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短暂平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殿下,如今局势复杂。天气转暖后,诸国百万联军南下,连同交州和益州的两位藩王,总兵力据说已经达到一百万五十万。仅凭李存孝率领的羽林卫,即便有再多的弩箭,恐怕也难以抵挡,我们还是早做决断的好。”

    王涂的话说完,秦宸眉头轻挑。这段时间他并没有关注双方的交战情况,他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秦狄身上。有点参禅悟道的意思,耗费心机在思考秦狄的意图和想法。

    “决断?哼,做什么决断。本王乃大汉皇室,难道你想让本王和秦浩一样,背负千古骂名,与大汉为敌,公然谋逆?”

    “殿下,史书向来是胜者书写。更何况汉帝之位,本应就属于强者。皇帝虽有些谋略,其所作所为,早已引起士族子弟的不满。巧取豪夺,残暴成性,霸占兄嫂为妻,不仅违反人伦,更是独霸朝纲。种种行径,有违天道,早已成为无道昏君。”

    纵观秦狄这几年的经历,确实很符合王泽的观点。对他的观点,秦宸却冷笑着摇了摇头。

    “有一点你们都疏忽了,皇帝看似荒淫无道,实则他触犯的只是门阀和士族的势力,大汉百姓才是最终的受惠者。牺牲二成人的利益,换取七成人的民心所向,这一招,用的高,用的妙。”

    王涂:“殿下,门阀和士族的势力看似被瓦解,实则暗流涌动。他们的权势被打压,心中积怨以久,如今塞北诸国大军已经派人暗中与他们联络,一旦他们达成共识成为同盟,朝廷必会内忧外患,就算再来一个李存孝,只怕也无法抵挡。”

    对此,秦宸表现的很不屑,端起面前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如今的天下,本就是一潭浑水,既然如此,不妨就让水变得在浑浊些,总有一天会沉淀下来。”

    “你当真以为皇帝前往南疆,是为了亲征?哼,他就是要远离是非之地,给不轨之人营造出有机可乘的假象。而今徐州和凉州均有大军驻守,他们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配合冀州李存孝的军团。塞北诸国的大军一旦全部南下攻打冀州,凉州和徐州的大军,则会挥师北伐,将他们彻底包围。”

    秦宸的话令王涂震惊不已,仔细琢磨,凉州、冀州和徐州,三州的疆域正好呈牛头分布,冀州武艺就是牛头,而凉州和徐州,则是牛头上的两只牛角。

    王涂:“这…若真是如此,那就太恐怖了。皇帝的心思竟然这么深,若非殿下指点,老奴就算想到死,也想不出这样的谋略。”

    秦宸:“普天之下,能够想出这样的策略,只有皇帝一人了。他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认知,此战之后,人们对兵法谋略的重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说的没错,无论是塞北诸国,还是曾经的越国,对战争的理解,就是硬碰硬。拼的就是兵士的勇猛,装备的精良。对谋略兵法的追求,有,但是不多。

    这种对战的感觉,更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双方发生战争,就像是约架一样,固定的地点相互冲锋。秦狄所善用的偷袭,其实在他们看来,是很不耻的行径,乃小人所为。

    秦宸:“本王这里有两道奏章,你派人送到京都,一份呈尚书省,另一份由他们转呈皇帝。”

    王涂接下秦宸手中的两份奏章,小心翼翼的收好,安排专人送往京都。

    自塞北诸国与大汉交战以来,秦宸就陷入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他所驻守的辽源,乃交州疆土。当初抵达这里时,秦狄曾调拨给他两万兵马,所需粮草由交州王康渊怊承担。

    此后秦狄就再也没有过问过秦宸在辽源的情况。战事爆发后,辽源的大军做出防守态势,却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攻打。交州康王目前虽然对外宣称自立,依旧不断向辽源提供粮草。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南疆。

    秦狄一行自西华山离开,历经一个多月的奔波,终于返回了神女寨。

    从离开到返回,整整用了五十天,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对他来说,南屏山一行的收获很大。实地查看了金矿和铁矿,经过百里桢他们的勘探,基本确定了矿脉的大小。比秦狄想象中的还要大,用百里桢的话说,无论铁矿还是金矿,持续开采五十年没有任何问题。

    经过工匠的提炼,那些散落的金矿石,摇身一变,成为了千两黄金。数额虽然不大,却象征着在南疆境内,具备提炼金矿的技术。

    铁矿的规模尚未确定,就已经开采起来。南疆缺银钱,更缺铁器。兵士手中有了兵刃,才能更好的守护一方疆土。

    褚师策那边,经过他们的努力,河道已经疏通至神女寨。唯一的遗憾是部分区域河床尚浅,由于山势原因,还有不少地方的河道比较窄,大船根本无法通行。南疆人的心中目前还没有大船的概念,竹筏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所需。

    对此秦狄也没有办法,崇山峻岭间开凿河道,本就是一项大工程。若是想让大船通行,就必须先想办法让河道断流,才能实施这样的工程。其中所耗费的时间、人物和银钱,更是难以估量。

    是难题,但不致命。既然大船无法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