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海上决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4 台高射炮的操作人员,造成了倭寇火力的短暂空缺。

    我军的轰炸机抓住这难得的时机,立刻集中飞来。在我军多架飞机的密集投弹下,四周的海浪一波高过一波。在旁边等待时机的 10 架鱼雷机趁势投下 10发鱼雷,从倭寇战舰的 11 各角度,如闪电般快速冲向目标,海面上浪花飞溅。

    倭寇的战舰在短暂的火力空白后,更多的倭寇敢死队员冲了上去,疯狂地对准我军飞机密集扫射。我军的三架轰炸机躲闪不及,被直接打爆,还有三架攻击机机身中弹,被迫返航。

    不过,随着我军飞机的攻击力度逐渐减弱,倭寇战舰终于发现了我军的第一波鱼雷。倭寇战舰赶忙全速朝着侧边转舵,企图躲避。然而,我军的第二波 10 发鱼雷接踵而至。

    在倭寇战舰右侧,四颗鱼雷如离弦之箭般快速朝着倭寇战舰撞去。倭寇战列舰此刻多处同时受到攻击,上方的飞机轰炸也一刻未停。躲闪不及的战列舰直接被四颗鱼雷同时命中。

    其中两颗鱼雷命中前侧船体,战列舰虽受伤但尚不严重。然而,最后的两颗鱼雷同时命中了船体中间的锅炉处。强大的冲击力不仅破开了装甲,还在船体中间引发了剧烈爆炸。

    倭寇的战舰被鱼雷击中后很快失去动力,并且燃起熊熊大火。我军的四架轰炸机瞅准时机,对着甲板上面精准地投下了六枚高爆弹。

    先落下的两枚炸弹在甲板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后面又有两枚落入船体,随着一声巨响,倭寇舰艇内部传来令人胆寒的断裂声音,整个船体从中间开始慢慢折断。原来,里面的爆炸引发了弹药仓的爆炸,这艘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刚级战列舰瞬间断成两截,沉入大海,成为了倭寇侵略行径的又一罪证。

    tbF“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的一些参数如下:

    - 乘员:3名

    - 长度:12.48米

    - 翼展:16.51米

    - 高度:4.70米

    - 机翼面积:45.52立方米

    - 翼载荷:178千克\/平方米

    - 空重:4783千克

    - 起飞重量:8115千克

    - 动力:1xR-2600-20“旋风”星形气冷发动机,功率1900马力

    -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时

    - 航程:1610千米

    - 实用升限:9170米

    - 爬升率:10.5米\/秒

    - 武装(早期型):7.62毫米机枪x1(或后期型12.7毫米机枪x2)、12.7毫米机背炮塔机枪x1、7.62毫米腹部活动机枪x1、火箭弹x8(翼下外挂)、907千克炸弹x1或mK13鱼雷x1(弹舱内)

    Sb2c“地狱俯冲者”

    - 机长:11.17米

    - 翼展:15.16米

    - 机高:4.01米

    - 机翼面积:39.20平方米

    - 空重:5222千克

    - 外挂量:2260千克

    - 最大使用重量:8372千克

    - 理论翼载荷:133.21~213.57千克\/平方米

    - 引擎:1台莱特 R-2600-20型14缸双层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采用二级增压配置

    - 引擎功率:海平面静功率1750马力(209.03~335.12马力\/吨),海平面加力功率1906马力(227.66~364.99马力\/吨);两千米静功率1621马力(193.62~310.42马力\/吨);五千米静功率1443马力(172.36~276.33马力\/吨);八千米静功率1050马力(125.42~201.07马力\/吨)

    - 海平面极速:411千米\/小时

    - 最大速度:459千米\/小时(4998米)

    - 气动临界:0.70马赫

    - 实用升限:8230米

    - 爬升率:2000米时为7.71米\/秒,2000~5000米时为5.57米\/秒,5000~8000米时为3.08米\/秒

    - 回转时间:20.0秒

    - 低空转弯半径:200米

    - 稳盘过载:2.1g

    - 最大过载:11.3\/-5.6g

    - 时速临界速度:149千米\/小时

    - 理论最大滚转率:87±27度\/秒

    - 起飞滑跑距离:700米

    - 着陆滑跑距离:270米

    - 起落架损坏速度:333千米\/小时

    - 最小起飞速度:143千米\/小时

    - 武器配置:2门20毫米AN\/m2型机炮(机翼400发);4挺12.7毫米勃朗宁m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