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妄谈军事者,立斩不赦(1/2)
【“大都督,寨外来人,自称故人蒋干来访。”周瑜正在查看军务,忽听下人来报。】
【周瑜一听是蒋干前来,计上心头。】
【他立即安排仪仗,铺满排场迎接蒋干。】
弹幕:
——“江东这边是完全掌握制水权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如果周瑜被说服了,这仗还用打?想也不可能嘛。”
——“有诸葛亮在,这仗你们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嗯?老同学见面,计上心头?”
评委席上,韩鳕越看越迷糊。
她弱弱地举手示意。
“各位,我想请问一下。”
“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为什么一定要和东吴打水战呢?”
“作为女孩子,我很是看不懂这一段战争故事的缘由。”
“这么多人,直接冲过去,不就能扫平江东了吗?”
撒呗宁示意将画面给到顾长庚:“顾佬,韩鳕的问题,我想也是直播间许多女性观众的问题。”
“对于战争,特别是这种古代战争,他们恐怕看不懂其中的缘由。”
“顾佬是否能为我们解答一二呢。”
顾长庚拄了拄拐杖:“我想,不光是女孩子,直播间的许多男孩子,应该也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我们往回看,张昭在劝降的时候,说曹操占据荆州,长江天堑,曹军已和东吴共有。”
“那为什么曹军不直接过江,一举拿下江东呢?”
“要谈论这一点,我们不妨拿一个相似的案例来做对比。”
“历史上,华夏的南北统一大战有许多。“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家都清楚吧。”
“那一次的渡江战役,反动派有帝国主义的支持,装备、训练都优于我军,我们为什么能胜利,教科书上有写答案,有人能告诉我,教科书上怎么写的吗?”
撒呗宁自信举手,正能量满满:“那是因为我们发动了人民群众,我们靠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撒呗宁夸张的话语,引起全场哄笑一片。
顾长庚一脸严肃:“你们觉得很好笑吗?”
观众们看到顾长庚如此严肃,都安静了下来。
顾长庚道:“这是教科书上的答案,我想很多人以为这不过只是教科书的正面宣传而已。”
“其实不然,这个答案,就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战争,比拼的从来不是个人勇武或者个别指挥官的灵活指挥。”
“战争,比的永远是后勤!”
“那场战争我们之所以能胜利,除了有百万雄狮,更是有三百二十万的民夫,推着小推车,驾着小毛驴为我们的战士运送补给。”
“正是军民一心,上下同命,才让我们取得了胜利。”
“我们反观苏辰书中的这场战争,曹操在民心方面,显然是不如刘备的。”
“所以,自然不会有民夫自发为其运送后勤物资,八十三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只能靠曹军自行运送。”
“而苏辰刚刚也写到了,周瑜驾驶一艘战船,就敢窥探曹军兵营。”
“要是八十三万曹军过江,周瑜率队沿江封锁曹军补给,那八十三万曹军都会被困死在江南!”
“这,就是曹操掌握优势兵力,却不敢渡江的真正原因。”
众人听后,纷纷鼓掌。
——“不愧是顾佬,这见解太到位了。”
——“他不是历史学教授吗?怎么还懂军事啊。”
——“政史不分家嘛,历史不就是大小战争堆叠起来的吗?”
——“这么说的话的,苏辰还真不是乱写,他写的东西,都是有考究的。”
——“怪不得人家能成为《神来之笔》创作大赛三十二强呢,现在他的关注度这么高,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成功晋级十六强问题不大。”
【蒋干见到周瑜这么大阵仗欢迎自己,十分高兴:“公瑾,别来无恙啊。”】
【周瑜拱手:“子翼兄不辞风浪颠簸,远涉江湖。”】
【“莫非来为曹氏做说客?”】
【“诶~”蒋干摆手,“干与足下久别,心中十分思念。”】
【“今日特来叙旧,奈何怀疑我做说客。”】
【“看来,公瑾是不欢迎老友啦?”】
【“哈哈哈哈……”周瑜仰头笑曰,“我虽不及师旷熟知乐律,也能闻弦歌而知雅意。”】
【蒋干摇着头,失望道:“足下既待故人如此,不如就此告辞。”】
【蒋干转身要走,周瑜将其拉住:“诶~既非曹氏说客,何必就走啊。请!”】
——“战时突访,不是来降献计,就是做说客。”
——“周瑜不傻,一眼就看出了蒋干的目的。”
——“看这二人谈话,不像关系
【周瑜一听是蒋干前来,计上心头。】
【他立即安排仪仗,铺满排场迎接蒋干。】
弹幕:
——“江东这边是完全掌握制水权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如果周瑜被说服了,这仗还用打?想也不可能嘛。”
——“有诸葛亮在,这仗你们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嗯?老同学见面,计上心头?”
评委席上,韩鳕越看越迷糊。
她弱弱地举手示意。
“各位,我想请问一下。”
“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为什么一定要和东吴打水战呢?”
“作为女孩子,我很是看不懂这一段战争故事的缘由。”
“这么多人,直接冲过去,不就能扫平江东了吗?”
撒呗宁示意将画面给到顾长庚:“顾佬,韩鳕的问题,我想也是直播间许多女性观众的问题。”
“对于战争,特别是这种古代战争,他们恐怕看不懂其中的缘由。”
“顾佬是否能为我们解答一二呢。”
顾长庚拄了拄拐杖:“我想,不光是女孩子,直播间的许多男孩子,应该也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我们往回看,张昭在劝降的时候,说曹操占据荆州,长江天堑,曹军已和东吴共有。”
“那为什么曹军不直接过江,一举拿下江东呢?”
“要谈论这一点,我们不妨拿一个相似的案例来做对比。”
“历史上,华夏的南北统一大战有许多。“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家都清楚吧。”
“那一次的渡江战役,反动派有帝国主义的支持,装备、训练都优于我军,我们为什么能胜利,教科书上有写答案,有人能告诉我,教科书上怎么写的吗?”
撒呗宁自信举手,正能量满满:“那是因为我们发动了人民群众,我们靠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撒呗宁夸张的话语,引起全场哄笑一片。
顾长庚一脸严肃:“你们觉得很好笑吗?”
观众们看到顾长庚如此严肃,都安静了下来。
顾长庚道:“这是教科书上的答案,我想很多人以为这不过只是教科书的正面宣传而已。”
“其实不然,这个答案,就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战争,比拼的从来不是个人勇武或者个别指挥官的灵活指挥。”
“战争,比的永远是后勤!”
“那场战争我们之所以能胜利,除了有百万雄狮,更是有三百二十万的民夫,推着小推车,驾着小毛驴为我们的战士运送补给。”
“正是军民一心,上下同命,才让我们取得了胜利。”
“我们反观苏辰书中的这场战争,曹操在民心方面,显然是不如刘备的。”
“所以,自然不会有民夫自发为其运送后勤物资,八十三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只能靠曹军自行运送。”
“而苏辰刚刚也写到了,周瑜驾驶一艘战船,就敢窥探曹军兵营。”
“要是八十三万曹军过江,周瑜率队沿江封锁曹军补给,那八十三万曹军都会被困死在江南!”
“这,就是曹操掌握优势兵力,却不敢渡江的真正原因。”
众人听后,纷纷鼓掌。
——“不愧是顾佬,这见解太到位了。”
——“他不是历史学教授吗?怎么还懂军事啊。”
——“政史不分家嘛,历史不就是大小战争堆叠起来的吗?”
——“这么说的话的,苏辰还真不是乱写,他写的东西,都是有考究的。”
——“怪不得人家能成为《神来之笔》创作大赛三十二强呢,现在他的关注度这么高,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成功晋级十六强问题不大。”
【蒋干见到周瑜这么大阵仗欢迎自己,十分高兴:“公瑾,别来无恙啊。”】
【周瑜拱手:“子翼兄不辞风浪颠簸,远涉江湖。”】
【“莫非来为曹氏做说客?”】
【“诶~”蒋干摆手,“干与足下久别,心中十分思念。”】
【“今日特来叙旧,奈何怀疑我做说客。”】
【“看来,公瑾是不欢迎老友啦?”】
【“哈哈哈哈……”周瑜仰头笑曰,“我虽不及师旷熟知乐律,也能闻弦歌而知雅意。”】
【蒋干摇着头,失望道:“足下既待故人如此,不如就此告辞。”】
【蒋干转身要走,周瑜将其拉住:“诶~既非曹氏说客,何必就走啊。请!”】
——“战时突访,不是来降献计,就是做说客。”
——“周瑜不傻,一眼就看出了蒋干的目的。”
——“看这二人谈话,不像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