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上官入宫,帝后出迎!(2/3)
劳累,就不与众卿叙话了。众卿先去朝房用膳吧,晚些时候,本宫自会去看你们的商议结果。”
说完,苏雨晴拉着上官云锦的手离开,众臣恭送。
一炷香后,永寿殿内。宾主落座,有婢女奉上香茶。
“云锦姐姐只身返京,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屏退旁人后,苏雨晴这才出言询问。
“臣妾收到消息,有江湖贼子,准备祸乱京都,甚至想要入宫行刺帝后。”
上官云锦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获取到的情报,和盘托出。
“竟有此事,这些人当真是太可恶了。姐姐此次回京,陛下可有旨意传回?”
面对苏雨晴殷殷期盼的眼神,上官云锦缓缓摇了摇头,明显觉察到她眼眸是闪过失落神色。急忙开口言道:
“陛下并无旨意,只是对帝后颇为挂念,还有尚未出生的皇子。”
闻听此言,那张落寞的脸闪过欣慰,手不由自主的轻轻抚摸着腹中胎儿,眼眸中绽露慈祥。
“只要陛下在外平安无事,本宫也就心满意足了。对了,针对那些江湖人,姐姐准备如何应对,需要本宫如何配合?”
“此次返回京都,臣妾带来了一批锦衣卫,用他们对付那些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这段时间也要加强皇宫守卫,需要时刻保持戒备。如果可能的话,请帝后尽量待在后宫,不要露面。”
听到上官云锦的话,苏雨晴面露担忧,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好姐姐赶在那些恶人动手前抵达京都。为了宫内的安全,本宫多派些禁军保护后宫的安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后宫出现意外。”
“除了皇室成员,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
“可恶!这些人的的心竟如此阴狠,他们这是想要断了大汉根基。”
闻听此言,苏雨晴面露震怒。对待自己人,她可以平易近人。对待那些奸佞小人,她的态度,也会变得冰冷。
“正好今日朝中众臣都在宫内,可让他们暂时寄居在朝房,这样也可减少他们遇袭风险。”
苏雨晴话音落下,只听上官云锦开口询问道:“敢问帝后,朝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即便她不问,苏雨晴也正准备将此刻面临的困境告诉她。在她看来,上官云锦算得上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女人,说不定她就有什么好的应敌之策。
半炷香后,对京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上官云锦已经了然于胸。
听完苏雨晴的讲述,上官云锦倍感意外。离开梁都时,只知道河口道的守将毕亢叛变投敌,邬振重伤。此后她便没有关注河口道的战况,没想到在前往京都的这段时间,战场形势变化如此之快。敌军竟然深入到了徐州腹地,距离青州交界仅有三四百里。
“事态竟如此严峻。怪不得越国境内并无强兵抵抗。现在看来,越国的精兵强将,都被派到了幽州前线。”
“如今陛下身在南都,对京都隐患丝毫不知。即便此刻传信南都,恐为时晚矣。朝中的诸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面对上官云锦的询问,苏雨晴无奈的闪露着苦笑。
“自今日午后,诸位大人便在朝房探讨此事。文臣武将观点差异极大,根本就无法统一,直到现在也并无良策。”
随后,苏雨晴将他们下午探讨的几种应对之策,如实讲了出来。
有人主张调动驻守冀州的李存孝回防南下,拱卫京都。有人主张令狄青大军北上,抵挡敌军入侵青州。还有人主张委派新的将军挂帅,统帅招募到的六万新兵,前往青州迎敌。还有人主张派遣重臣前往招降。
几十名文武官员,众说纷纭,怎么想的都有,唯独没有人敢说议和。
上官云锦:“对于青州即将面临的危机,帝后心中有何计较?”
苏雨晴:“军国大事,本宫知之甚少,亦不敢妄下定论。不过本宫觉得,驻守在冀州的羽林卫,万万不可撤回。一旦李将军挥军南下,北方便再无阻挡。若有不轨之人乘机南下作乱,京都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风险。”
上官云锦:“帝后的顾虑不无道理,臣妾也觉得冀州大军不可擅动。其实最多坚持一个月,荆州战事应该就会结束。臣妾离开梁都时,我朝的两路大军已经北上,分别奔赴荆州以及滨州平叛。”
闻言,苏雨晴美眸圆睁,闪过惊喜之色,
苏雨晴:“如此说来,只要青州可以抵挡敌军一个月,便可解京都之危了。”
上官云锦:“目前的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战场进展究竟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而且臣妾以为,敌军北上徐州的敌情,幽州大军统帅必然早已获知。他们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敌军北上,必会出兵阻拦,说不定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苏雨晴:“姐姐所言极是,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不支持调动李存孝将军回朝支援。本宫虽贵为帝后,却无权干涉兵部的事情。”
闻听此言,上官云
说完,苏雨晴拉着上官云锦的手离开,众臣恭送。
一炷香后,永寿殿内。宾主落座,有婢女奉上香茶。
“云锦姐姐只身返京,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屏退旁人后,苏雨晴这才出言询问。
“臣妾收到消息,有江湖贼子,准备祸乱京都,甚至想要入宫行刺帝后。”
上官云锦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获取到的情报,和盘托出。
“竟有此事,这些人当真是太可恶了。姐姐此次回京,陛下可有旨意传回?”
面对苏雨晴殷殷期盼的眼神,上官云锦缓缓摇了摇头,明显觉察到她眼眸是闪过失落神色。急忙开口言道:
“陛下并无旨意,只是对帝后颇为挂念,还有尚未出生的皇子。”
闻听此言,那张落寞的脸闪过欣慰,手不由自主的轻轻抚摸着腹中胎儿,眼眸中绽露慈祥。
“只要陛下在外平安无事,本宫也就心满意足了。对了,针对那些江湖人,姐姐准备如何应对,需要本宫如何配合?”
“此次返回京都,臣妾带来了一批锦衣卫,用他们对付那些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这段时间也要加强皇宫守卫,需要时刻保持戒备。如果可能的话,请帝后尽量待在后宫,不要露面。”
听到上官云锦的话,苏雨晴面露担忧,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好姐姐赶在那些恶人动手前抵达京都。为了宫内的安全,本宫多派些禁军保护后宫的安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后宫出现意外。”
“除了皇室成员,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
“可恶!这些人的的心竟如此阴狠,他们这是想要断了大汉根基。”
闻听此言,苏雨晴面露震怒。对待自己人,她可以平易近人。对待那些奸佞小人,她的态度,也会变得冰冷。
“正好今日朝中众臣都在宫内,可让他们暂时寄居在朝房,这样也可减少他们遇袭风险。”
苏雨晴话音落下,只听上官云锦开口询问道:“敢问帝后,朝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即便她不问,苏雨晴也正准备将此刻面临的困境告诉她。在她看来,上官云锦算得上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女人,说不定她就有什么好的应敌之策。
半炷香后,对京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上官云锦已经了然于胸。
听完苏雨晴的讲述,上官云锦倍感意外。离开梁都时,只知道河口道的守将毕亢叛变投敌,邬振重伤。此后她便没有关注河口道的战况,没想到在前往京都的这段时间,战场形势变化如此之快。敌军竟然深入到了徐州腹地,距离青州交界仅有三四百里。
“事态竟如此严峻。怪不得越国境内并无强兵抵抗。现在看来,越国的精兵强将,都被派到了幽州前线。”
“如今陛下身在南都,对京都隐患丝毫不知。即便此刻传信南都,恐为时晚矣。朝中的诸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面对上官云锦的询问,苏雨晴无奈的闪露着苦笑。
“自今日午后,诸位大人便在朝房探讨此事。文臣武将观点差异极大,根本就无法统一,直到现在也并无良策。”
随后,苏雨晴将他们下午探讨的几种应对之策,如实讲了出来。
有人主张调动驻守冀州的李存孝回防南下,拱卫京都。有人主张令狄青大军北上,抵挡敌军入侵青州。还有人主张委派新的将军挂帅,统帅招募到的六万新兵,前往青州迎敌。还有人主张派遣重臣前往招降。
几十名文武官员,众说纷纭,怎么想的都有,唯独没有人敢说议和。
上官云锦:“对于青州即将面临的危机,帝后心中有何计较?”
苏雨晴:“军国大事,本宫知之甚少,亦不敢妄下定论。不过本宫觉得,驻守在冀州的羽林卫,万万不可撤回。一旦李将军挥军南下,北方便再无阻挡。若有不轨之人乘机南下作乱,京都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风险。”
上官云锦:“帝后的顾虑不无道理,臣妾也觉得冀州大军不可擅动。其实最多坚持一个月,荆州战事应该就会结束。臣妾离开梁都时,我朝的两路大军已经北上,分别奔赴荆州以及滨州平叛。”
闻言,苏雨晴美眸圆睁,闪过惊喜之色,
苏雨晴:“如此说来,只要青州可以抵挡敌军一个月,便可解京都之危了。”
上官云锦:“目前的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战场进展究竟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而且臣妾以为,敌军北上徐州的敌情,幽州大军统帅必然早已获知。他们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敌军北上,必会出兵阻拦,说不定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苏雨晴:“姐姐所言极是,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不支持调动李存孝将军回朝支援。本宫虽贵为帝后,却无权干涉兵部的事情。”
闻听此言,上官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