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粮食交易市场(2/3)
感才是最棒的。
魏征立马皱眉道:“要是他们也能买粮食的话,到时候抬高价,朝廷岂不是收不到粮食了?”
“对啊。”李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灾荒之年,这些五姓七望的人还囤积粮食抬高价格,这种事情他们可没有少做。
李承乾缓缓摇头:“两位老师,五姓七望或许钱多粮多,但是我们是朝廷,我们只要有政策,他们的钱再多也只能是打水漂,粮再多也只会放在仓库里发霉。”
“我们有林邑,岭南道两个地方的粮食,还怕什么?”
“这......”
魏征和李靖依旧眉头不展的对视,心里感觉没什么底。
再怎么说李承乾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
或许在贞观犁上,让魏征和李靖有些惊讶,可是这种生意和政治的问题,他们还不认为一个九岁的李承乾能跟那些存在几百年上千年的望族对抗。
何况整个朝堂分为三派,除了李世民这一派强大了占五成,可李渊的老臣派和五姓七望的官员派人数也不少。
要真的李世民做的过分了,五姓七望联合李渊做些事情,到时候恐怕李世民寸步难行。
这还只是朝堂五品以上的官员。
五品以下的官员,那就是更加数不胜数了,五姓七望占了很大一部分。恰恰相反,五姓七望在五品以下的官员占了一半,而李世民和李渊占了另外一半。
真的闹起来,李世民那些政令到了人家手里执行不执行那就要看人家心情了。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面前两人的担忧,确实自己的信服力低了些。
可要是不说动两人,自己很多计划可就实行不下去了。
“两位老师,一个月之后孤会让你们看见,孤能不能跟五姓七望对抗。反正现在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出收回林邑,到时粮食交易市场我们再议。”李承乾霸气的说了一声。
“好。”
魏征看李承乾这么有信心,反正时间还没到,现在林邑都没有拿下来,没别的好说的,只能答应了。
一个月后看成果就行。
“没问题。”李靖也答应了一声。
这一趟,李靖的收获是最大的,因为他早就想去打突厥了,一旦林邑真如李承乾所说,那么距离攻打突厥就不远了。
送走了李承乾。
魏征找借口将李靖留了下来。
“李尚书,留步。”
“魏仆射还有事?”李靖愣了愣。
“确实。”魏征看着李承乾马车走远消失,这才开口道:“关于占城稻的事情我还是希望李尚书暂时保密。”
“为何?”
这么利国利民的事情,难道不尽快禀报陛下吗?
为什么还要保密?
李靖眉头也是瞬间皱了起来,警惕的看着魏征。
见此,魏征摇头苦笑解释道:“太子殿下年纪尚幼,而且还是从古籍中得知占城稻的消息,你我二人皆是朝中重臣,要是不调查清楚就轻易的让陛下去收回林邑,到时没有占城稻这个东西,又该如何?”
“这......”李靖一拍脑门。
当游侠习惯了,今天被李承乾连哄带骗的说要去打突厥,他都忘了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魏征见李靖反应过来,便露出了笑容:“李尚书乃是军伍出身,可派人前去查看一番,来回快的话不过三四月,倒是再做定夺也不迟。”
“好,老夫回去就让人去调查。”李靖拱了拱手,便告辞了。
这件事必须要快。
不然耽误了打突厥,就麻烦了。
而在回东宫的马车上,李承乾看着天色已经一片火红之色,路边却还有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
微微皱眉,他询问了驾车的王泉:“王泉,长安最近有什么热闹的事情吗?为何他们这时还在路上游荡?”
唐朝是有宵禁的,天黑之后不能够穿越坊市,但在坊市内是可以通宵的。
李承乾走的这条回东宫的路可是大路,并不是坊市里面的小道。
这个时候这群人还不回家,等宵禁了......
赶马车的王泉,看了眼来来往往的人,也是皱了皱眉:“回殿下,最近长安也没有什么热闹的事情......”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对了,科考要开始了。”
科考?
这不就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吗?
在明朝之后称之为春闱。
意思也就是春天开始考试。
唐朝的科考分为三个层次,乡试,省试,殿试。
李承乾看这么多人,微微惊讶道:“科考的人有这么多吗?”
“回殿下。”王泉驾着马车看着路边赶考的学生,解释道:“今年应该是贞观朝第一次科考,所以陛下希望汇聚全天下的学子参加,所以场面肯定很大。”
“最主要是大唐现在非常的缺官
魏征立马皱眉道:“要是他们也能买粮食的话,到时候抬高价,朝廷岂不是收不到粮食了?”
“对啊。”李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灾荒之年,这些五姓七望的人还囤积粮食抬高价格,这种事情他们可没有少做。
李承乾缓缓摇头:“两位老师,五姓七望或许钱多粮多,但是我们是朝廷,我们只要有政策,他们的钱再多也只能是打水漂,粮再多也只会放在仓库里发霉。”
“我们有林邑,岭南道两个地方的粮食,还怕什么?”
“这......”
魏征和李靖依旧眉头不展的对视,心里感觉没什么底。
再怎么说李承乾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
或许在贞观犁上,让魏征和李靖有些惊讶,可是这种生意和政治的问题,他们还不认为一个九岁的李承乾能跟那些存在几百年上千年的望族对抗。
何况整个朝堂分为三派,除了李世民这一派强大了占五成,可李渊的老臣派和五姓七望的官员派人数也不少。
要真的李世民做的过分了,五姓七望联合李渊做些事情,到时候恐怕李世民寸步难行。
这还只是朝堂五品以上的官员。
五品以下的官员,那就是更加数不胜数了,五姓七望占了很大一部分。恰恰相反,五姓七望在五品以下的官员占了一半,而李世民和李渊占了另外一半。
真的闹起来,李世民那些政令到了人家手里执行不执行那就要看人家心情了。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面前两人的担忧,确实自己的信服力低了些。
可要是不说动两人,自己很多计划可就实行不下去了。
“两位老师,一个月之后孤会让你们看见,孤能不能跟五姓七望对抗。反正现在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出收回林邑,到时粮食交易市场我们再议。”李承乾霸气的说了一声。
“好。”
魏征看李承乾这么有信心,反正时间还没到,现在林邑都没有拿下来,没别的好说的,只能答应了。
一个月后看成果就行。
“没问题。”李靖也答应了一声。
这一趟,李靖的收获是最大的,因为他早就想去打突厥了,一旦林邑真如李承乾所说,那么距离攻打突厥就不远了。
送走了李承乾。
魏征找借口将李靖留了下来。
“李尚书,留步。”
“魏仆射还有事?”李靖愣了愣。
“确实。”魏征看着李承乾马车走远消失,这才开口道:“关于占城稻的事情我还是希望李尚书暂时保密。”
“为何?”
这么利国利民的事情,难道不尽快禀报陛下吗?
为什么还要保密?
李靖眉头也是瞬间皱了起来,警惕的看着魏征。
见此,魏征摇头苦笑解释道:“太子殿下年纪尚幼,而且还是从古籍中得知占城稻的消息,你我二人皆是朝中重臣,要是不调查清楚就轻易的让陛下去收回林邑,到时没有占城稻这个东西,又该如何?”
“这......”李靖一拍脑门。
当游侠习惯了,今天被李承乾连哄带骗的说要去打突厥,他都忘了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魏征见李靖反应过来,便露出了笑容:“李尚书乃是军伍出身,可派人前去查看一番,来回快的话不过三四月,倒是再做定夺也不迟。”
“好,老夫回去就让人去调查。”李靖拱了拱手,便告辞了。
这件事必须要快。
不然耽误了打突厥,就麻烦了。
而在回东宫的马车上,李承乾看着天色已经一片火红之色,路边却还有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
微微皱眉,他询问了驾车的王泉:“王泉,长安最近有什么热闹的事情吗?为何他们这时还在路上游荡?”
唐朝是有宵禁的,天黑之后不能够穿越坊市,但在坊市内是可以通宵的。
李承乾走的这条回东宫的路可是大路,并不是坊市里面的小道。
这个时候这群人还不回家,等宵禁了......
赶马车的王泉,看了眼来来往往的人,也是皱了皱眉:“回殿下,最近长安也没有什么热闹的事情......”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对了,科考要开始了。”
科考?
这不就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吗?
在明朝之后称之为春闱。
意思也就是春天开始考试。
唐朝的科考分为三个层次,乡试,省试,殿试。
李承乾看这么多人,微微惊讶道:“科考的人有这么多吗?”
“回殿下。”王泉驾着马车看着路边赶考的学生,解释道:“今年应该是贞观朝第一次科考,所以陛下希望汇聚全天下的学子参加,所以场面肯定很大。”
“最主要是大唐现在非常的缺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