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承乾的承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子监。

    李承乾听着结束的声音,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实在是太困了。

    待在这里无聊,除了出去走走,都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好不容易熬到结束,李承乾准备离开了。

    “太子殿下,您去哪?”长孙无忌突然问道。

    李承乾再次打了一个哈欠道:“舅舅,我先回去了。”

    “啊?”长孙无忌愣了愣:“之后收卷这些事......恐怕太子殿下还不能走吧?”

    也不是他计较什么。

    做事有头有尾,要是等那些考官们回来发现李承乾不在,还以为李承乾早早就回去了。

    到时候传出去,肯定又有人弹劾太子了。

    李承乾自然明白长孙无忌的好意,无奈点了点头:“那我去转转可以吧?”

    “行。”长孙无忌知道坐在这里无聊,只能点头答应。

    只要李承乾不走,什么都好说。

    李承乾缓缓摇头,便带着几个人转悠了一圈。

    “今日考试,你们糊名了吗?”

    “当然,这不是太子殿下定的新规矩吗?”

    “这个办法好,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偷换考卷了。”

    。。。。。。

    听着几个考完的学子边走边聊着,李承乾只是淡淡笑着摇了摇头。

    这些学子还是想简单了。

    世家要是一个糊名就能解决的话,那李二也不必这么大费周章了。

    哪怕历史上李世民到驾崩都没有解决世家这个大麻烦。

    最终还是留给武则天解决了一半。

    武则天的办法也是非常暴力,直接杀杀杀。

    杀到最后,她也不能完全解决。

    覆灭五姓七望这些世家的还得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历史证明了,对付世家哪怕是皇帝也没用,武则天就尝试过,根本杀不完。

    黄巢估计也是捡了武则天的漏,要不是武则天杀了一波,恐怕黄巢也不可能杀的完。

    把整个世家铲除,付出了几百万人生命的代价。

    实在是太大了。

    李承乾可不想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几百万人干什么不行?

    哪怕去煤山挖矿,都能够创造大唐首富般的财富。

    很快,考官们收好了考卷一个个走出来。

    看见了李承乾,一个个都拱手问好:“拜见太子殿下。”

    “嗯。”李承乾只是微微颔首。

    也就是这一系列举动,走的比较迟的一些学子,有模有样的也跟李承乾行礼。

    有些好奇的还直勾勾的盯着看。

    李承乾也不避讳,看的久了还对他们眨眨眼,做了一个鬼脸。

    瞬间把学子们逗得哭笑不得。

    怎么也想不到堂堂的大唐太子殿下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更加没想到这样的太子殿下竟然能够想出糊名的办法。

    看着学子们告辞。

    李承乾仰头看天感叹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人看尽长安花。”

    轰!

    这首诗立马引来了学子们的注视。

    没想到九岁的太子殿下出口便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好诗。

    李承乾对着众学子微微一笑,随即转身便要回去了。

    学子们都有些不甘心,这才一句,后面呢?

    有胆子大的,便直接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子殿下,敢问此诗下半首是什么?”

    闻言的李承乾扭头看见一身白衣的年轻男子,微微来了兴趣问道:“你叫什么?”

    白衣男子一听太子殿下问自己名字,心里开心又忐忑道:“公孙达。”

    并不是什么历史名人。

    而且穿着似乎并不华丽,恐怕又是一个寒门出身。

    李承乾欣赏的说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叫登科,孤今日送与汝,望郎君今朝科举榜上有名。”

    说完之后,李承乾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转身便离去了。

    而公孙达留在了原地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脑海中全都是李承乾稚嫩的声音和那首诗。

    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把这首诗送给他了。

    其它学子反应过来,懊悔不已,为什么刚才不胆大点站出来问呢。

    不然的话,这首诗那就是太子殿下送给他们的了。

    他们一致认为,李承乾是看中了公孙达的胆大。

    而与公孙达交好的学子纷纷上前恭喜。

    “公孙兄,恭喜恭喜,太子殿下亲自送‘登科’这首诗,看来太子殿下非常看重公孙兄啊。”

    “那可不是,公孙兄文韬武略,满腹才华。太子殿下独具慧眼,才华横溢,他们两人相见那可是惺惺相惜的。”

    “恭喜恭喜,公孙兄看来这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