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1/2)
赵云犹豫地发问,却让诸葛亮愣住了。
“丞相的任命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陈溢之也能担此重任。但是,蜀汉未来的重点就是对魏国用兵,只有夺回长安、洛阳两都,才能真正地兴复汉室。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魏强而蜀弱,与魏国作战略决战,我们需要派出最强的战将和战略阵营,放手一搏,才有机会扭转时局。
陈溢之是一员福将,其善于奇谋,我与他在围堵越巂叛军时,对他的战术已有领教。胆大而出奇,却又谋定而深虑,如果他也能参与北伐,必然对我军大有裨益。”赵云说道。
“子龙将军前往都江堰时,是否溢之向老将军表达了请战意愿。”诸葛亮问道。
“哈哈哈,反而不是。他表示想留在成都,搞建设和发展。他说上次自己恼怒至极,亲自上场砍了孟优,现在都有应激反应了,心理阴影让他现在连只鸡都不敢杀,这还怎么能当一员将军。”赵云如实说道。
“年纪轻轻,遇到挫败就心灰意冷,不敢面对,日后怎么成为国之栋梁。”诸葛亮叹息道。
“溢之像是个被溺爱长大的人,不像是经历过锤炼的。但是他的所学所用,又都是十分出彩、令人称奇的。只需多加锻炼,日后必成大器。此番北伐,就让他做我的副将吧。”赵云说道。
“有道是,‘孔子不辩五谷’,他的短板确实很明显,目前尚不具备作为将军的条件。那好吧,就让他在子龙将军身旁多加历练吧。让他做征北将军,随先锋大军镇东将军赵云所部北上。”诸葛亮做出了决定说道。
待赵云走后,诸葛亮再次摊开此前的卷章,将关于陈溢之的一段内容用毛笔划去。虽然陈溢之治国理政、社稷发展的一把好手,但是现在到了梭哈的时候了, 必须一把梭哈,用上蜀汉阵营所有最强的牌,才有机会战胜那个比蜀汉强大数倍的敌人——曹魏集团。
诸葛亮奋笔疾书,在卷章上,继续写完了《出师表》,写明北定中原的必要性,并且为后主刘禅留下了日后的行动指南。
— — — — — — — — — —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 — — — — — — — — —
次日早朝,诸葛亮站在朝廷中央将《出师表》当朝诵读完后,呈上《出师表》给刘禅过目。刘禅不敢怠慢,将卷章仔细阅读。
“丞相(工作的时候称职务)提出了议程,丞相要亲率王师,北伐曹魏。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刘禅端坐在皇位上,发言让文武大臣各抒己见。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汉朝臣子共同的夙愿,希望陛下承继先帝遗志。”郭攸之率先发言。
“臣附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曹魏亡我之心不死,必须趁现在,先下手为强。”费祎说道。
“只是相父连年南征北伐,从南中艰难之地刚回来成都不久,还没怎么休息,就又要远涉北伐,我担心会让相父有劳身思啊!”刘禅关切地说道。
但其实刘禅
“丞相的任命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陈溢之也能担此重任。但是,蜀汉未来的重点就是对魏国用兵,只有夺回长安、洛阳两都,才能真正地兴复汉室。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魏强而蜀弱,与魏国作战略决战,我们需要派出最强的战将和战略阵营,放手一搏,才有机会扭转时局。
陈溢之是一员福将,其善于奇谋,我与他在围堵越巂叛军时,对他的战术已有领教。胆大而出奇,却又谋定而深虑,如果他也能参与北伐,必然对我军大有裨益。”赵云说道。
“子龙将军前往都江堰时,是否溢之向老将军表达了请战意愿。”诸葛亮问道。
“哈哈哈,反而不是。他表示想留在成都,搞建设和发展。他说上次自己恼怒至极,亲自上场砍了孟优,现在都有应激反应了,心理阴影让他现在连只鸡都不敢杀,这还怎么能当一员将军。”赵云如实说道。
“年纪轻轻,遇到挫败就心灰意冷,不敢面对,日后怎么成为国之栋梁。”诸葛亮叹息道。
“溢之像是个被溺爱长大的人,不像是经历过锤炼的。但是他的所学所用,又都是十分出彩、令人称奇的。只需多加锻炼,日后必成大器。此番北伐,就让他做我的副将吧。”赵云说道。
“有道是,‘孔子不辩五谷’,他的短板确实很明显,目前尚不具备作为将军的条件。那好吧,就让他在子龙将军身旁多加历练吧。让他做征北将军,随先锋大军镇东将军赵云所部北上。”诸葛亮做出了决定说道。
待赵云走后,诸葛亮再次摊开此前的卷章,将关于陈溢之的一段内容用毛笔划去。虽然陈溢之治国理政、社稷发展的一把好手,但是现在到了梭哈的时候了, 必须一把梭哈,用上蜀汉阵营所有最强的牌,才有机会战胜那个比蜀汉强大数倍的敌人——曹魏集团。
诸葛亮奋笔疾书,在卷章上,继续写完了《出师表》,写明北定中原的必要性,并且为后主刘禅留下了日后的行动指南。
— — — — — — — — — —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 — — — — — — — — —
次日早朝,诸葛亮站在朝廷中央将《出师表》当朝诵读完后,呈上《出师表》给刘禅过目。刘禅不敢怠慢,将卷章仔细阅读。
“丞相(工作的时候称职务)提出了议程,丞相要亲率王师,北伐曹魏。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刘禅端坐在皇位上,发言让文武大臣各抒己见。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汉朝臣子共同的夙愿,希望陛下承继先帝遗志。”郭攸之率先发言。
“臣附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曹魏亡我之心不死,必须趁现在,先下手为强。”费祎说道。
“只是相父连年南征北伐,从南中艰难之地刚回来成都不久,还没怎么休息,就又要远涉北伐,我担心会让相父有劳身思啊!”刘禅关切地说道。
但其实刘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