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接军令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孙皇后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承乾不可胡闹。”

    虽然李承乾贵为太子,可是他毕竟才只有九岁,怎么能够做出代替牛的工具。

    想象是美好的,长孙皇后还以为李承乾爱动脑子,觉得想出来的东西能够代替牛。

    可这不是胡闹吗?

    如果李承乾一个九岁的孩子想出来的东西都能够代替牛,那么满朝文武和历代的饱学之士怎么会想不到。

    “母后放心。”李承乾对长孙皇后使了一个放心的眼神:“这事儿肯定有信心。”

    “唉。”

    长孙皇后看李世民和李渊已经当真了,她这个时候恐怕说什么都没用了。

    而且在太上皇和皇帝面前做出承诺,要是完不成那就是欺君。

    尽管现在周围只有侍女和内侍,可谁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传出去呢。

    李世民同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对张阿难使了一个神色。

    领会意思的张阿难很快就让内侍和侍女们都退下了。

    现在铜锅旁边只有祖孙四人,侍女和内侍们则是退到了五十步之外,已经听不见李承乾这边说话的声音了。

    这个时候李世民才用严父的语气:“承乾,你可知承诺之事何其之难,如果现在认错,朕可以当刚才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说到底也是自己儿子,总不能真的让对方立军令状吧?

    那还是大唐太子呢,立了军令状,要是没有完成该怎么办?

    李渊沉吟片刻,也说道:“承乾此事非同小可,如你有信心,朕支持你,如孩童玩闹,皇爷爷也可以不予追究。”

    这话说的就很有意味了。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太上皇,官面上的那种。

    哪怕之后李承乾做不出来,那也是他们家里的事情,顶多是爷孙玩闹,那就是家里的事情外人管不着。

    李承乾对李渊露出了一个微笑,发现李渊这人还是疼爱子孙的。

    拱手,他郑重其事道:“臣不开玩笑,愿领军令状,愿我大唐百姓未来不再为耕地而烦恼。”(pS:在唐朝时期,皇族私下称呼都是父子,而在朝堂的时候都是君臣称呼。)

    “好。”

    李渊听这豪气万丈的话,激动地一拍桌子:“李承乾听令。”

    “臣在。”李承乾腰更是弯了几分。

    “朕命你三日内做出代替耕牛之物,如做成朕可以答应你一件事,如未完成,杖刑三十,你可敢接?”

    “臣,领命。”

    李承乾丝毫不觉得大声回应。

    祖孙俩的对话,站在五十步外的那些内侍和侍女也都听见了。

    这话也是李渊故意说得大声一些。

    李世民在一旁撇撇嘴,自然是明白李渊保护李承乾的心思。

    其实还有一层心思李世民却不明白,那就是李承乾和李渊两个人眼神一直在交流,似乎有一种无形的默契。

    “好了,我也累了。”李渊看事情都差不多了,便对李世民挥了挥手:“你们都回去吧。”

    “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起身对李渊一拱手。

    两人转身要走的时候,却发现李承乾没有动。

    “承乾,快跟你阿翁告辞。”长孙皇后提醒了一句。

    李承乾正要说什么的时候,李渊便开口了:“这段时日承乾住在太极宫,算是陪我这个老头子,你们就不必操心了。”

    “阿爷,承乾的学业......”长孙皇后还是不死心。

    让李承乾待在太极宫,那太危险了。

    李承乾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说道:“父皇母后,你们都很操劳,就不必担心儿,儿接了军令状,还望允许儿请三日假,能够专心做研究。”

    “这......”长孙皇后瞬间语塞了。

    这算是朝堂之事,她身为皇后,肯定不便插手,只能把目光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颔首:“也好,你就留在这里多陪陪你阿翁吧。”

    “儿,领命。”李承乾懂事的拱了拱手。

    送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李渊这才笑着开口:“哈哈,朕的好孙儿,太霸气了,以后你可要为皇爷爷多多出几口恶气。”

    看着李世民漆黑的脸色,李渊莫名的就开心。

    哼,作为儿子,你差点气死朕,如今你的儿子来气你,开心了吧。

    哈哈哈。

    李承乾自然明白李渊为什么这么开心,但心中却想着关于曲辕犁的事情。

    “承乾,你这是怎么了?”李渊看李承乾在发呆,有些好奇的问道。

    “皇爷爷,孙儿想您帮我做件事。”

    听见李承乾开口求自己,李渊自然是要答应的:“说吧,只要皇爷爷这里有的,全都给你。”

    “不是。”

    李承乾想了想,叹息道:“孙儿虽然接了军令状,可是孙儿手上......使唤的工匠都没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