子之位产生强烈的觊觎之心,但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却驱使着他在这次赈灾中一定要有所作为。
他渴望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群臣的认可,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于两位兄长。
历史上明确记载了,李世民十分宠爱李泰,已经到了一日不见就非常想念的地步。
据历史记载,李泰因为身体太胖了,李世民担心他去朝会很困难,于是,特许李泰乘坐轿子去上朝,对魏王泰的宠溺可见一斑。
这样的恩宠,不仅让太子李承乾和其余诸皇子羡慕嫉妒,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一见到李泰请旨,李世民的脸上,就露出非常欣慰的表情。
对于李泰积极为百姓做事的态度。
尤其是主动站出来协助大哥李承乾,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欣慰之情愈发浓郁。
他微微点头,开口道:“青雀你有此心意,父皇深感欣慰。只是此次赈灾不同以往,责任重大,你现在年纪还小,就不要吃这个苦了,就留在宫中好好读书行不行?”
台下群臣看到李世民这一次没有直接答应魏王李泰的请求,顿时全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纷纷以为李世民终于是转性了,不再那般毫无节制地宠溺魏王李泰。
可惜,他们还是太小看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
只见李泰一听李世民的话,立刻露出委屈的神情,上前一步再次恳请道。
“父皇,儿臣虽年少,却也有报国之心、爱民之意。儿臣也想为大唐的百姓出一份力。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参与此次赈灾。”
说完,李泰就朝着李世民作揖行礼,抬起个大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眼神中满是期待。
见到这一幕,李承乾心中暗叫不好。
要知道这一次他主动担下赈灾的事,就是想要刷刷声望。
若李泰参与进来,他在赈灾中的主导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李泰那争强好胜的性子,说不定还会带来诸多麻烦。
只不过,他身为太子,又是大哥的身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又不好反对。
不然,恐怕还会落下一个不容兄弟、没有容人之量的坏名声。
所以,李承乾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