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知好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事就打女人的男人,每次陈丽娘挨打都是她自个儿的原因。

    有时陈母听听都想给这个不省心的女儿来两下。

    怎么会有这么作的女人,儿子都有了就不能好好过日子吗?

    “杜长河都要打死我了,娘、大哥二哥,你们竟然不帮我,好狠的心啊!”陈丽娘哭天喊地。

    “丽娘,不是大嫂说你,妹夫对你已经够好了,你要嫁到别家怕不是三天打一顿的事。

    一天打三顿都算少的。

    咱们啊都得学芸娘,看看她是怎么做人媳妇儿的。”

    殷氏眼中的幸灾乐祸毫不掩饰。

    她这个人实在,善恶分明。

    陈芸娘影响了陈家的名声,对她的儿女将来说亲有影响,因此她对陈芸娘不假辞色。

    周诚和陈芸娘救了她,还帮了陈家许多,她跟孩子们都得到二人的恩惠。

    姐妹俩不对付,她帮的人自然是陈芸娘。

    陈芸娘不屑也没工夫给陈丽娘添堵,这事就交给她来做。

    戳陈丽娘肺管子的事,她做的驾轻就熟。

    陈满仓出声:“丽娘,做人要知足,长河想好好跟你过日子,你别寒了他的心,那时后悔都晚了。

    回去吧,别一天的跟他闹,对他和孩子好点,该干活儿干活儿。

    你做好本分,长河绝不会动你。”

    陈丰收和其他人都沉默地做着手头上的活,不想跟陈丽娘浪费口舌。

    陈丽娘手指颤抖地指着陈家众人:“你们不配做我的娘家人。”

    陈母没好气地回道:“谁配你找谁去,以后别回来了。”

    陈丽娘哭着跑了。

    陈母在心里叹气,她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生出这么个不知好歹的闺女。

    庄户人家的女人不干活要吃好的,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真是谁娶了谁倒霉,连着娃儿也跟着倒霉。

    说到娃儿,陈母想到陈丽娘生的儿子,快一岁了,不哭不闹,从没发出一点声音。

    村里人都说陈丽娘生的是个哑巴。

    她瞧着外孙目光呆呆的,不仅仅哑估计还有些傻。

    小女婿重伤朝廷没发放一文钱,杜家人嫌他残了拖后腿,给了两百斤粮两间老屋就把他分出来,一穷二白。

    别看他瘸了腿,是个能耐人,山里设陷阱,下河摸鱼,愣是把她闺女养胖了二三十斤。

    孩子养的太大难产,生出来全身青紫不会哭,好不容易才养活,可惜不是正常的孩子。

    杜长河不嫌弃就不错了,她还敢闹。

    真不知道是哪里来勇气。

    陈母虽有时有些生气杜长河下手重了点,但更多时候还是觉得陈丽娘挨打少了。

    还是没打够,狠狠揍一顿绝对不敢再翻浪花。

    陈丽娘气的要死,在心里恶毒地诅咒娘家人和陈芸娘去死。

    “阿嚏!”

    陈芸娘喷嚏打个不停。

    郑氏打趣道:“不会是你爹娘在念叨你吧?”

    陈芸娘笑着点头:“应该是了,不知道爹娘哥嫂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肯定好啊,咱们大营子沟那家不是有万把斤的红薯土豆,光这些就做成粉条粉丝够吃一整年,还有晒干的渣饼和别的粮食。

    我估摸着,起码两年都饿不着肚子。”

    周诚说红薯渣和土豆渣晒干水分,只要不受潮放两三年不会坏。

    因此没几家舍得发酵了用来喂猪,大家都晒干了收起来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吃。

    周诚要养肥猪,光吃发酵的鱼虾蟹和红薯藤也不行,得掺些粮食更容易长肥膘。

    提炼过淀粉的渣滓营养差了些,还是能让猪猪都长些肉。

    陈芸娘摇了摇头:“哪有那么容易的事,马上就要征田赋了,谁知道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高。”

    她家今年是第二年开荒,不用交田赋,村里其他人除了新开荒的田地,其他都得交沉重的赋税。

    田赋是按比例征收,粮食产量高,田赋就更高。

    总之,一亩地的粮食最终不会剩多少在自己手里。

    一日吃三餐的话,够吃两年的人家实在太少太少。

    许家父子中午过后才到。

    许父询问山外的生活,周诚如实回答,跟他分析山里山外的利弊。

    其实不用分析也都心知肚明。

    留在山里要么穷死,要么就是娶不上媳妇,没了传承的后人。

    还有一点,山里没有郎中,大病小病都靠扛,能不能活全靠天意。

    山外有沉重的徭役和赋税,还有兵祸匪患等等。

    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周诚觉得许家人还不错,建议他们如果能搬还是搬出来比较好。

    总不因噎废食。

    许父问他能不能来大营子沟生活,周诚一口答应帮他解决。

    大营子沟还能开出许多荒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