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博州篇【钱山县上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七月十七日。

    清晨时候,清淼河放行。

    展昭赵初焰继续赶路。一路上看着好山,好水好景色。山是鸿鹄山,水是清淼河,一山一水,藏美景无限。

    古人访名山大川,都喜探险幽径,不辞辛苦,如此可是苦了赵初焰。

    展昭骑马喝酒,好不自在,而赵初焰则一路犯困打盹,昏昏欲睡。

    展昭舍官道,走山路,带着赵初焰翻过鸿鹄山,一路多见鸿鹄,展翅高飞,追赶清风浮云。

    得此美景,又有佳人相陪,展昭纵了心性,自在无拘,倒让赵初焰看到他的另一面。

    游得尽兴,倒忘记时间,只能夜宿山野。

    山野寂静,无人打扰,两人酣畅云雨,尽兴之后才相拥而眠。

    次日【七月十八日】,两人下山,展昭背着赵初焰,牵着赤胆,一路走,一路说。“分明是我出力,可你倒好,呼呼大睡,不肯走路。”

    “还有你赤胆,你也给我省些心吧,别总是没事到处溜达。不吃窝边草得那是兔子,你就不用那般讲究了。”

    “唉,到底都是我自己的过,我自己扛着。”

    ……

    香樟县再往下走,便是钱山县,竹峰,尚游县,最后抵达博州。其中尤以香樟到钱山路程最长。

    连宿四晚山野,终于在二十一日,展昭和赵初焰抵达钱山县。

    “钱山钱山,有钱没山,一马平川,汤红菜绿,才子佳人,古不出仕。”

    “这便是流传在钱山的一段小儿歌谣。”展昭和赵初焰说道。两人都已下马,执手而行,因为钱山有禁令“除非得特令,除非官家办案,否则一应人等出入皆需下马,否则重罚之。”

    “什么意思呀?”赵初焰问道。

    “便是说钱山此处地形平缓,无山川,而且喜食辣椒,那汤里都因为辣椒变了颜色。此处是个宝地,自古出的不少才子佳人,可是却甚少出仕。”展昭与赵初焰解释道。

    “为什么不出仕呢?”赵初焰问。

    “钱山无山,可是它的前后都是大山,而此地又是宝地,或许便是此缘故,那些读书之人都懒得出门了吧。”展昭解释道。

    “还有这种说法?”赵初焰疑惑。

    “还是有的。我认识这边几个“处士”,都是大才,只是都不愿意出仕。”展昭说道。

    “什么是处士?”赵初焰哪里知道这个。

    “便是很有学问的,隐于民间,不肯出仕的那些人。”展昭答道,又说:“你这日后可要好好读书。”

    “只要别背那些“刑典”就行,又是杀又是打得,读的我心惊肉跳的。”

    “你身在“刑司”,怎么能不熟背刑典;不过,等这次回去平津,我便请大人准许你辞去“捕头”职务。”

    “那然后呢?”赵初焰问展昭。

    “那还用说,与我成婚,做我妻子。”展昭说道,赵初焰甜笑,却是羞的抬不起头,无意间瞅见悬在他腰间的那枚“白头鸟玉佩”,自从那晚以后,这宝贝他便日日随身携带,形同“定情之物。”

    展昭牵起赵初焰手放在自己心口,说:“你这一路受苦不少,今后有我护你,断不会如此。此言既出,今生无悔。”

    赵初焰心动,难忍心中翻腾情感,扑入他怀中。

    入得钱山,大概午时,只见街道上一片繁华鼎沸景象,人头攒动,楼宇林立,商贩叫卖,处处承平。

    “今晚可要找家客栈,好好休息休息;不过,眼下还是找地方吃饭最要紧。”展昭肚子也饿了。

    赵初焰点头,表赞同。

    两人最后去了“鹤来阁”,一家当地有名的面馆,也供炒菜。其楼面高大,颇有登高意味,可观览半个钱山县。

    珠帘卷起,两人坐下,点了两个大碗面,一盘馒头,还有一只烧鸡,四道素菜。

    得菜上齐,赵初焰惊呆,那大碗面与其说是大碗面不如说是大盆面,碗大如盆,而且果真汤红菜绿,冒着香气。

    两人起筷,一口热面就汤下口,身上疲劳顿时减半,胃肠也得满足,食欲大开。

    赵初焰如今也不再故作矜持,如饿狼扑食,饿虎上桌,直吃得汤足饭饱才放筷收工。

    展昭倒不像她,始终如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人本来是什么样此刻还是什么样。

    不过,两人都很松弛轻快。只是,这种松弛轻快很快便要烟消云散了。

    “小二,结账!”展昭叫人结账。

    这时候,一人突然扑上桌捡食剩下的鸡骨头,一副饿鬼投胎模样。

    此人蓬头垢面,一身气味,衣着破烂,倒像是乞讨者,可是又觉得哪里有古怪。

    小二恰巧过来结账,看到这人,便要动手将人赶出去。

    “哪里来的?竟敢来这里乞食,再不赶紧滚出去,惊扰了客人看我怎么揍你。”小二上来抓人,被展昭伸手挡下。

    “小二,你去给他取一只烧鸡来,再来一碗汤,一碗面,都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