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我有一计,不知可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周瑜一进入兵器库,看到忙碌的兵士和堆积如山的箭枝,惊得差点站不住。】

    【周瑜无法理解,三天之内,诸葛亮到底是怎么造出十万支箭的。】

    【偷工减料?对,一定是偷工减料!】

    【周瑜抓起一把箭枝检查质量,发现竟然没有问题。】

    【立刻又跑到另一箭堆检查,仍旧没有问题。】

    【“子敬,快告诉我,诸葛亮他到底怎么做到的?”周瑜认为鲁肃一定知道答案。】

    【好在鲁肃昨夜和诸葛亮一同前去“草船借箭”,因此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周瑜。】

    【周瑜听后,抽出一支箭拿在手上,感叹道:“孔明,神机妙算,瑜不如也。”】

    【说罢,无奈地折断了手中之箭。】

    弹幕:

    ——“终于意识到你不如诸葛亮了,周瑜。”

    ——“折了一只,还有只,斩!哈哈哈哈。”

    ——“随便折,孔明出手,只多不少。”

    ——“震撼周瑜一整年。”

    ——“许昌重工原装出厂,售后完备,质量可靠,童叟无欺。”

    ——“周瑜:脸阔疼。”

    ——“苏辰将这一段命名为‘草船借箭’啊,刚才我们还说孔明偷箭,简直太low了。”

    ——“起名还得是苏辰啊,‘草船借箭’,有借有还,多好听。”

    ——“就是就是,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草船借箭’,看起来顺眼多了。”

    【“孔明先生到。”士兵报告道。】

    【周瑜自觉无颜见诸葛亮,愣在原地,不肯回头。】

    【鲁肃上前提醒道:“大都督,孔明先生来了。”】

    【周瑜猛地回头,挤出一副笑脸,上前一把抱住诸葛亮双臂:“孔明先生,先生神算,建立奇功,实在令人敬服啊!”】

    【诸葛亮埋头谦虚摆手:“诡谲小计,不足为奇。”】

    【“大都督儒雅,乃真将才也!”】

    【周瑜躬身拱手:“惭愧,惭愧。”】

    【“呵呵呵呵……”诸葛亮张开甩手展示四周,“现已箭弩齐备,请问大都督何时发兵破曹啊?”】

    弹幕:

    ——“压力来到了周瑜这边。”

    ——“周瑜:好气啊,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想必公瑾这个时候是真的既佩服又惭愧吧。”

    ——“曹操,你们两口子闹矛盾,让我用十万支箭来买单?”

    ——“哈哈哈哈,算上掉落进江里的,绝对不止十万支,起码有十五万支箭了吧。”

    【周瑜道:“昨日吴侯遣使催督进兵,只是瑜尚无奇妙之计,还望先生教我。”】

    【“呵呵呵呵……”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都督处心积虑,运筹帷幄,想必早已成竹在胸啊。”】

    【“哈哈哈哈。”周瑜、鲁肃、诸葛亮都笑了起来。】

    【周瑜道:“我观曹营水寨,仍沿袭蔡、张之法度,极为严整有序,非等闲可破也。”】

    【“我有一计,不知可否?”】

    【“还望先生为我一决。”】

    ——“张飞:计计计又是计!”

    ——“再来一个草船借兵。”

    【诸葛亮神秘一笑:“军机大事,都督且休说出。”】

    【“各自将计谋写在手上,看看所见是否相同。”】

    【周瑜会心一笑:“好!笔墨伺候。”】

    【周瑜将诸葛亮请入帐中,二人各自在手上写下计策后,站到了一起。】

    【二人甩手捏成拳头并排,随后一同打开。】

    【只见二人手上,写的都是一个“火”字!】

    【鲁肃、周瑜、诸葛亮见到这个相同的计策,三人会心,一起笑了起来。】

    ——“好像学霸对答案的感觉。”

    ——“又是火计,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呢?”

    ——“曹操那边那边多谋士,应该不会不防着吧。”

    评委席上,写不出计策的郭静明看到这个“火”字,立刻跳了起来。

    姜汶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郭静明,你想出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写法了吗?”

    郭静明摇摇头:“没有。”

    姜汶别过脸:“那你蹦跶个啥。”

    郭静明道:“我想不出,是因为这根本就不可能。”

    姜汶道:“胡说,人苏辰不是写出来了吗?”

    “草船借箭,多精彩的故事。”

    郭静明道:“他写出来了,就合理了吗?”

    “稻草人去借箭,也只能哄哄那些不懂思考的观众了。”

    “你我都是创作者,你难道没发现,这个办法根本就行不通吗?”

    王橸奇怪地看向郭静明:“怎么行不通呢?”

    “我觉得很合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